《山之骨》我的忘年之交楊昌儒先生
手機:M版 分類:寫人散文 編輯:pp958
《山之骨》我的忘年之交楊昌儒先生 標籤:我的中國夢
很多次想寫寫尊敬的楊昌儒先生,可每次坐於電腦前,又不知從和而說起,我和先生有師徒之誼亦有朋友之交,其實在心裡我一直把他當作我的長者,父輩!這份情感是深沉和真摯的,在我上大學的老師中,有兩個老師對我很好,一是楊昌儒先生,二是梁茜老師。如果說父母親的早逝對我來說是一種永遠難以彌補的悲痛,那麼在我的眾多師長之中,楊昌儒先生給予我的愛是父親般的關愛,梁茜老師給予我的則是母親般的溫暖!這兩位恩師的情誼,我想這一生我永遠難以忘記,他們給予我的溫暖、關心像一盞明燈般深藏於我的心裡,指引着我的人生。在這寒冷徹骨的人間,讓我感受到還有高尚的情操,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師德的人!之所以不敢輕易的寫,去表達!一是自己文筆還不夠足以表達出我對兩位恩師的情感和感激之情,二是怕一些多嘴饒舌的人說,對兩位恩師有吹牛拍馬之嫌!魯迅先生說:走自己的路,讓他人去說吧!同時我也想梳理一下這久久埋藏於心間的情感,從先生的道德、文章、事功之中得到啟發和感悟,讓我再受益一次先生給予我的教誨,以籍此表達我對先生深深的謝意!
苦難的花,優異的人生
楊昌儒先生今年五十八歲了,在五十八年的歲月中,先生是沒有虛度人生的,先生是布依族,布依族是個勤勞勇敢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 ,這個民族特別擅長於稻作文化的精耕細作,大多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有深厚的文化,古老的記事史詩,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並且有自己的律法,曾經還有自己獨立的政權,自己的管理制度。總之他們有一套完整的文化系統,無論是組織制度,物質資料的生產,特有的文化內涵。《好花紅》是布依族經典的民歌,黔南州惠水縣就有個以歌命名的鄉,好花紅鄉。這是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英雄輩出的民族。
楊昌儒先生出生於黔南州平塘縣一個偏僻的村寨,我沒有到過先生的故鄉,關於先生從小勤奮好讀的事情,是在大學期間我有個同寢室的同學顧世宇,他的老鄉現在不記得名字了,是顧世宇老鄉的父親在寢室告訴我的,簡單的說是我校友的父親告訴我的,當年的校友由於年少無知,讀的是計算機系,掛科的科目比較多,學校通知他的家長到學校處理,幫助教育。這個校友和顧世宇是同鄉,高中時候他們就是很好的朋友,在我們寢室玩耍的時間還比在他們寢室多,有時甚至會吵到深夜。白天在寢室睡覺曠課,因此掛科多也就不以為奇了。那個校友的父親來到學校也是住我們寢室。可憐天下父母親,從遙遠的鄉下趕來,找到他在我們寢室,白天夜晚循循善誘教育啟發他,我當時剛好在寢室,聽到他舉例說:你看你們楊昌儒老師,從我們平塘里走出來,現在人家怎麼樣?他從小讀書從他家寨子上走到學校都要經過我們家門前,從他家哪裡走到學校上學要走十五里左右,那時條件那樣的艱苦,人家都還能夠學好,你現在條件那麼好!還不好好的學,整個對得起自己嘛!花錢到是小事,可是你不學好的話,就耽誤了你的前程!等等!就是那時聽校友的家長說的,也因此對楊老師多了些欽佩之感。楊老師出生於五十年代中期,在他上小學的年齡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國家最困難的年月,那時候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據後來我看到的相關的資料,中國那段時間餓死的人就有三千多萬人,貴州餓死人最多的縣份是遵義的仁懷縣,一個縣就有幾千人,那是個特別悲催的年代。根據此推測楊昌儒先生上小學的年齡段應該在六十年代早期,既然出生在一個偏僻的鄉村村寨,就可想而知當時條件的艱苦,一個七八歲的孩童,在當時整個國家的大環境下,不但挨飢受餓穿的應該也是很寒磣,我想那時冬天一定是不能夠保暖的,還要早晚抹黑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上學回家,那應該是異常艱苦的。能夠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當時楊昌儒老師也只是個孩子。生活和學習的艱苦可想而知,他像很多中國優秀的孩子一樣,懷着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望了解未知世界的願望,在苦難面前依然堅持着心中固有的夢想,無論在六一二年最艱苦的歲月,還是在十年文革期間,他都沒有放下學習。從小學到中學,楊昌儒先生以優秀的成績考上師範學校,畢業后回到家鄉教書,走出偏僻落後重重疊疊的大山,了解外面未知的世界始終是他的夢想!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七八年恢復高考後,他的父親了解他,也知道他的想法和願望,於是追着他,讓他去參加高考,楊昌儒先生那時也是中學老師,在家鄉也是不多的秀才了,然而自古忠孝難兩全!看着上了年紀的父母,他想離家近點,幫助父母分擔一下生活的壓力,盡到一個孩子對父母的養育之恩。他也不想離開自己熟悉的鄉土,自己深深眷念的故鄉。然而,楊昌儒先生的父親畢竟是個見個世面的老人,他知道楊昌儒先生的夢想,對知識的渴求,並且當時剛恢復高考制度,對一個祖祖輩輩生活在偏僻山寨的人來說,改變命運走出山村是個多麼難得的機會。於是他不顧一切的追着逼着楊昌儒老師報名參加高考!在父親的逼迫下,楊昌儒先生參加了高考,並且以非常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大學。他本可以取更好的學校,然而,他不想離父母太遠,離自己深深熱愛的家鄉太遠,於是,他選擇了本省的一所大學,貴州民族學院!
勤奮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楊昌儒先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貴州民族大學,就讀政治系,由於成績優異,畢業后被學校留下任教,先後在學生科,教務處,民族文化學院,旅遊學院等單位擔任行政事務和教學工作等職和貴州省青年聯合會第四、六屆委員。兼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西南民族研究會副會長、貴州省民族研究會副會長、貴州省布依學會常務副會長。曾多次被學校和貴州省教育工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教育工作者,1998年被評為貴州省優秀教師。在八十年代,社會學剛好恢復,民族文化得以從新開設,楊老師就開始從事民族文化和民族政治理論的研究工作。他是第一個在民族學學科提出民族政策學學科的人,也是第一個出版《民族政策學》專著的人,他應該是民族政策理論作為獨立學科的開山鼻祖。在學科建設方面做出突出的貢獻,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先後承擔了《民族理論與政策》、《民族學概論》、《行政管理學》、《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馬列原著導讀》等課程。出版了《民族理論概要》(20萬字)、《民族學綱要》(35萬字)、《民族政策學》,(15萬字),《民族理論論綱》(35萬字),《貴州世居民族節日民族研究》(30萬字)、《貴州民族關係構建》(49萬字)等著作。參與策劃出版《布依學研究》(一至八輯)和《中國布依兒女名錄》(約200萬字),擔任副主編。主編《生態環境與民族文化專論》,承擔吳仕民主編《中國民族理論新編》撰寫工作。承擔多項省級和國家級課題,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有不少論文被權威期刊轉載,論文《改革開放與民族心理》曾獲得貴州省政府第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四等獎,著作《民族政策學》曾獲得貴州省政府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著作《民族理論論綱》獲貴州省政府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類三等獎等。論文多次被國家核心期刊發表,特別是全國都比較權威的《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刊載幾十篇。我曾經作過統計和比較,他是貴州民族大學和全國民族類高校在《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發表和刊登論文最多的教授!
在學校上大學的時候,就聽到很多的師長說:他早就應該提為學校的付校長了,由於種種原因,他遲遲得不到提拔,在我大學畢業后,終於因他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教學方面取得的成績被提拔為學校的領導和管理層,這對於學校的科研和喜歡學習的學生來說是幸運的事。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單位、民族。好的領導任職,發展得都比較快。也因此民族大學在科研方面和教學方面和學校的建設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改變和提升!“讓貴州民族大學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貴州民族大學”是一次我回母校看到標語!
對於母校我是感覺到光榮的,於我來說:在大學期間經常和老師交流,一次梁茜老師在辦公室說:學校將開一個座談會請學校老師和學生談談學校的發展和建設。我和梁老師建議說:貴州民族大學有很多的優勢,比如學科建設方面,校園環境建設方面,校園文化推廣和宣傳方面。梁老師要我具體的說:我建議到,貴州民族大學校園面積寬廣,可以和地方政府合作,請他們來建設我們的校園。比如捐贈建設貴州各地的民族特色性的建築、雕塑等。比如信封,學生來自祖國各地,並且同學之間交流聯繫寫信的多,可以和郵局合作,學校有自己的信封,這對貴州民族大學的宣傳是很好的。和梁老師的建議,不知道是我和當時的學校領導決策層的想法不謀而合,還是梁老師覺得這個建議和想法不錯,後來都得到落實。學校開展了校地共建,使得美麗的校園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校園環境越來越美。貴州民族大學也有了自己的信封!前次去母校,在校辦公室,看到平時喝水的紙杯上都有了貴州民族大學的字樣!貴州民族大學在全國高校中地位名次影響越來越大!
我可以自豪的說:於母校我是有感情的!我也曾為母校出過一份力,那怕是個小小的合理建議!畢業后,我曾經到過很多的高校,包括全國的知名學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在和他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甚至是老師交流的時候,我感覺到我的知識面和知識結構有的比他們還全面。知名的大學不一定都是一流的學者和專家,也不一定培養出的學生都是一流的學生。不入流的大學不一定沒有一流的專家和學者,也可以培養出一流的學生。我不能夠說我是一流的學生,但我知道在民族學學科方面,貴州民族大學一定有一流的學者和專家,比如我認識的貴州民族大學的兩楊,楊昌儒和楊庭碩先生!其實在心裡一直把母校和師長看得很重,並且經常地告誡自己,無論在何時何地絕不給母校丟臉。國家和民族,個人與單位,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要有文化的自覺和覺醒。我覺得它非常重要。他不是傲慢,是一種文化的自信力!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自信!只有擁有自信力,在困難面前我們才能夠勇敢的面對,不去迴避,才能夠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總結出自己的不足,從而得到進步和提高!
楊昌儒先生在繁忙的行政事務,科研和教學之餘,也經常地寫出一些文筆很優美,思想很深刻的散文,他的散文透着深厚的筆力,並且融進了民族文化學科的學理知識,如給楊正勇先生著《生於平塘》作的序《留住我們的根》就是一篇文筆很優美的散文。簡短的一片小散文,讓人看了受到啟發、感悟,並對自己的鄉土產生深深的熱愛之情。當然先生對平塘縣是熟悉的也是熱愛的,並且深深的了解自己故鄉的文化,如果沒有這樣的生活沉澱和積累,甚至熱衷的喜愛,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的,他不像一些所謂的序言充滿客套虛偽的語言,看了讓人覺得是吞了一隻蒼蠅般難受、噁心!還有《幸福:人類新信仰》、《朱子讀書法》、《學會彎腰》、《最優秀的人是誰》、《“熟”是創新之母 》、《活着的意義》、《好花紅情韻》、《奇石妙跡絕》、《大學與人生》、《人生三界——忍、持、悟》、《緣分的詮釋》等,我曾多次的建議先生,想辦法整理結集出版,先生總是淡然的微笑,以後再說吧!我看到先生的散文文筆很是優美,並且往往會得到徹悟。只是想讓更多的人得到分享!於名於利,先生早也看得淡然了,並且早也是大學校長,民族理論方面的權威專家。民族學方面的知名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多所學校聘請的客座教授、名譽教授!並且先生在貴州民族大學晚提為大學校長之前,學校很多的老師、學生都為先生嘆息而感覺不平時,先生也是坦然的面對,並且沒有聽到先生半句抱怨之語。可見先生對名利看得是多麼的淡薄!以平常心專心於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工作,這也是先生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一個原因吧!
幸福的家庭,爭氣的孩子
先生的家庭是很幸福的,常言說: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面,往往有個優秀的女人!王師母在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任教,並且也擔任着領導職務,她默默的甘於奉獻,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承擔著繁重的家務,讓先生安心於搞科研工作,並幫助先生整理稿件,出版著作!在先生父母親在世時,也經常地陪先生在節假日回老家陪伴父母,親盡孝道。並多次接父母到貴陽居住,可老人習慣於故鄉的生活,在不了多長時間又總念叨着要回家,先生和師母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得在微博的工資中省吃儉用,籌錢在平塘縣城為父母買了一套房子給兩位老人居住。前幾年,先生的父母親雙雙去世,先生感嘆的說:他將近一兩年還沒有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緩過神來,師母總是細心的陪伴、安慰、照顧先生!先生一生有師母的相知陪伴,先生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先生的孩子很是爭取,從小學到大學直到現在在中國航空航天大學讀博士,先生的孩子在先生和師母的言傳身教影響下,也是個很優秀的人才!
很長時間了,將近四五年的時間,總想寫寫先生,以作為學生對先生的感謝和培養之情,及其欽佩之意,前幾天,突然來了思路,於是,今天草草而成。我想,將來我還會抒寫先生的,先生的道德、師德、人品,我還要繼續的寫,影響於我的不僅僅是先生的學術成就,還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先生的人格魅力,如先生書房裡的蘭草,在我的人生瀰漫而馨香。他影響着我的一生!
相關範文
- ·《山之骨》我的忘年之交朱厚澤
- ·《山之骨》我的忘年之交劉學洙
- ·學習牛玉儒先進事迹心得體會
- ·幸福:人類新信仰(文:楊昌儒)
- ·五年之前,五年之後
- ·五年之前,五年之後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 ·《孫子兵法》我有感
- ·《後來》我懂了
- ·觀《花千骨》有感
- ·愛與救贖---看《花千骨》有感
- ·《青山處處埋忠骨》讀後感
- ·《清明風骨》
- ·忘年
- ·贈與忘年交
- ·寫給忘年戀情侶的勸告
- ·採桑子-贊忘年天馬
- ·忘年的深情
- ·先生大名是宗德(胡芳彬,號求懂先生)
- ·蘑菇蘑菇它不會開花,先生先生你還愛他
- ·請你深深的忘記
- ·為了最後的忘卻
- ·我正在努力的忘記
- ·你是不是真的忘了我
- ·請安靜的忘記我
- ·在我腦海一邊最近的你,幸福的忘卻着
- ·你是否已真的忘了我?
- ·請安靜的忘記我
- ·夏的忘卻
- ·忘不了,真的忘不了你
- ·總有愛,讓我不動柔情的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