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讀書隨筆 > 讀書樂(四)

讀書樂(四)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得得9

讀書樂(四) 標籤:讀書思廉

  近讀《聽馮友蘭講中國哲學》年近花甲還在領悟人生。孔子入世而進取,老子出世而虛無,莊子洒脫而逍遙。人生不同,各得其所。至老矣,我覺得人生蓋如禪境“雲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

  入禪境難,要知禪、識禪亦難。 什麼是禪 ?禪是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其意為“思維修”或“靜慮”。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思維修依因立名,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思維修。靜慮者是依體立名。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靜慮。靜即定,慮即慧,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講的參禪。虛靈寧靜,把外緣(外在事物)都摒棄掉,不受其影響;把神收回來,使精神返觀自身即是“禪”。

  說此尚不明白。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麼是禪?” 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有人看到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便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有一次大同禪師與嵇山章禪師在室外品茶。大同禪師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綠樹、藍天白雲說:“森羅萬象,都在裡邊。” 章禪師將茶水潑在地上,然後問:“森羅萬象,在什麼地方?” 大同禪師說:“可惜了一杯茶。”

  這就是禪,禪者的態度,禪者的智慧。

  有一位禪僧向趙州禪師請教:“怎樣參禪才能開悟?”

  百歲高齡的趙州禪師像是有什麼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來,邊向外走邊說:“對不起,我現在不能告訴你,因為我內急。” 剛走到門口,趙州禪師忽然又停止腳步,扭頭對禪僧說:“你看,老僧一把年紀了,又被人稱為古佛,可是,撒尿這麼一點小事,還必須親自去,無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禪僧恍然大悟: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禪的感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現在社會到處煩亂,物質生活奢侈浮華。有不少人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禪”可以開拓人們的心靈,啟發人們的智能,引導人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

  以下是我在讀書時從網上摘錄的一些關於參禪開悟的話,其實也是安身立命的話,覺得有道理。——心中無塵心自安。煩惱由心而生。同一樁事,計較得少則少憂,計較得多則多憂;同一個問題,看到光明的一面則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則憂。人生的苦樂,不在於碰到多少事情,而在於心裡裝着多少事情。清空心裡的陰霾,心凈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自在自安。雖然身處紛繁,但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有一片寧靜之地。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學會接受,更要懂得放下。人生就是走在修行路上,修行需要修心。把心安住下來,不被各種妄象所攪擾牽扯。慢慢便會發現;那片寧靜,那片清澈,無須遠尋,就在你的心裡。 在喧囂中,獨守一片平淡,在繁華中,堅持一份簡單,不為眼前功名利祿而勞神,不驚榮辱,寧靜從容,我們就會活的輕鬆,活的充盈,活的有滋有味。人生本是一次時光的旅程,只有月白風清的淡定,才有人淡如菊的從容。 行走於塵世,我們需求的其實不多,最重要的,莫過於一顆安寧的心。心安則神定,可於大廈將傾而不亂,狂瀾即至而無懼;神定則慧生,迷象叢生能覓出路,危難時候善尋妙招;慧生則徹悟,原來幸福不過是一種理解,快樂不過是一種心態;徹悟則有得,那些看開的、看淡的、看透的、看破的,皆是人生大收穫。心本不苦,苦是因為迷失妄想得太過;心本無累,累是因為放不下的太多。慾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緊,失去的越多。得與失是相對的,得到時,或許正在失去;失去時,也許恰是擁有。所謂捨得,是要舍迷入悟、舍妄存真。凡事看淡點,看開些,一切皆能隨緣,不為得失所羈絆。平淡的日子淡然地過。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時間久了,也就淡了。也許是稜角平了,也許是成熟穩重了,腳步會越來越踏實,日子會越來越平淡。雖然渴望一切都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種種不好。人生就將步入淡然的境界。 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執着於某一事或某一物,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接踵而至;如能看開一切,心無掛礙,就會無所畏懼。人生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當你看淡得失、無謂成敗的時候,反倒順風順水、遇難成祥。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遠離混濁,平靜如水,不為世間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初祖達摩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所謂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看庭前花開花落,隨天際雲捲雲舒。使你內心安適,就會俯仰無愧,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都能夠俯仰無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實,秒秒感受安詳,活在至真、至善、至美當中,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2013年7月19日於北京密雲圖書館電子閱覽室

您正在瀏覽: 讀書樂(四)
網友評論
讀書樂(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