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石堤下碼頭

石堤下碼頭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石堤開發較早。早在明清時期,這裡就是秀山縣著名土特產“秀油”和中草藥材以及秀山周邊各縣土特產品的集中心和出口江海的重要商埠。極盛時期,這裡商雲集,店棧擁擠,舟船如織,堆貨如山,故石堤街修建了上、中、下三個碼頭,以保證貨物裝卸方便、上下暢通。其中,下碼頭最負盛名,因而這裡成了一個景群。

  從常德上溯石堤,船到兩江口,號子震天,三十六岩在水裡,三十六岩兩邊上,七十二岩進石堤,七十二步轉了拐,一百單八進了街。

  另一說則是:下碼頭,烏篷船,七十二道龍轉拐,三十六步才上街。卷洞門,文昌宮,九溪十八洞農民起義遺址永存,英雄史詩光照千秋。三個碼頭,當年商賈擠擠擠;天燈堡上,萬盞紅燈明明明。

  這裡景點密集,主要有九溪十八洞起義遺址、卷洞門、景陽炮台、一碗水等。

  九溪十八洞起義遺址

  在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這兩個歷史時期,土家族、苗族先民長期被歷代統治者稱作蠻夷,予以鄙視,甚至大動刀兵,逼迫土家族、苗族先民西遷、南移,苗族所受的災難尤其深重。土家族、苗族先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共同艱辛地開發了石堤。他們的辛勤勞動至今在石堤這片古老的熱土上留存着歷史痕迹。他們的艱辛生活與開拓精神,於此可以想見。

  元初至元二十年(1283),以石堤為中心的酉水流域,以土家族(彭、白、李、馬、蔡、田、楊、向、冉、譚十姓)為首、苗族和其他民族參加的九溪十八洞家民起義爆發。

  九溪十八洞起義,旨在配合合川釣魚城、南川龍崖城、彭水紹慶府等地的抗元鬥爭。這次起義聲勢浩大,涉及今渝鄂湘黔邊區九溪十八洞範圍(宋時均屬酉陽直錄州),而參加者主要是土家族、苗族先發,古時他們被蔑稱為“蠻民”,故史稱此次起義為“九溪十八洞蠻民起義”。

  酉陽宣慰司所轄地中有九溪十八洞同。“九溪”即清溪(今酉陽清泉、后興、后坪、龔灘、治岩等地)、佑溪(今酉陽之酉酬、李溪、南腰界、南龍、天山等地)、廟溪(今酉陽廟溪、浪坪、南溪、雙泉等地)、土溪(今秀山縣地)、哨溪(今秀山縣地)、疊溪(今湖南省花垣縣地)、后溪(今酉陽后溪、新溪等,北河沿岸地區)、溶溪(今秀山縣地及酉陽苦竹鄉地)、樵溪(今貴州省松桃縣地)。“十八洞”即:酉酬洞(酉陽縣酉酬區地)、息寧洞(今酉水、五福、老寨、沙灘、可大等地)、宋農洞(今秀山宋農)、晚森洞(今秀山縣地)、魯碧潭洞(又名魯被洞,今湖南保靖縣地)、打妖家洞(又名打繞寨,今酉陽沙田、新溪,秀山石堤、大溪等地)、巴息洞(又名八雪洞,今酉陽興隆、土坪、泡木、車田、柏溪等地)、寅王洞(今酉陽渤海、石營、亮埡、白竹、龍東、龍潭、木桶等地)、溶坪洞(今秀山溶溪、玉屏等地)、上際洞(今酉陽大涵、黑水等地)、治西洞(今酉陽丁市、天館、董河、宜居等地)、感坪洞(又名感坪洞,今酉陽李溪、螞蝗、小河、鋪子、小崗等地)、九江洞(今貴州省松桃縣九江鄉)、雲羅洞(今貴州省松桃縣地)、地隆阡洞(今秀山縣地)、南溶洞(今秀山縣地)、地寅洞(又名地靈洞,今酉陽縣鍾多區)。

  宋末,無軍南下,滅亡了南宋以後,迅速征服了江東,復遣大軍遠征西南“諸夷”。

  為了抵抗元軍南侵,石堤土家族十家土著大姓“聯合起來,書立合同盟誓”,同立洞府,留客為官。同時,修內外羅城、隘門口,重修卷洞門9座,“設伏險要,以大弩竹尖”抗擊元軍。

  同時,在打妖寨(今打撈寨)和上下宋農“修花街、選衙署”,石堤取名之石支洲,打撈寨取名灣支洲、上下宋農取名直支洲,“三支洲,六長官,十二旗長坐鎮把水”,以石堤為起義指揮中心。義軍擁楊正約將軍為王,統率義軍抗元。

  起義爆發,土家族、苗族“蠻民”應者萬人,迅速佔領了川黔湘鄂四省邊區大片大地,震驚元庭。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21年(1284),忽必烈命令四川行省參政奇爾濟蘇、宣慰李呼哩濟率川軍和湖南湖北土司兵聯合鎮壓了這次起義。義軍堅持兩年後失敗。於是,元軍大肆屠殺土家族、苗族人民,焚燒石洲衙門,搗毀十字花街,拆掉石堤城牆,結果僅下碼頭一處城門部分城垣未拆。此城門得以倖存的原因在於十分堅固險要,拆之對下碼頭管理不利。

  事後,土家族人民把這次起義的史實編入祭祖的《梯瑪神歌,從此,神歌里就有“石花九洞門”,“石支洲、灣支洲、直支洲”的唱詞,在每年的土家族祭祖日(即四月八)都要誦唱一遍,以表示紀念,使之一代代往下流傳。

  後來,秀山人把石堤稱為重慶直轄市的“釣魚城之二”。釣魚城是抗元名城,聲譽在石堤之上。

  石堤文昌宮,解放后已經縣政府撥款重修(初步恢復)。

  石堤文昌宮和青石卷洞門遺址,是土家族、苗族人民反抗元軍南侵的歷史見證。該遺址即九溪十八洞起義遺址,於1984年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卷洞門

  石堤下碼頭青石卷洞門,是當年九溪十八洞起義農民修建石堤古城九門之一。石堤古城城高約5米,厚約5。5米,寬2。7米。該洞門上有門樓文昌宮,因三建三毀於兵災、火災,現在僅存的卷洞門,始建於宋元之間。

  石堤下碼頭卷洞城門歷經七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雖然表層石頭已經風化,但貌完好,是僅存下來的石堤古城遺址,是土家族苗族人民鬥爭的歷史見證,1984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即“九溪十八洞土家族苗族農民起義遺址”),並修復門樓文昌宮。

  景陽炮台

  元軍鎮壓了九溪十八洞起義后,文昌宮被毀。后明、清時期的土司、官府,又在文昌宮舊址修建景陽樓,在景陽樓外臨河石岸上修一景陽炮台,意在防患水盜,保護當時繁盛的商業,維護酉水、梅江的航運安全。

您正在瀏覽: 石堤下碼頭
網友評論
石堤下碼頭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