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讀書思廉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一):讀書以應用為王

  最早知道“拆書”這個名詞,是關注@秋葉的微博、微信之後,從他發布的“拆書”系列文章,我知道了拆書幫的概念。秋葉的文章質量非常高,給自己的印象非常深刻,看着拆書系列文章,自己也不禁想全面了解一下拆書幫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於是在2013年的時候,買了一本《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完之後感覺對自己的影響非常大,而且這種影響是一種很持久的影響,不只是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觸動,而且在放下書本之後,一直悄悄的影響着自己。

  一、促動了5分鐘分享培訓的實踐。

  這本書對我的觀念的影響最深的是“培訓”。說起來可能自己都不太理解,為何一本講拆書與讀書的書,影響最深的卻是培訓呢?可能是書中的一些理念影響了我,比如培訓別人,收穫最大的是自己;比如,優秀管理者一定是一名學習促進者;管理者的成就要靠下屬的績效來體現,下屬越能幹,管理者越輕鬆等等。在這些觀念的引導下,自己在考慮如何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我能不能借鑒拆書幫的方式來培訓下屬呢?一開始自己想嚴格的按照拆書幫的步驟與流程來開展,後來想不行,僵化的照搬效果不一定會好,經過一層層的簡化並與實際情況結合后,自己開展了部門內部的5分鐘分享活動。

  5分鐘分享活動非常簡單,要求分享者在5分鐘的時間內講述一個最能在本部門的環境里應用的技能、工具或觀念等,要求必須要有PPT課件,目前已經分享了 次,內容有番茄工作法、切割工作的技巧等,結果非常最歡迎。因為這些內容要求必須是乾貨,是最能在自己部門內應用的,參與者與培訓內容的關聯度高、樂於接受,而且還在分享結束之後將課件分發給大家,可以自己消化與練習;還有,分享佔用的時間非常短,基本不會影響大家的其他工作。現在有的單位一說培訓就要求大家下班之後延遲2個小時下班,這樣會讓員工一聽到培訓就有接觸心理。5分鐘分享這種活動開展起來就特別方便與簡單,而且做到了將培訓與工作融合在一起。這真的是自己在看完拆書幫之後的具體實踐之一。

  二、促動產生了“T字行動讀書法”。

  通過看《這樣讀書就夠了》,自己對於讀書與學習有了一次反思。一直以來,自己讀書不少但是效果欠理想,看完本書之後,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成人學習注重的是應用為王,只有將書中的知識用起來,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識與本領。除了上面的部門培訓之外,自己改良了自己的讀書學習方法,將《這樣讀書就夠了》中的RIA便簽讀法改成了符合自己習慣的“T字行動讀書法”。

  簡單的講,T字行動讀書法,就是用一本普通的紙質筆記本,在空白頁上寫上閱讀的書名之後,在頁面的右邊三分之一的位置畫一條豎線,就可以進行閱讀筆記了。頁面左邊三分之二的頁面只記錄對自己有用的觀點,而不必非要是成體系的,只要是感覺有用就記下來,一本書可以記十來條,或好幾頁,而右邊的三分之一欄里記行動,隨時將看書時想到的下一步如何行動與應用的想法記下來。一本書做完筆記之後,我會將行動的條目單獨的放入自己的時間管理軟件中,排入日程安排,做完一項勾掉一項。還有,我會將這幾頁讀書筆記撕下來,分類別放入自己的透明的文件夾中,這樣,就將厚書讀薄了,一本書被自己消化成只有幾頁紙了,一年下來,只需將透明文件夾中的這些紙片再重溫一下,所有觀點收入其中,快哉!這是T字行動讀書法的基本版應用。

  當然,我目前用的是專業版用法。看完書之後,我會根據左邊讀書筆記的記錄寫一篇讀後感,梳理與消化成具體的文章,發布到自己的博客與微博上。這篇文章本身的用處好多,是培訓的素材,是自己學習成果的記錄與積累,也是自己練習演講的講稿。當然,有時候讀後感可以發給原書的作者,還具有社交的功能。總之,讀書的成效放大了好多。

  三、促動運用探究式提問的溝通技巧

  目前,在單位里與領導或下屬溝通時,自己已經習慣於通過探究式的提問的方式來進行溝通,而且這種方式的效果非常好。在《這樣讀書就夠了》書中給了一些很好的案例。無論是與上級溝通還是與下級溝通,這種探究式的提問方式通過一種友好的、協商的語氣來交流,對方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自己會進退自如。

  對上,提出建議時——“是不是我們可以這樣做?他的好處有兩點,不知是不是領導想要的效果?”如果通過的話,一切OK。如果領導非常不認同,我們可以跟上一句“領導說的對,這一句我們想的不全面,我是來問問……”這樣自己也不會難堪。

  對下,布置工作時——“這項工作你是怎麼看的,我想聽聽你的意見。下一步想分幾步做?……,好的,按你說的,本周四上午之前將初稿發我,你看可以嗎?”

  諸如此此類的方式,同事們都覺得這樣更容易接受了,自己的目的也都能達到,工作起來輕鬆了許多。

  最後,就是書中一些拆書的片段也讓自己收穫很大。

  在《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中,作者舉了很多的拆書的案例,這些拆書的案例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材料。比如怎樣說服別人,書中給的案例中指出要特別加上行動之後的效果,最好有數字式的描述,“我給7個人推薦了這本書,有5個人反饋有用”,這種方式非常容易打動人。還有就是圖書與培訓的區別的對比,讓自己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圖書=核心知識+書面表達

  培訓=核心知識+口頭表達+I

  I=引導、促動、應用

  感謝@ 趙周老師,@秋葉老師!

  2015-2-12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二)

  一直在微博上面看到小小老師的拆書活動,看到很多內容都很有感觸,只是不明白何為“拆”。直到今天,翻開了《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看到了三色便簽,看到了這個拆書的方法,才明白我一直都在拆書,只是沒有系統的將自己所拆的東西總結出來。習慣,就要從意識到之後開始改變。

  早上花了半個小時讀完了引子和第一章,在讀第一章的時候,看到書中所說的很多人讀書真的很困難,有人說過:教育就是最後沉澱下來的東西。在大學這幾年期間,我也修過了四五十門的課程,但是大部分已經被我拋諸腦後了,只有少許殘存在我的腦海中,這些沉澱下來的或許就是教育的本質吧。不過,在我腦海中始終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種學習方法:體驗式學習。

  所謂體驗式學習,就是通過自己親身去體驗,再將自己的體驗分享出來和周圍的夥伴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去領悟,去學習,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記得大學來報到之後的第二天,我們全體新生就被通知去上課了。起初,以為所謂上課就是在教室里坐着,聽老師在講台上面傳授知識而已。可是,我們去到的地方不是教室,而是學生活動中心的大會堂。就是在這裡,我開始了我大學的第一節課,一節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課:新生培訓。培訓課上都是以活動體驗為主,老師不會講太多,最多就是拋出幾個問題讓大家去思考,在一個活動結束之後在大家分享之後總結一下同學們所說的情況。在每一個活動結束之後都有一個分享的時間,這個時間由我們的師兄師姐去帶領我們分享,我們只談自己的感受和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去評論。老師和助教都不會去評論新生,只會說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下午的一個活動,當時作為隊長的我沒有組織好,只是顧着自己一個人在一旁想辦法卻把隊伍的其他夥伴全部撇在了一邊,最後整個小組的任務才艱難地完成。在項目結束之後的分享中,我聽到了我的其他同伴對我說,他們完全不知道我在幹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應該怎樣配合我,只是在一邊干著急。而本以為信息傳達很清晰的我卻完全沒有這個印象,所以我就愣了,自己想的和別人想的完全不一樣。而就是因為這個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團隊的合作是應該具備有效的溝通和合理的分工這兩個特點。雖然誰也沒有告訴我這個道理,但是我卻清晰地記得這個道理。

  再後來,到自己成為助教了,去看大一的新生進入到大學的第一節課,心裡除了自己的回憶和感慨外,更多的是對這個課程的感謝,對自己學院的感謝。慢慢滴,我們學院形成了一個傳統:大一新生入學的第一節課肯定是為期一天以團隊合作為主題的新生培訓。就是在這節課上讓我們從高三中蛻變,慢慢地適應大學的朋友,大學的生活,完成角色的轉變更好地投入到大學的生活中。如今,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第一期的培訓之後,學院有陸續有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的培訓活動讓我們自願去選擇,讓我們更好地成長。

  先寫到這裡吧,也不知道這個算不算拆書,還望指教。

您正在瀏覽: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
網友評論
這樣讀書就夠了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