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關於節約型社會的演講稿

關於節約型社會的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pp958

關於節約型社會的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實踐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隨着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期的到來,東部一些發達地區相繼出現能源、原材料短缺,這為西部地區資源依託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如何保持經濟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相互協調,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和研究的課題。作為經濟發展理論的重要突破,循環經濟克服了傳統經濟理論割裂經濟與環境系統的弊端,要求以與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它強調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運用生態學規律重構經濟系統,把清潔生產、資源及其廢物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將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排放”的開環式經濟轉變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環式經濟,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協調持續發展。

  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歷史和我國的發展歷程,都曾出現過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廢棄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酒泉戈壁荒漠面積佔70%,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2/3、世界平均水平的1/6,森林覆蓋率只有1.4%,遠遠低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生態環境脆弱,自凈能力不強。但長期以來,由於礦產資源開採,過度墾荒,移民開發,超載放牧,超采地下水等因素,導致了土地沙化、河流枯竭和濕地減少,自然生態植被遭受到嚴重破壞,特別是工業“三廢”及城市生活廢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水庫及空氣污染,這些己影響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儘管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有所改善,污染排放總量逐年減少,但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資源利用率低,呈現明顯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徵,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依然較大。如果繼續走傳統經濟發展道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維持經濟增長,以末端治理為環境保護手段,將會使有限的資源加速耗竭,環境狀況進一步惡化,資源存量和環境承載力兩方面都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嚴重製約。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重建生態環境的任務己刻不容緩。所以,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以發展循環經濟來保證水土資源和礦產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持續支撐。

  二、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戰略

  我市礦產資源豐富,農業生產的土地光熱條件優越,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比較優勢較好。經過多年的發展,礦產資源採選和農產品加工業已初具規模,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但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產業層次低,產品鏈條短,農產品加工業仍處於初級產品階段,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基本停留在採選層面,農產品加工轉換增值率僅為25%,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2,加工工業僅占重工業的11.8%,比全國低29.3個百分點,屬於典型的原料型生產,存在着資源消耗量大、產出效率低、浪費較為嚴重等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單位產值能耗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產品單位能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40%,工業產品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業生產成本的75%左右。受技術裝備水平較低和產業邊緣化等因素制約,我市能源、原材料的高消耗問題更為突出。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利於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不利於資源的永續開發利用。目前,我市經濟發展正處於起步階段和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關鍵時期,相對於東部發達地區而言,建立環境經濟體系的成本較低,可以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按照生態學原理規劃建設生態工業鏈和生態工業園區,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使經濟發展從數量型增長轉變為質量型增長。同時,發展循環經濟,也是拉長礦產品和農產品加工鏈條,提升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實現由初級原材料輸出向精深加工產品轉變的重大戰略舉措。

  三、發展循環經濟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客觀要求

  實踐證明,較低的資源利用水平和對污染排放的經濟代價,已經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障礙。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的循環經濟發展理論及其模式,為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損害支付提供了可能。特別是隨着綠色GDP理論的建立與推廣,依靠循環經濟提高效益水平的步伐明顯加快,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活動的主流模式。德國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驅國家,早在1972年就制定了《廢物處理法》,目前廢物利用年產值400億歐元,吸納就業人數達24萬人。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以循環為目標的能源政策,環保產業在2000年達到1000億美元。資源匱乏的日本,為應對國際市場日趨緊缺的能源、原材料供應和漲價風潮,2000年的“環保國會”提出把發展環保產業以及循環經濟體系作為改善日本經濟結構,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在2000年世界6000億美元環保產業市場中,佔了近2/3的份額。歐盟諸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也先後按照資源閉路循環、避免廢物產生的原則制定了各國的廢物管理法規。從我國的實踐看,自2002年《清潔生產促進法》頒布實施以來,根據生態學原理的組織生產方式,已建立起貴港等10個生態工業園區,使上游企業的“廢料”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材料,有效控制並減少了污染排放。從我市來看,近幾年在發展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阿克塞縣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西南科技大學聯合研製開發的從石棉採選廢棄尾礦中水選改性纖維,到提取超細二氧化硅、氫氧化鎂、氫氧化鐵、鹼式碳酸鎂晶須、硫酸銨等化工產品,再到剩餘礦物加工為輕質建材,使上游生產環節的副產品和廢棄物,成為下游產品的原材料,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閉環式生態產業鏈,石棉尾礦利用率接近100%,其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廣闊。玉門風電、桔桿燃氣等綠色能源項目已建成發揮良好經濟效益。玉門油田採油廢水回收利用、玉門熱電廠的供暖餘熱發電和粉煤灰新型建材、河西化工廠硫酸生產線餘熱發電、正在建設的敦煌市塑料再生顆粒項目等清潔生產,通過能源及廢棄物的再利用,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從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看,關稅壁壘作用日趨削弱,“綠色壁壘”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突顯,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一些發達國家不僅要求末端產品符合環保要求,而且規定從產品的研製、開發、生產到包裝、運輸、使用、循環利用等各環節都要符合環保要求。因此,只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才能使產品生產符合資源、環保等方面的國際標準,突破“綠色壁壘”,擴大對外貿易;才能緩解經濟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才能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以科學的產業政策為先導

  循環經濟是在全球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蛻變的嚴峻形勢下,人類重新認識自然,尊重客觀規律,探索經濟規律的產物。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構建全新的發展觀、系統觀、價值觀、生產觀和消費觀,必須以政府推動為主導,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樹立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

  對於資源型產業比重大、環境承載能力弱、經濟欠發達的酒泉來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任務,顯得更為艱巨而緊迫。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動員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型社會。當前,應着重抓好五個方面:

  1、加快研究制定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應加強相關理論和實踐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級政府和相關決策部門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聘請專家學者研究制定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開展以酒泉高新技術工業園、玉門東鎮建化工業園、玉門電冶工業園、阿克塞石棉工業園和柳園礦產品加工貿易園為重點的產業生態化布局論證工作,重新審視各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環保准入、入駐企業是否具有產業關聯度,是否能形成共享資源的產業共生組織,上游生產環節的廢棄物能否成為下游生產環節的原料和能源,並制定工業園區生態產業鏈發展規劃,集聚具有互補配套功能的企業和項目,促進生態產業鏈或產業群的形成。積極做好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爭取工作,創新規劃設計理念,在制定“十一五”計劃和遠景發展規劃中,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優先發展具有清潔生產技術的重大產業項目和變末端治理為源頭預防的項目,規劃建設若干生態產業鏈、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圈。在農村,應以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基地為重點,大力推進產業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推廣發展一批種植、養殖、能源(沼能、秸稈氣化等)三位一體的農業生態產業園區。

  2、探索建立制度保障體系。應用足用活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研究制定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儘快建立健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地方性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應把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按照生態學原理制定完善工業園區入駐項目環保准入制度、清潔生產制度、廢棄物循環利用制度等,把主導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簇群的培育納入到生態產業鏈之中,鼓勵和扶持能夠銜接上下游產業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對不符合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的項目要堅決拒之門外,防止出現園區入駐企業的“大雜燴”。結合投資體制改革,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從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環保、技術等方面,對清潔生產技術、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給予大力支持。堅持鼓勵與限制相結合,加強執法監督,強化排污收費,特別是要運用經濟激勵和懲罰等經濟槓桿,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

  3、着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應把資源的有序開發和綜合利用放在首位,堅決杜絕高污染項目的引進,大力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重點扶持風能發電、秸稈氣化和沼氣等新型能源開發,礦產品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旅遊產業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信息諮詢等現代服務業。通過技術引進、聯合攻關、嫁接改造等措施,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和浪費資源的產業,延長礦產、建材、化工、棉花、畜產等產品加工鏈條,促進企業間廢棄物的資源化連接,建設一批區域性資源再生產企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4、擇優發展一批生態產業項目。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工業園區廣泛開展清潔生產技術和生態產業鏈試點工作。通過擇優扶強,重點培植,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模式企業,示範帶動集約型、生態化工業體系新框架的建立。如以阿克塞非金屬礦產研究所和新運公司石棉研究所為核心,加快石棉尾礦綜合利用研究成果的產業化步伐,將石棉工業園改造成為集石棉、化工、輕質建材、保溫材料等為一體的生態工業園,使多年廢棄的1億多立方米石棉尾礦儘早發揮效益。南郊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項目應考慮建設清潔中水供水系統,與園區內及周邊水質要求不高的企業進行鏈接,實現中水的最佳配置利用。應扶持酒泉城區及各縣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引進先進成熟技術,對污泥和中水進行資源利用,使中水能夠用於城市綠化和農業灌溉,污泥用來加工生產有機複合肥料。應鼓勵玉門電冶工業園區通過水電、風電、硅鐵廠、鋼鐵廠、選礦廠與建材生產企業的鏈接,實現粉煤灰、礦石尾渣的資源化,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

  5、加強組織領導和輿論宣傳。各級政府應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有效的協調工作機制,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倡導使用環境友好型產品,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提高全民資源節約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價值觀深入人心,把節能、節水、節材、節糧、垃圾分類回收變成每個公民的自覺行為,逐步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為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您正在瀏覽: 關於節約型社會的演講稿
網友評論
關於節約型社會的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