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人的12個幸福觀》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共產黨人的12個幸福觀》讀後感
《共產黨人的12個幸福觀》一書以散文隨筆的形式、以案例剖析的深邃眼光和洞察力,就黨員幹部就如何深刻理解幸福、理性感受幸福、合理追求幸福、理智享受幸福展開了討論,講述黨員幹部在實際工作中,如何科學謀划幸福、實現美好人生。看完此書,我對幸福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感受。現從一個普通黨員的視角來分析,談談我對黨員的幸福觀的幾點理解:
一、黨員的幸福觀要堅持個人幸福與家庭幸福、社會整體幸福的和諧統一
個人、家庭所追求、所得到的幸福,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幸福有益的。當然,從人的屬性來分析,必然存在着“經濟人”的特性,都有存在着追求個人利益的現實需求,這些都無可厚非,也是合理的,但作為一名黨員,同時也應該看到黨員的信仰,黨員的責任與義務,黨員的使命和擔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偏差,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的幸福觀也不見得合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科學的界定利益觀和幸福觀。黨員只有將自身的利益定位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將自身的幸福定位於社會幸福和集體幸福,才能對得住黨員的信仰。
鞍鋼集團礦業公司的普通共產黨員郭明義,既沒有傲人的財富,也沒有過人的權力。但他擁有着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幸福的財富,53本獻血證、140張匯款單、200封感謝信。面對別人的不理解,郭明義說:“有人覺得存款多、房子大是財富。可我覺得物質財富,只供個人享受,不算真正的幸福;如果用來幫助困難群眾,大家分享,就會帶給更多人幸福。”樸實的話語表達了郭明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樸素的“幸福觀”,那就是心繫群眾、將人民群眾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
二、黨員的幸福觀要切實貫徹於精神世界的認同,不斷瓦解幸福物質化的侵害,樹立起廉潔自律的價值觀念
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希望追求未來。黨員幹部要追求幸福,就要確立科學的人生目的、生活目標和工作目標。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為人民掌好權上: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上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忘我的工作中: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服務群眾中:把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建立在清廉自守中。認真落實廉潔從政的要求,做到自警、自省、自律,按照“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樹立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
楊善洲同志權位不可謂不高,擁有的財富不可謂不多,可他始終把人生價值追求放在首位,始終把創造奉獻作為幸福源泉,始終堅持樸素的生活本色。楊善洲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擔任雲南保山地委領導近20年,兩袖清風,勤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為保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從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后,他繼續實踐“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山義務植樹造林,無償擔任大亮山林場場長,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后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交給了國家。“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鑽山溝溝;二十多年綠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場,創造資產幾個億,分文不取樂悠悠……”這首流傳於滇西保山市施甸縣的民謠,不僅唱出了當地群眾對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的敬重,還生動地向世人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60年如一日對理想信念的堅守。
而如今層出不窮的腐敗案件,令人觸目驚心!(讀後感 )官場腐敗裂變的速度超乎公眾的想象。是什麼原因促使一些領導幹部如此瘋狂,變本加厲,肆無忌憚,濫用權力,大肆貪污腐敗,買官賣官,追官逐利,封建迷信,“風水理政”,拜金主義,拉山頭搞宗派,利用自己的職務和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歸根到底都是由於信仰的不堅定和喪失。
三、要堅持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和諧統一
既有富足的物質生活,又有充實愉悅的精神幸福。豐富的物質生活為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奠定基礎,充實的精神生活為進一步創造物質財務提供智力與精神支持。古人云“君子不貴無欲,而貴欲何:君子不貴無求,而貴求何。”這裡不僅僅指人們的“精神利益”而且包括了人們的“物質利益”。個人利益和個人追求是客觀的,但必須合規、合法、合度。作為黨員幹部,必須正確處理好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關係,努力實現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和諧統一。
身家530億美元的美國富豪比爾·蓋茨和手握460億美元的“股神”巴菲特,曾聯手發起“一半身家給你”的慈善宣言。這兩個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一個承諾把大多數財富用於自己和妻子梅琳達創辦的慈善基金會;一個承諾捐出99%的個人財富,忙活大半輩子,只為自己留1%。不僅如此,他們還一個個給福布斯榜單上的人打了電話,勸他們加入自己的行列。據說,戰果不菲,美國已有40位資產超過10億的富翁或家庭承諾捐獻過半財產。慈善需要財富。但不意味着,只是那些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頂尖富豪才可以搞慈善。慈善活動可以分大小,但慈善本身不分大小。在美國,只有10%的捐款來自公司企業,5%來自大型基金會,而85%的捐款來自民眾,這些捐款佔了老百姓平均收入的2%。慈善早就成為一種社會習慣。人們從事慈善的動機並不相同。一種是純粹的利他主義:進行慈善捐助,是因為關心他人的福祉;另一種被稱之為“溫暖的光輝”。“溫暖的光輝”型捐助者之所以向慈善機構捐款,是因為這樣做能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不同的動機,會導致不同的行為模式。研究發現,利他主義者是那些即便逃避捐款輕而易舉還是甘願掏腰包的人。不過無論動機如何,慈善遵循着雙贏的規律。表面看來,它是一方施與一方接受的零和局面,實際上,卻是你獲得物質幫助我獲得精神豐收的雙贏。雙贏還導致愛心的感染。
四、堅持幸福的目標與實現幸福的手段和諧統一
這方面特別要將勞動和創造作為獲得幸福的主要手段和源泉,將勞動作為享受幸福的前提;將享受幸福當作創造的結果。與其說幸福是孜孜以求、費心儘力得到的報償,不如說幸福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心靈的感悟。共產黨人能播種一顆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麼他就會擁有幸福。常懷敬畏之心做一個謙遜的人;常棄非分之想做一個自律的人;常修為政之德做一個高尚的人;常思索取之害做一個健康的人。我們依然活在這世上,存在是幸福的。即使很困很難,但仍然要按時起床上班,說明我們沒有失業,有工作室幸福的,每天都很忙碌,即使要加班加點也總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忙碌說明我們是被需要的,被需要是幸福的。即使工作很努力,在為人處世方面也很講究,也不曾得罪任何人,卻仍有人不滿自己而搬弄是非,誣告陷害,導致仕途有危機,說明自己確有不足之處,同時也更說明自己很有潛力,對他人造成威脅,有價值是幸福的。偶遇大雨,久等不停,於是買傘,沒走幾步雨卻停了,不要以為老天在戲弄我們,其實是在心疼我們,把雨停了讓我們好出行,生活偶爾有驚喜是幸福的。沒有高官厚祿,多點時間照顧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生活單純一點,精神輕鬆一點,生活是幸福的。人生總是喜憂參半,高興時就大聲地笑,悲傷時就盡情地哭,煩惱時就跟朋友傾訴排解,正常的情感發泄,說明我們神智清醒,家人是幸福的。幸福是自己的心境,不是別人的心境。自己的幸福不是與他人比較的幸福,也不是他人評價的幸福,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是真正的幸福,把握自己,感受生活。
幸福永遠是一個點,而奮鬥和痛苦是一條線,只有走完那一條線才能到那個點。比如爬山,從山腳往山頂的過程其實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會累;爬到山頂去看山下風景的時候,就會感覺幸福。當看到遠處有更高的山,我們是飛不過去的,一定要再下山再上山,於是又會經歷一個痛苦到幸福的過程。人為什麼要征服山呢?其實不是征服山,人是在征服自己,只有征服自己了,我們才會產生一種生而為人、生而為贏的自信和驕傲感
相關範文
- ·讀《共產黨人的12個幸福觀》有感
- ·《做真正的共產黨人》讀後感
-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2篇
- ·《共產黨好》讀後感
- ·堅定共產黨人的價值觀(黨員價值觀)
- ·共產黨人的一雙手
- ·堅持兩個務必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 ·面試常見的12個問題回答技巧
- ·面試最容易被問的12個問題
- ·人生的12個笑話
- ·高唱共產黨人先進性的讚歌
- ·重溫“兩個務必”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先進
- ·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
- ·2012.12.12.12.12的等
- ·學習鄧小平《共產黨員要接受監督》有感
- ·讀《共產黨宣言》有感
- ·保先教育心得體會《共產黨員必須要認真
- ·讀《共產黨宣言》有感3篇
- ·導讀《共產黨宣言》有感
- ·《做一個幸福的老師》讀後感
- ·《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讀後感
- ·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
- ·中國共產黨**市經濟貿易局委員會保持
- ·中國共產黨xx委員會保持共產黨員先進
- ·中國共產黨**縣交通局委員會關於做好
- ·在全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五周年暨
- ·保持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保持共
- ·《共贏商城義烏》讀後感
- ·《卓越員工的12項修鍊》讀後感
- ·讀《共產主義原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