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破鼓
手機:M版 分類:戲說人生 編輯:小景
川中金烏鹽市街有鎮江寺,又名王爺廟,是郪江下河鹽商於清道光年間集資興建的會館式廟堂。一進三重大殿,供奉鎮江王爺。廟堂門樓巍巍,門內是戲台。戲台兩廂迴廊式酒樓直與大殿廡廊相接,滿眼是斗拱飛檐,串脊挑角,雕窗畫壁,暖閣花房。
王爺廟大戲場,歷來是川陝藝界名班名角薈萃的地方。
清末民初,有梓潼人馬大奎在廟內開女班,教戲授徒。所授徒全系百里挑一的妙齡女郎,有二三十人之多。一時間,王爺廟廟內戲場看客雲集,廟外河埠碼頭商旅齊聚,熱鬧非凡。
馬大奎教戲,與眾不同。他是先教歌舞,先教管弦,而後才是教戲。徒兒中,腔亮者納入歌班,人似水蛇者編入舞班,因人而異,各用其才。他教管弦,則先教琵琶,先教洞簫,對靈穎合樂者尤其愛重。琵琶女明月,洞簫女翠雲,猶如合浦二珠,所以,他愛她倆尤勝。明月學成琵琶,善彈《陽春》《夕陽簫鼓》;翠雲學成洞簫,善吹《關山月》《梅花三弄》;若是琴簫合奏,她倆則會《平沙落雁》《瀟湘水雲》和馬大奎自度曲《西江夜調》《郪妙飛霞》。
王爺廟自有戲班后,每當月半夜晚,明月半牆,煙籠水月籠沙的江濱院落,不時會聽到從戲班方向飄來的嘔啞歌吹檀板絲竹。無眠的聆聽,何等愜意。若還有明月翠雲琴簫合璧,一段“海島冰輪初騰轉,見玉兔,玉兔又早東升……”,那快意和心癢,更讓人面對江月忍不住叫好。
女徒們有了藝底,馬大奎便開始教唱戲文。教什麼?教川劇折戲《華清池》。就這麼一折小戲,磨練一年。一招一式,一腔一調,一絲不苟到位,精細琢磨演技,然後開台演出。天爺呀,那演出盛況,用當時戲迷的話說,“不看想死你,看后迷死你,天天看,看死了事。”據說,飾演楊貴妃的角兒一場一換,一個比一個清靚,一個比一個“妖精”,就連應場的九嬪十二才人,也個個玉面豐乳,不同凡俗。戲至動情處,一聲“請娘娘寬衣”,宮女們便替楊貴妃寬衣解帶。楊貴妃唱:“聽宮娥在階上一聲啟請,我只得解羅帶且寬衣巾。金釵摘定,轉身來脫鳳衣,六幅湘裙……”只見她邊唱邊脫,此時華清清泉的水氣也越漫越濃,於是,觀眾便看到一段氤氳白條的裸舞。不一會,楊貴妃出浴,只見她體弱力微,似不任羅綺,更是別一般的奪魄銷魂。
馬大奎好勝,每當演出,喜歡人前人後收集贊語。贊誰,就屁顛入戲房,耳報給誰。一夜台上台下,甚是辛苦。自然,得讚譽最多的是明月和翠雲。不過,明月翠雲每每聽到讚譽,就臉現愁容,無半絲高興。她倆知道,得讚譽多的夜晚,絕沒好事。馬大奎好淫,贊誰,那晚就要強拉誰過夜。如果不願就御,就只有躲。可是,王爺廟才多大,能躲到哪去?很多夜晚,她們台上風光榮華,夜半卻床頭飲泣。後來,女戲們終於發現一個躲避地方--發現王爺廟的鼓可以藏身。藏身鼓裡極為隱蔽,馬大奎很難找到。鼓大,平放在架上,下皮有破口。沿破口蜷身進去,再有女伴掩護,則可安度一宿。這樣以後,很多夜晚,馬大奎尋人不得,就只好怏怏作罷。
不知從哪天起,鎮江寺變得很有名。也不知從哪天起,王爺廟便傳出破鼓的故事。
這裡依舊繁華,這裡依舊是閑人商旅的聚集地,但是,每當漁陽鼓起,每當夜半檀板絲竹悠悠蕩漾在江面,王爺廟裡的破鼓,也沉悶“通通”地敲擊。
後來,馬大奎呆不住走了,又來了蓉家班,蓉家班它移,又來了渝家班。不過,不管金烏怎樣東升西落,也不管玉兔從春跑到夏夏又跑到冬,鎮江寺仍然是鎮江寺,王爺廟始終上演着躲破鼓的故事。
註:感於川中舊時女藝們的悲苦生活,今將他們姓名隱去,幻化成小說,以之批判一個社會時代!
觀雲樓主草於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