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讀書隨筆 > 《品三國》

《品三國》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pp958

《品三國》 標籤:三國演義

  輕合上書頁,眼前變得模糊,一場戲場悄然上演,漢朝荒廢,董卓叛變,四方豪傑聯軍。大耳劉備忠賢似渴。桃園三兄弟至死之交。招賢納士終成一方明主。赤壁的硝煙還未散去,關羽因舊的情誼放走了曹操。張飛的怒吼真翻了長坂埔。

  馬做的盧,刀光劍影,伴隨着三人的先後離去蜀王朝逐漸覆滅,三國的帷幕逐漸落下,閉上眼睛細細的品味着,記得明朝的楊慎曾寫過的一首《臨江仙》形象的寫出了我對三國的感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的人無我至今還記得很多,其中劉備給我的印象最深,記得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城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着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失敗”一面,給人以“仁慈”和“重義”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英雄”的真實形象。

  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描寫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戰爭,手法多樣,給我們展現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較為有名的事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周瑜的火燒赤壁之戰。描寫上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當讀到《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一章,不禁為諸葛亮而嘆息、而扼腕、而仰天長嘆:既生亮,何生懿!?

  諸葛亮一出祁山攻擊曹魏,司馬懿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要佔領街亭,絕蜀軍的糧道。諸葛亮也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在軍事會議上指出“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自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一出祁山始,至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六齣祁山、殞命五丈原止,司馬懿用近十年的時間成就了莫大的功勛! 十年的光陰,戎馬倥傯。司馬懿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恆心和意志堅持、貫徹了一個非常簡單、明確的戰略指導思想。從未因執行過程中的屢遭挫折和敗績而動搖;也從未因手下強兵悍將的不理解和激烈反對而改變!

  可憐白帝託孤,換的孔明忠心,勵精圖治,無奈天妒英才,六齣祁山未得寸土功勛,命隕五丈原。姜維獨憑氣力高,九進中原空夠勞。鄧艾鍾會分兵進,劉氏江山盡數曹……司馬憑空出江湖,獨亂朝綱獲大權。 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紛紛時世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留下的也許只剩下嘆息吧!

  三國我為你而嘆。

您正在瀏覽: 《品三國》
網友評論
《品三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