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甲午海戰讀後感

甲午海戰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甲午海戰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甲午海戰讀後感

  “故壘蕭條大樹凋,高衙依舊俯寒潮。英名左鄧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這是《中日甲午戰爭》中的一篇詩文,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英勇抗擊日寇的我北洋水師將士們的錚錚鐵骨。

  書中是這樣記載的: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八月17日中午,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面遭遇日本艦隊來犯,12點50分,雙方艦隊接火,拉開了甲午戰爭的序幕。此戰我以10艘艦對敵艦12艘。戰鬥異常慘烈,定遠和其姐妹艦鎮遠艦在陷入敵艦的重圍之中,仍然堅持戰鬥,定遠艦右翼總兵劉步蟾和鎮遠艦左翼總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戰愈勇。3點半時,定遠艦所發出的30厘米半口徑巨彈,命中松島。日本旗艦被擊中起火,完全喪失了指揮和作戰能力。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臨危不懼,對大副陳金揆說:“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決定除掉敵艦主力吉野艦,於是,陳金揆果斷開足馬力,直衝吉野艦,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將士全部殉難。鄧世昌墜海后,其隨從劉忠持救生圈往救,但鄧世昌以“闔船俱沒,義不獨生,仍復自沉。”這天正是鄧世昌45歲生日,他與200餘名官兵壯烈殉國。鄧世昌“大將怒沉舟”的悲壯故事,給後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為中華民族歷史譜寫了一曲壯烈的悲歌!經過4小時40分的酷戰,我方5艦沉沒,800餘人傷亡;日方六艦受重創六艦受傷,傷亡300餘人。

  讀到這裡,我的心異常焦慮,有如此英勇的戰士,我們為啥還會慘敗哪?我們再看看當是的清政府吧。

  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在清漪園的廢墟上興建起頤和園。致使北洋水師沒有更新裝備,彈藥不足。開戰後清政府最高軍事統師李鴻章,又執行避戰保船的方針。這樣,北洋艦隊深藏威海港內,坐待日寇來攻。後來,日軍從寬鬆成登陸,佔領威海,致使劉公島成為一個孤島。在外援斷絕,內部叛亂的情況下,丁汝昌仍連續擊退倭寇8次進攻,最後,知大勢已去,遂自殺殉國。在當時政府腐敗、國民羸弱、士氣不振的形勢下,丁汝昌一人是無法挽回敗局的,“壯志未酬身先卒,常使英雄淚潢襟”。

  中國近百上前的歷史悲劇,雖已成為過去,但它幾乎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一個可悲可泣的歷史教訓,當引起後人的無限深思!

  看今朝,美國富強,他想打誰就打誰,沒有人敢惹,朝鮮戰爭,阿富汗戰爭,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都是打着給人家帶來和平的謊言發動的。多少百姓無家可歸,多少妻兒老小慘遭塗炭,有誰給他們做主,有誰給他們撐腰,沒有,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就是強權,沒有理可講的。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日甲午戰爭記錄著清王朝的腐朽無能和中國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氣節!如今,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里,我們要牢牢記住,落後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負,就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領導集團,帶領人民搞好建設,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綜合國力,加強國防,把國家建設的無比強大,上下一心富國強民,這樣才能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有幸福安康的日子過,這也就是我們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

  篇二:甲午海戰讀後感

  這幾天,我看了《甲午海戰》一書,感受到了清政府的腐敗。

  這本書講的是中國北洋海軍和日本聯合艦隊在渤海灣一帶發生衝突最後宣戰的故事。最後,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我方被俘十一艦,被擊沉九艦。而日方被擊沉三艦,沒有被俘。甲午海戰有三場戰役,分別是:豐島海戰、黃海大戰、威海之戰。豐島海戰,除濟遠、威遠外。我方其二艦沉沒,而日方卻未沉一艦。黃海大戰與威海之戰我方共沉七艦,日方卻僅沉三艦。

  這本書教育我們,教育我國。不要“保船制敵”,要搶到制海權。這樣才能使自己翻過身來。生活中也應該這樣,不能讓自己陷入被動。

  篇三:甲午海戰讀後感

  今天,我看完了《甲午海戰》這本書。裡面講述了一些錚錚鐵骨的中華男兒抵抗日本鬼子的生死故事。

  我最敬佩的是鄧世昌。他率領“致遠”號戰艦在大戰中瘋狂地打擊日本軍艦。到最後,彈藥庫里空空如也,甲板上血肉橫飛,彈痕隨處可見。他下令要和日艦“吉野”號同歸於盡,他認為“吉野號”是在前面戰爭中偷襲中國運兵船的罪魁禍首,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大罪,我不能不了這口氣。他命令大家要全力以赴,把“吉野”號撞沉。“致遠”號沖了過去,敵人用無數大炮轟擊“致遠”號。“致遠”號被打得起了火,但它像一條火龍似的衝過去。但最後魚雷管中了彈,魚雷被,把船炸沉了。世晶落水后,有三次被救的機會,但他英勇就義。

  到了最後,雖然我們輸了,但這些無比英勇的男兒始終讓我銘記在心。

您正在瀏覽: 甲午海戰讀後感
網友評論
甲午海戰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