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2篇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2篇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2篇 標籤:春晚觀后感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一)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了一部電影,是馮小寧拍攝的《1894甲午大海戰》,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講述了少年鄧世昌和一群福州船政學堂的學員們赴英國的皇家海軍學院求學,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而後和學員們駕駛着各自的祖國購買的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鐵甲艦駛回祖國,組建了北洋艦隊,保衛着祖國的領海,在後來的中日甲午海戰中,因為李鴻章的討好,本應該用來購置軍艦的六千萬兩白銀竟被用來修頤和園!

  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我們在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其實到了後來,日本國力衰敗,國庫空虛,只要再堅持一個月,他們就會由於後勤補給困難,肯定潰敗。我們竟連一點打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無能的清政府於是派了李鴻章去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規定:將遼東半島、台灣半島割讓給日本,並賠償白銀二億五千萬兩!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四千萬兩,全國人民不吃不喝,不用一分錢也要好多年才能還清,中國人民的血汗錢就這樣白白流失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非常氣憤,既恨當時的清政府多麼腐敗、無能、一心只想貪圖享樂,不顧國家安危,可憐那麼多的年輕學子,一心精忠報國,卻被日本打的潰不成軍。同時,我也想到自古以來落後就要挨打,要想在世界上有尊嚴,不受欺侮,就要自強、自新,我們國家現在的面貌已今非夕比,與一百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與世界強國還有差距,這就靠我們這一代人好好學習,長大建設祖國,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強國,讓世界各國都對我們中華民族刮目相看。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二)

  每一場海戰,都決定着兩個國家的命運。

  對於甲午海戰,心情是沉重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甲午戰前的中國和俄國、英國並稱為遠東的三大帝國,那時候中國正在進行着一場改革,整個國家至少來講是向上的,GDP總量是不斷增加的,就和現在的中國相似,歷史上把這場改革稱之為洋務運動,史學家甚至有人稱之為同光中興,到甲午戰爭戰敗結束,它持續的時間是整整34年。而現如今,中國的改革從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到今年也正好是34年,那麼看看現在中國的國際形勢,我不禁有些唏噓感嘆了。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距今已經118年了,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的時代也已成過去,就在人們漸漸忘卻百年前的國讎家恨之時,《甲午大海戰》再一次地為過着安定幸福生活的我們敲響了警鐘,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永遠不變。

  跟隨着歷史的腳步,我重新回到19世紀末期的中國。清政府當權者驕奢淫逸;地方政權割據混戰;底層老百姓渾渾噩噩;外國列強肆意侵略中國,逼迫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成為了中國唯一的選擇。這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令人感到多麼悲憤和焦急。不犯同一個錯誤的方法就是牢記上一個教訓,牢記教訓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忘歷史。

  當然了,中國本身是很難改變的,原因有很多,中國社會似乎自己本身是缺乏創新動力的,只有當鞭子抽到身上,它才會被動的進行變革,那麼洋務運動就是了;歷經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內憂外患,統治者內部被迫掀起了一場所謂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變革,並且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畢竟這對於國家來講是有利的,太后的境界可能沒有這麼高,她看到的只是有利於大清的統治而已。可惜的是它僅僅局限在了軍事技術方面,而遠遠沒有涉及到中國落後的封建制度。北洋艦隊正是此次改革的產物,當時它位居世界第六,亞洲第一,旅順被稱為亞洲第一要塞,李鴻章在此苦心經營十餘年。那麼甲午戰敗只能說明一個真理,那就是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絕不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對手,甲午的失敗是一開始就註定了的。

  俗話說,先發者制人,后發者制於人。在變幻莫測的戰局中,戰機很重要。清政府一味求和,保存實力,寄希望於列強調停,來避免戰爭的想法,事實證明是行不通的。當敵人準備充足,謀劃得當時,才發現自己的軍隊還沒開始準備,那時已經晚了。我們應該牢記這個教訓,我們不窮兵黷武,但是我們的軍隊會時刻準備,整裝待發。如今,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軍隊建設也不能落下,面對主權問題,亮劍、迎戰是我們第一、唯一的選擇。

  腐敗:是每一個政府都要面對的問題。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有清官就有貪官,貪官就像蛀蟲一樣隱藏在社會這棵茂密的大樹里。暴風雨來臨之際,大樹出人意料的轟然倒下,全拜他們所賜。所以反腐倡廉是我們黨執政的永久方針。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進一步提高拒腐防變、抵禦風險的能力。近年來,多位部級、廳級幹部相繼落馬,這也正體現了我黨嚴厲打擊腐敗分子,保證黨員隊伍純潔、可靠的決心和恆心。

  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要想團結統一,一致對外,就應該首先團結各個民族的人民,在全國團結穩定的條件下,才能全身心的抵禦外侮,沒有後顧之憂。民族的大團結,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很重要,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倖存的國家,離不開祖先們淳樸、厚重的文化精神,以及一脈相承的文化氛圍。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是我國的基本外交策略,剛柔並濟中充分表現了一個大國的風度和情操。我們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但是我們不害怕戰爭,如果必須通過戰爭獲得和平和尊嚴,新時代的我們也一定會像先烈們一樣用生命去保衛我們的祖國和人民。

  最後我想說的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願與各位共勉!

您正在瀏覽: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2篇
網友評論
甲午大海戰觀后感2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