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正道貴中庸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pp958
人生正道貴中庸 標籤:人生不設限
人生正道貴中庸
——學習《中庸》一書心得體會
廣西浦北縣文聯副主席韋志遠
2010年8月31日
我們知道,《中庸》是我國古代“四書五經”中的一部集中國幾千年文明智慧經驗和道德風範的經典精華範本之一。該書由子思原著,司馬哲編著。全書分為《序言》、《中庸章句》序和《綱領》、《知人》、《正心》、《正心》、《修身》、《審問》、《明道》、《正心》、《正心》、《明道》、《正心》、《知物》、《篤行》、《修心》、《齊家》、《齊家》、《知天》、《齊家》、《齊家》、《治國》、《知性》、《誠意》、《治國》、《誠意》、《博學》、《修身》、《明道》、《明辨》、《知法》、《修身》、《誠意》、《正心》等共33章。
該書我粗略地通讀了一遍,讀後我深受啟發和教育和有所感受,並且在開卷有益中而得到鼓舞和鞭策:該書經過幾千年的不斷的編輯、修訂、學習、補充、完善和提高,特別是在理論與實踐的反覆結合與揚棄中,我個人認為該書已經達到了至善至美、爐火純青、遊刃有餘和通觀洞察古今的最高的藝術境界,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思想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的海洋中,為全世界、特別是為中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無窮的智慧力量源泉,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力。全書在高度濃縮和概括中而融會貫通了儒學中的中庸之道和東方的“仁、義、禮、智、信”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道德精華。同時,全書通過概列和簡述中國古代聖人和一些的反面典型,通過導讀、原文與翻譯、列舉和陳述古代的正反例子、理論經驗升華等形式,並且加以補充完善和提煉,從而深刻地剖析和全面挖掘了中國古代和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的精華,窺見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古代文化文明的源遠流長,充分地凸顯了出了中國古代聖人的聰明智慧和力量,在大浪淘沙和海闊天空的遴選中而找到了黃橙橙的金子,在字裡行間的精美絕倫中而找到了打開理想智慧的金鑰匙,在循循善誘的教誨中而找到了至善、至理、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的真正本領和技能,在高屋建瓴的理論中而找到了人性修養和道德風範的真諦,在人海迷茫的困頓中而找到了洞察人性道德世界的顯微鏡,在思想道德的最高境界中而找到了真經典,在“古為今用”和去偽存真、取長補短和去粗取精的揚棄中而找到了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觀。
在開篇的《序》言里,通過讀了之後,我們了解和掌握了究竟什麼是中庸?所謂的中庸,就是永遠恪守中正之道。我們知道,一個人的一生,一定要把好人生的正確道路,只有選對了人生的正確道路,才能夠為實現人生理想和最高境界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要實現人生的理想和目標,就必須要永遠恪守中庸正確之道,努力做到誠實、勇敢、團結、拼搏,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走正確的、光明正大的金光大道,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努力達到為人類共同和諧幸福而謀幸福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在自我修正、自我培養、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完善的“五自”中而步上人生理想的階梯;在修心養性和至誠至善中而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理想境界。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要學會中庸,掌握中庸,善於中庸,靈活地應用中庸,持之以恆地中庸,在水滴石穿和繩鋸木斷的中庸中敞開博大的心胸、駕起理想之帆、達到理想的彼岸;在智慧、仁義、謹慎的道德範疇內不斷開拓創新行中庸;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釀蜜和提煉中學會中庸而不斷開闊眼界;在崎嶇險峻的人生道路上奮力攀登而努力達到光輝的頂點而形成自己的中庸的、正確的人生哲學思想;在忠誠、寬恕、博愛、剋制、忍耐中中庸而不斷修正錯誤;在察看古今、橫看中外、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的中庸中而不斷自我完善和不斷變化與發展;在天人合一的和諧中庸中而創造出和諧中庸的理想大同世界。
在《中庸章句》序里,通貫“心的本體和心的美德”和“禪讓”的思想觀點,我認為該章充分地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美好品德和東方中國五千年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歷史文明的無限的博大精深和高屋建瓴,在“人之初,性本善”的無限升華中而還原於人性的真、善、美的本來面目,在良心的道德天平上樹立美好的品德而看到我們的祖先已經達到共產主義社會的“禪讓”的、大同的美好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政治境界和理想境界,為今天創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在了解和理解古人的十分局限的基礎上而一針見血地看到中國古人就已經能夠有這樣美好的心靈和如此崇高的精神、政治、理想境界而感到我們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民族、特別是華夏民族的領頭人的無限的智慧與博大胸懷而增添無限的榮光和自豪,在“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的典故中而正確理解和能夠認識寬容古人的思想傾向、眼界和知識水平的十分局限和某些偏頗。
在第一章《綱領》里,通過提煉“性”、“道”、“教”的觀點和“中和和諧”的思想,特別是闡述老子的“和諧有度”的思想觀點,從而使看到了我們人類“放縱是人的天性,剋制是人的理性”的本來面目和本性。在無限的矛盾衝突和磨合中而看到了人類的“和諧有度”,而在“和諧有度”的人類世界里而努力創造和諧融洽的人類世界;在明白道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不斷完善、不斷修正錯誤的基礎上而達到人人“中和和諧”的理想境界;在以和為貴的人的天性與理性相結合中而創造世界和諧文明世界;在和的綱舉目張中而創造出人類社會的和諧美滿與幸福歡樂;在人類世界從動物世界徹底脫胎換骨過來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角逐中,在我們人類經過千百萬年的變化發展中,在我們人類從愚昧野蠻向現代文明走來而努力達到和諧融洽、兼容並包、溝通團結、寬容恕讓的科學文明的理想境界。
在第二章《知人》中,通過闡述孔子“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這個觀點,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君子愛中庸,君子喜歡而正確行正道,所以君子始終能夠和諧有度而爐火純青並且遊刃有餘;而小人則害怕中庸,厭惡中庸,反對中庸,所以做起事情來的時候都是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和盲目蠻幹,做事情不考慮後果或者十分的太過分,於是便產生了南轅北轍的後果。同時,在當今社會,我們在處理事務和工作中,一定要分清楚輕重緩急,舉一反三,靈活自如,誠實守信,重守信譽,做到事半功倍而切忌畫蛇添足而事倍功半。在古今中外,大凡能夠成大器者都是善於行中庸之道者,他們不倚不偏,中庸行道,融和恰當,適可而止,於是都能夠得道多助並且一舉成名而成為大器者。在當今社會裡,這個觀點確實有着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在當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新中國的征程上,一定要克服左傾和右傾的錯誤思想和簡單絕對化的行為,把握正確的航向和度量,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工作的重點,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道路上更加快步前進。
在第三章《正心》里,主要強調孔子的“中庸是最高的道德行為和標準”的思想觀點。並且闡明了輕重緩急、剛柔相濟、循序漸進的深刻道理和方法、目的、意義。同時,通過闡述孫臏“日減鍋灶”的戰略戰術而使敵人龐涓麻痹輕敵、驕傲狂妄而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在任何的工作中,或者是做任何的事情,我們都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苟,以最認真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和任何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夠干好工作和做好任何的事情,千萬不要“忽以惡小而為之,忽以善小而不為”。同時,一定要明白良心能夠移泰山石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就是說世界上知心一個確實難求,但是只要自己能夠真誠摯信,也可以夠贏得大家的真心,在“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探討人生的奧秘。同時通過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歷史典故說明只有百分之百的忍耐和循序漸進而不急於求成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的秘訣。
在第四章《正心》里,給我們這樣的啟發:就是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恰如其分而不能夠太偏頗和絕對化而產生兩極分化和物極必反,在工作實踐中,一定要做到清正廉潔,千萬不可以貪得無厭,因為“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這個教訓是非常的慘痛和深刻的,中國幾千年的朝代末期多是因為國家的十分腐敗而垮台並且更新換代。如清朝的大貪官和珅就是“為臣貪,必亡其身”這樣的反面人物,同時,清朝的喪權辱國和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八國聯軍一把火燒丟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等,就是因為當時主貪、臣貪、你貪、我貪、大家貪,舉國上下藏污奸;你腐敗、我腐敗、他腐敗、大家腐敗把國賣,於是而最終釀成的慘痛的惡果。所以,我們為人處世一定要不偏不倚,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聰明而自以為是而物極必反。同時,要真正了解事物的真正本質,就必須要精雕細琢和反覆酙嚼,千萬不可以囫圇吞棗和馬虎大意,如書中闡述的三國時期的張昭和孫權就是一個大的教訓。同時,我們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要斤斤計較和鼠目寸光,或者是謹小慎微、亦步亦趨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定要膽大心小,大的事情十分的清楚,小的事情也不可以忽視,不管是遇到什麼事情甚至是挫折,都要十分的冷靜果斷,遇險不驚,這樣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與成功,如宋朝的呂端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在中國和世界的歷史上,看古今中外,愚昧的人是永遠不能夠行中庸之道的。只有像書中列舉的卜式等這樣的為國家社稷着想而聰明過人的人才,才能夠行中庸之道而實現國家的中興和個人的理想。
在第五章《修身》里,通過掃描人的一生必須經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整個過程,給了我們以深刻的教育和啟發: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十分紮實的基礎。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最後達到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境界,修身和規範自己的道德行為是基礎中的基礎,同時也是關鍵中的關鍵。一個人要成就大業,就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和品行修養,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要清正廉潔,行中庸道,做中庸人,辦中庸事,如書中舉的例子東漢的羊祜和東晉的一代廉吏吳隱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同時,在人生的歷程中,必須要正確處理好物質與精神兩者的辯證關係,物質上的富有而精神空虛或者是精神富有而物質十分的貧乏等,都不是一個真正完全完美正確的中庸之人。
在第六章《審問》里,我們通過了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庸思想而得到啟發和感受: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寬容是美德;寬容是創造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平台;寬容是一種智慧;寬容是實現理想的跳板;寬容是隱惡揚善的前提;寬容是形成社會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吸引力和戰鬥力的重要條件;寬容是一種善舉和崇高品德;寬容是獲取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寬容是博大心胸和有着崇高而遠大理想的重要標誌;寬容是治國安邦的良好的尚方寶劍;寬容是人生的藝術境界;寬容是得道多助的奧妙;寬容是創建現代科學文明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寶。所以要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與和諧融洽是事業成功的基礎的哲理中學會寬容和容忍。在寬容和容忍的和諧中提煉智慧和力量,在寬容和忍辱負重中成就事業。如書中所陳述的戰國時期齊國齊桓公任用管仲,西漢劉邦任用陳平郝免季布,以及晚清胡雪岩容商,遠古舜堯象弟,春秋時期孔子寬容鄭國弟子等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不過,寬容也並不是無邊無際,寬容應該有個度,絕對不能夠放任自流,應該掌握寬容得當,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寬容有度中學會理智與清醒。
在第七章《明道》里,着重陳述了“真正的聰明其實是一種智慧”這樣的理論觀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牢記住而不要自作聰明,如果這樣,那就一定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老是炫耀自己的聰明和耍小聰明,更不能夠賣弄小聰明。書中陳述的東漢末年的楊修和三國里的禰衡就是因為耍小聰明而“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例子,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在對待聰明智慧的時候一定要適可而止,使用聰明智慧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保持聰明的清醒的頭腦,千萬不可以趾高氣揚和不可一世而引來麻煩甚至是災禍。
在第八章《正心》里,通過樹立“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和持之以恆是人生的美好品德這樣的觀點,從而使我們充分地認識到:人而無志,不知其可。立志要立達志立長志,而不能夠一曝十寒而常常喪志和常常立志,立志要立中庸之志,要行正道,志在高遠,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要堅忍不拔、拳拳服膺,要有滴水石穿、繩鋸木斷、鐵棒磨針、金石可鏤的精神,樹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強意志與決心,不畏艱難險阻和崎嶇坎坷,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成功與理想的彼岸和光輝的頂點。如書中闡述的清代的曾國藩和遠古大禹13年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等例子就是其中的典型風範。
在第九章《正心》中,通過闡述和樹立“我們人類在對待物質的東西不可以貪得無厭而成為吃喝享受的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和生活樂趣”這樣的觀點,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人類社會不可能完全脫離物質而生活,但是我們人類也不可能完全依賴而成為物質的奴隸和俘虜而精神空虛毫無理想志向與遠大的抱負,因為我們是人,而不是動物,所以我們一定要淡泊名利,分辯是非曲直,要終生持之以恆地為善修德,有自己的遠大理想與志向,達到中庸和理想道德的最高的人生境界,絕對不能夠物慾澎漲而無所不為甚至膽大妄為,最後掉落萬丈深淵而自食其果。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物質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物質與精神互相依賴、互相依存,兩者互為辨證統一,而在關鍵和特殊的場合,一定要重義輕財,不可以見利忘義,不為物慾所誘惑迷亂而放棄自己的德行和節操,這樣才能夠爭取大家的支持和贏得最後的勝利。如書中闡述的三國時期的魯肅大都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第十章《明道》中,通過闡述強者與弱者的本質區別,從而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個真正生活中的強者,怎樣區別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而要培養真正的強者,必須要採用孔子的“因材施教”方法,做到順境不奢,逆境不失信仰,這樣才能夠培養出生活中真正的強者。如戰國時期的田單、隋朝的蘇威、春秋時期的季札等就是當時的真正強者。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培養出以美好的品德和高超人的智慧的真正強者。
在第十一章《正心》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有的人喜歡默默無聞,樂於奉獻,施恩不圖報;而有的人做了一點小事情就當豐功偉績來大張旗鼓地宣揚,並且因此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句名言:“淺薄的水是愛喧嘩的,而深邃的水是愛沉默的”,特別是歷史和客觀規律總是公平和公正的,誰做了多少的貢獻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所以成績不說跑不了,而問題不講不得了,所以,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成績與問題的辯證關係,在中庸中不欺世盜名,淺嘗輒止,有始無終,要修德立業,操行正道,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中貢獻智慧和力量。在工作崗位上不圖名利,樂於奉獻,向古代的墨子、公輸盤、(魯班)、韓信等人學習,終身為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奮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工作成績。當然,在現代社會中,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的“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了,適當的宣傳和鼓舞鞭策仍然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們做什麼的事情都不要太過分,必須要學深學透中庸,要恰如其分和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這樣才能夠活學活用中庸之道和取得事業的成功。
在第十二章《知物》中,讀後使我們明白了博大與精微、宏觀與微觀的辯證關係,所以在工作和學習中一定要克服一知半解和不求甚解的缺點,必須身體力行,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地不斷探索和研究,像書中陳述的古代的魏徵、范仲淹等人一樣,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處心積慮,在深度和廣度上苦下功夫,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堅定不移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研究探索,努力磨礪出真正的本事,努力掌握高深的學問、科學技術和知識技能。
在第十三章《篤行》中,讀後使我們真正了解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實際的辯證關係,我們人的主觀能動性不可能離開客觀實際和超出客觀實際,一定要在客觀實際的條件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就必然會出現曾經有過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違背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脫離客觀實際的荒唐笑話而害國害民。又如現在不少發展中的國家走過去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老路而“先污染,后治理”,由此而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的生存危機和影響,各種大的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再如一些中小衛星城市養犬大部分都是“先建設,后規劃”,結果現在走回頭路再來重新規劃建設而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在中庸中一定要遵循客觀實際而行正道,言必行,行必果,做到德行高妙,言行一致,牙齒當黃金,善始善終。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清代的胡雪岩、春秋時期的晉文公(重耳)等就是這樣的典型。相反,我們千萬不可能忘乎所以、陽奉陰違地為所欲為而亂來一通,結果得出南轅北轍、禍國殃民的結果而成為歷史的罪人,如和珅等就是這樣的反面典型。
在第十四章《修身》中,讀後有這樣的感想:我們在工作實踐中一定要在安分守己的基礎上“在其位,謀其事”,要向書中陳述的古代的張伯行等人學習,千萬不能夠心猿意馬、朝秦暮楚和三心兩意,更不能夠鋌而走險而干出荒唐至極的事情,甚至念念不忘有非分之想,整天與人勾心鬥角和陽奉陰違,“吃着碗里的,看着鍋里的”,如果這樣的話,那就是一事無成甚至摻敗而望洋興嘆。如漢代的王莽改制就是得出這樣的結果。
在第十五章《齊家》中,我讀後有這樣的感想:干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那就必須要不斷地積累、借鑒、創造,再積累、借鑒、創造,然後無限地往複循環,這樣才能夠取得成功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水平。因為我們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變化。老子的《難易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養由基的百步穿楊、紀昌學射、愚公移山、孔子的誨人不倦等也是典型的例子。
在第十六章《齊家》中,讀後我有這樣的感想:就是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志,並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而物質是運動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心甘情願而主動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夠成才和成功。
在第十七章《知天》中,讀後我有這樣的感覺:天道酬勤,成才的道路是公平的,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成才的可能,就看主觀的努力和客觀的因素如何的了,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周文王、姜太公、孫臏等等就是這樣的成功者。同時,高尚的品德和堅忍不拔的性格、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頑強意志與毅力也是成才的基礎和動因。
在第十八章《齊家》中,讀後使我感覺到,一個人要成功事業,懂禮貌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孔子說的“克己復禮”,說的就是個人的道德修養、人倫常禮、社會法制等三個方面。我們中國本來就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所以守禮懂節、文明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如漢代劉邦、東漢的賈琮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因此,在當今社會,在中庸行正道、行正禮、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講義氣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守禮懂節,才能夠創出一個和諧溫馨的文明科學的新世界;只有守禮懂節,才能夠讓世界更好地和平與發展;只有守禮懂節,才能為建設和平、小康、文明、科學、和諧、幸福、快樂的新中國打下紮實的基礎。
在第十九章《齊家》中,讀了之後的感覺是: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孝道的國家,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代的時候我們中國就有二十四孝的經典傳奇。如書中所述的歐陽玉光、曾國藩、陸續等就是孝道的典型。事實證明,只有忠孝道義,才能夠承先啟後和繼往開來;只有忠孝道義,才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提高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有忠孝道義,百孝善為先,才能夠在中庸的金光大道上闊步前進,為創建和諧、文明、尊老愛幼的幸福、小康、快樂、祥和的美好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第二十章《治國》中,讀後我最大的感想和收穫就是:古今中外,說到治國安邦,無論是帝皇將相,還是芝麻綠豆小品官,要真正治理好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小的地方,除了有良好的政策,大家清正廉潔、勤於政事、團結協作,用人得當、領導方法科學和有一班得力的文臣武將以及天時地利人和之外,最大的一點需要的就是真誠。俗話說:心誠則靈,而要做到這點,那就必須要正確處理好“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婦之道、兄弟之道、朋友親戚之道”等五項倫常和“智慧、仁愛、勇敢”等三種德行的關係,通曉治理國家的“修養自身、尊崇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納工匠、優撫遠客、安撫諸侯”等九條原則,在誠實勇敢、團結互助、奮力拚搏、周密完善、科學發展中完成整治理國家大業的任務和中興。
在第二十一章《知性》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是:為人處世貴在真誠和有誠意。內心真誠是人的天性,而接受教育而後明白道理是人的理性,天性和理性的有機結合才是真正的真誠和誠意。我們知道,在當得社會現實中,內心的真誠勝黃金,真誠是中華民族最美好的品德;真誠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結果;真誠是維繫社會和諧文明與發展進步的橋樑與紐帶;只有有了真正的真誠和誠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地球、我們的世界才能夠不斷地和平與發展、文明與進步。真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個人只有真誠,才能夠不怕艱難險阻而始終不渝、持之以恆地奮勇攀登而最終於達到成功和希望的頂點。心誠則靈,只有明白真誠的道理,心裡才能夠真正的真誠;只有真正的真誠,才能夠中庸行正道,古代中國晉文公的“退避三舍”故事和胡雪岩誠信經商、質量第一、買賣公平、講究信譽等就是真誠、誠信而為人所感動的典型例子;只有真正的真誠,才能夠使每個家庭融洽,社會和諧文明進步,人與人之間才能夠和睦相處與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患難與共、肝膽相照、親密無間;只有人人都一樣的真誠,我們的國家才能夠蒸蒸日上、繁榮富強;也只有真正的真誠與文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地球、我們的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才會更加的美好。
在第二十二章《誠意》中,我讀後最大的感覺和感受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真誠、誠意、誠信是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和最美好的道德行為和規範;真誠誠意、誠信是中庸之道的具體表現和最難能可貴之處;真誠、誠意、誠信就像一塊金子,它到那裡都是金子,它到那裡都會發光。一個人只有有了真正的誠意和真誠、誠信之心,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一個人的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智慧聰明和培養煉就能力,才能夠英雄有用武之地,才能夠最有希望達到成功的彼岸喝光輝的頂點。如宋代的胡銓就是忠貞報國、真誠而赤膽忠心這樣的典型例子,同時,古代的荀子也是一個講究真誠和誠信動機良好的典型,又如:三國演義里的呂布,如果他能夠聽信謀臣陳宮的真誠勸簡和正確的出謀劃策,那他就不至於被曹操活捉而被萬千亂箭射死的了;所以,只有真誠和真心實意,我們的社會才能夠和諧、文明、快樂、幸福、小康、發展、進步;只有真誠和真心實意,我們國家的科學技術才能夠發展得更快,高新科技的發展迎頭趕上歐美和科教興國才不是一句空話;只有真誠和真心實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才能夠出現“唯才是舉”而不是“唯錢是舉”、“唯財是舉”的良好局面,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內外的人才、特別是高精尖人才向我們國家靠攏和看齊,人才興國才不至於是一句大話和假話;只有真誠和真心實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世界才能夠和睦相處、團結友好、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和平共處、平等相待、科學發展。
在第二十三章《誠意》中,我讀後的最大感受就是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一定要善於抓住工作的重點,善於抓住主要的矛盾,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工作的重點,才能夠把握住主旋律,才能夠把握住大局和大的方向,才能夠為取得工作的勝利和成功打下紮實的基礎和吃上定心丸;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工作的重點,才能夠正確行中庸,在中庸中走上正本清源的金光大道;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工作的重點,才能夠不斷創新和發展;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工作的重點,才能夠有希望達到成功的巔峰和頂點。但是,在工作和實際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時也要絕對不能夠忽視次要矛盾,因為萬丈高樓平地起,忽以善小而不為,天下間是沒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末的,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也是由滴滴心泉匯聚而成的。所以我們不要因為事情的細小而不為之,有的時候細節也可以決定成功與失敗,這就叫做一着不慎,滿盤皆輸,這個在現實生活中那古今中外的教訓都是非常的深刻的。因此,我們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腳踏實地地、實事求是地打好基礎,在紮實的基礎上才能夠不斷地創新、提高與發展,正確處理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時抓好次要矛盾。
在第二十四章《治國》中,我讀後的感受是:心誠則靈,心誠可以達天,心誠可以融洽四海,真誠可以使天下無敵;真誠可以通達天下;真誠可以志存高遠;真誠可以和諧融洽全世界,心誠可以裝下整個宇宙。所以,真誠是我們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境界和崇高的理想與幸福的標準。只有真誠和內心充滿誠意,才能夠真正能夠治國安邦;只有內心的真正真誠和誠意,才能夠創造出更加幸福美好和諧快樂文明的今天和明天,我們的生活才能夠更加的幸福與美好、歡樂與祥和。所以,內心的真正真誠和誠意可以預知未來,可以如愚公移山一樣真誠而感動上帝而金石為開,內心的真正真誠和誠意可以樹立“天下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為人類的共同事業而謀幸福的崇高志向和遠大理想,可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茅塞頓開,可以在畫龍點睛和錦上添花的基礎上而熠熠生輝。如近、當代的孫中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政治家、思想家就是這樣的典型。
在第二十五章《誠意》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只要人人都能夠內心的真正真誠和誠意、誠信,那我們整個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多美好幸福。我們人類社會本來就是從愚昧野蠻中而不斷向文明進步發展的方向發展的,而我們人類只有內心的真正的真誠和誠意,才能夠獲得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的根本途徑。所以,我們人類也應該責無旁貸地進行不斷地自我完善,不斷地修正錯誤,在不斷地修鍊和不斷的完善中而達到中庸真誠、誠意行正道。在中庸真誠、誠意行正道中而達到全社會的和諧、融洽、文明、發展與進步;在中庸真誠誠意行正道中而最大限度地獲得仁、義、禮、智、信和大家的支持和幫助。
在第二十六章《博學》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只有內心真正的真誠,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智慧,在獲得智慧中而能夠堅忍不拔地、持之以恆地博覽群書、璧聯珠燦耀群芳、博學多才而成為真正的博學者;只有內心真正的真誠,才能夠真金不怕烈火煉;也只有內心真正的真誠,才能夠修鍊出真正的黃金;只有內心真正的真誠,才能夠持之以恆地戰鬥不息,博學步止;也只有內心真正的真誠,才能夠廣博深厚、悠遠長久和高大光明,才能夠涉深潭,見蛟龍;也只有內心真正的真誠,才能夠心懷世界,極目宇宙和光明正大地行中庸之道。相反,如果心存奸詐,互相勾心鬥角而割席斷交,那就一定會受到真誠的懲罰,最後機關算盡而自食其果而成為歷史上的千古罪人,如宋朝的秦檜、明朝的嚴嵩、清朝的和珅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第二十七章《修身》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一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理想、目標和具體的科學的行動,立志、工作、成功是登堂入室的三大因素。在充滿崎嶇險阻的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善於避實擊虛和在曲折中前進,在走投無路或者無路可走的時候有的時候明哲保身、見風使舵和改變策略而實現“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目標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但是這個絕對是不在喪權辱國和奴顏媚骨的前提下進行,要不然,那就大相徑庭和南轅北轍的了。同時,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與修行,必須要在公正廉明的基礎上,要不然,那這樣的明哲保身即是損公肥私、齷齪不堪的歷史罪人了。
在第二十八章《明道》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集思廣益、廣開言路是取得事業和工作成功的橋樑和紐帶,是登堂入室的前提和基礎,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是形成科學理論和智慧的基石。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這個道理。獨斷專行、剛愎自用、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而自以為是,最後一定會失敗或者身敗名裂。如西楚霸王項羽、前秦皇帝苻堅等就是深刻的教訓的反面典型。
在第二十九章《明辯》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明辨是非,有實際的、具體的行動,有良好的信譽和德性,尊守承諾是使人信服和立德、立功、立言的基礎和關鍵。如歷史上的商鞅就是一個取信於民和用自己的行動和實踐來說話和言必信、行必果的例子。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實幹興邦,空談誤國。歷史上的“兩兄弟射雁”和“刻舟求劍”的典故就是最生動的例子。所以,我們在工作實踐中一定要少說多干,多實踐、多行動,多體驗,多動腦,多兌現,千萬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或者是紙上談兵,只講不做,夸夸其談,徒有虛名,掩過飾非,空口無憑,說話不算數。
在第三十章《知法》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知法也就是榜樣,火車要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所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早在六七十年代,雷鋒、焦裕祿、蘇寧等一批先進的典型榜樣曾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象而極大地鼓舞、激勵着人們奮發向上而產生了巨大的鼓舞力量和源泉,為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發展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今天,孔繁森、任長霞、馮理達、吳大觀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人物在社會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且激勵着人們純潔心靈、大公無私、無私奉獻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光輝榜樣而不斷前進。
在第三十一章《修身》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言行一致、說到做到表裡如一,並且具備“聖、仁、義、禮、知等五德是修身養性和樹立威信、贏得人們的普遍讚譽和信任和形成光輝榜樣的關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只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真誠誠信,才能夠為實現人生的座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第三十二章《誠意》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一個人如果好高楘遠、眼高手低、不切邊際,那他始終實現不了理想與抱負,只有結合自己的具體實際,根據自己的知識技能天賦秉性的高低,實事求是地確定自己的理想目標,由表及裡而真誠地樹立起理想和目標,通過具體的行動,樹立良好的品德信譽和修養,這樣才能夠達到目標和實現理想,在中庸行正道中最後取得成功和勝利,如我國古代的數學家祖沖之就是典型例子。
在第三十二章《正心》中,我讀後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科學的方法和豐富的經驗是取得成功與勝利的關鍵。只有有了正確的、科學的方法,才能夠高屋建瓴、事半功倍、捷足先登地達到目的和實現自己的理想;只有有了正確的、科學的方法,才能夠胸有成竹、義無反顧地為實現既定的目標而持之以恆地努力奮鬥。
中庸鳴彩鳳,國學賦詩心。讀完《中庸》一書,我覺得它是一部厚重的精神文化寶典,是我國古代精神思想文化的寶貴財富,是啟迪人們心靈和獲取智慧的重要發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是鼓舞人們奮發向上、奮力拚搏和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志向的平台,是修身立德、培養美好情操和品德的基石。正如詩云:
(一)
常行正道得中庸,道德品行寬恕容。
世界和諧高境界,中華國粹九州融。
(二)
修身養性得中庸,美德心揚國粹弘。
博大精深明理義,古為今用日今紅。
(三)
天人合一話中庸,仁義寬心揚國忠。
國學今興吟正韻,神州盛世正航風。
(四)
中庸之道正人生,國學弘揚旭日蒸。
盛世中華和玉韻,東方獅醒奮長征。
相關範文
- ·青春勵志人生正能量的經典語錄
- ·以“平凡”孕育“中庸人生”
- ·大學中庸讀後感
- ·中庸讀後感
- ·中國文化=儒家=中庸?(《無聊囈語二
-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后感
- ·正道滄桑觀后感
- ·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觀后感
- ·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觀后感2篇
-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后感500字
- ·人間正道是滄桑(二)
- ·人間正道風隨行
- ·人間無正道,苦情盡滄桑
- ·願人間正道莫滄桑----百姓觀湖南衛
- ·正道恆遠-不懈方勝
- ·人間正道是滄桑《二》
- ·正道從良
- ·蕭瑟秋風今又是,人間正道是桑滄
- ·人生到底是怎樣的味?有錢人的人生滋味
- ·關於人生感悟的文章:人生如茶
- ·人生之數:人生經典感悟108
- ·走好人生路,唱好人生這首歌
- ·經典人生哲理:人生哲理短句
- ·100句人生哲理人生格言
- ·感悟人生:人生的真相
- ·人生思考:人生致命的八個經典問題
- ·人生箴言人生警句
- ·點滴人生:人生沒有如果
- ·人生交流:人生看透不要看破!
- ·人生哲理的人生短句
- ·人生格言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