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生活隨筆 > 漢源彝族婚禮

漢源彝族婚禮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pp958

  漢源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的婚禮也都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其中以彝族的婚禮最具代表性。

  傳統的彝族婚禮遵從以下習俗:1,同族內婚,即彝族不得與其他民族結婚;2,等級內婚,即彝族內部黑彝不得與白彝結婚;3家支外婚,即同姓不通婚;4,姑舅表優先婚,即姑母的女兒必須優先嫁給舅舅的兒子,只有舅舅的兒子不娶時才可他嫁;5,姨表不通婚,即根據母系計算姐妹的孩子決不能通婚。6,包辦婚姻,彝族婚禮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彝族婚禮中“娃娃親”到今天也不在少數。

  隨着時代的發展,彝族青年的婚俗也發生了變化,可以自由尋找心儀的對象結婚。但婚俗還是遵從傳統的習慣,婚禮儀式更有自己民族的特點:

  接親。婚禮前一天,男方家張燈結綵,殺豬宰羊,不論貧富都要在院外搭一窩棚,上蓋松枝以安頓未進門的新娘子。待到中午時分,新郎約上青年小伙十幾人背上酒、米、小豬,糍粑,帶上彩禮錢前往女方家迎親(以前新郎是不能去的,現在都是新郎親自去)。迎親隊伍一到女方家門,幾十個大姑娘就以迅不掩耳之勢將準備好的水從各個方向向人們潑來,小夥子們硬着頭皮往屋裡涌去,卻難於抵擋如傾盆大雨般的水流,不一會,小夥子們身上早已濕透,,姑娘們仍不罷休,她們用漆黑的鍋煙往他們臉上抹去,一時間歡聲笑語響徹整個山寨。晚上,迎親的小夥子們親自將背去的小豬宰殺做成坨坨肉,然後大家一起圍坐鍋莊,一邊烤衣服一邊喝稈稈酒、吃坨坨肉、吃烤糍粑,整夜唱歌,整夜喝酒,酒是彝家的第一文化。彝族結婚是不給客人安排住宿的。

  梳妝。婚禮當天清晨,姑娘們開始為新娘更衣梳妝。梳妝時,在院壩中央放一大簸箕,簸箕里放煮熟了的整個小豬豬頭,豬肝,豬尾巴,再放一張小凳子,新娘坐凳子上由媽媽為其梳辮子,將辮子與黑毛線編在一起盤在頭頂,再在頭上插上髮飾,有條件的可以畫個淡妝。最後用黑布罩住頭和臉,換上彝族禮服后持續了兩個小時的梳妝才算結束。

  搶親。出親時間到了,哥哥把新娘子背到山寨外空地上,姑娘們圍成一圈手持荊條擋住新娘,激烈的搶親儀式開始了,勇敢的小夥子們沖向姑娘群中,以摸到新娘耳垂上那根紅線為獲勝,姑娘們揮舞荊條毫不留情地打向小夥子,搶親亂成一片,小夥子們想方設法突破姑娘們組成的人牆,不一會,只見一機靈的小夥子快步從薄弱處沖向新娘,用手取下新娘耳垂上的那根紅線,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快的笑聲,熱鬧的搶親才告結束。

  彝族新娘是腳不能沾地的,無論路途多遠都要由結親的小夥子背着回去的,因此彝族結親少則要幾十人,多的上百人以輪流背新娘,背新娘是彝族婚禮的一大特色。

  到達新郎家,新娘是不能馬上進門的,先待在搭好的窩棚里,等酒席開完。彝族酒席只吃坨坨肉和豆腐,在地上一溜擺上數盆羊肉,豬肉,豆腐,人們蹲在兩邊手拿馬匙子(木勺),也不用碗筷,就開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這一切結束后,新娘才能進屋。新娘進門後由一位子孫興旺的老婦人用酒和炒食給新娘祝福,新郎和新娘一起用餐。之後主客一同喝酒、賽歌、對諺語、猜謎語等,往往鬧個通宵達旦,興盡方休。

您正在瀏覽: 漢源彝族婚禮
網友評論
漢源彝族婚禮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