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出名須趁早嗎

出名須趁早嗎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得得9

  熟悉的圖書館,熟悉的文藝書庫,熟悉的步伐,熟悉的手指劃過一排又一排不熟悉的書籍。一本被歲月折磨得枯黃而又扉頁整齊的書籍無端入目,雙眼緊盯,腳步嘎然停止,一股悲涼從書上透過指尖傳遍身上的每一個神經,頓覺頭皮發麻后脊發冷,冷不經地打了戰抖:這書明顯少有翻閱之人!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呀,如果來的太晚的話,快樂也來得不那麼痛快。此時,這話里的每一個字猶如一枚枚鋒銳的利針狠狠地扎在我的自詡堅強的肉心裡。

  哈哈,出名要趁早!這是多少人追求的境界啊,誰不願少年英俊?誰不願年少有為?誰不願為青年才俊?誰不想做少年豪傑?如果大器晚成,未免會承擔太多寂寞的煎熬與世俗的冷眼,如果大器晚成,經歷太多人世間的是是非非,看淡了紅塵紛擾,快樂是否也會來得不那麼痛快。如果大器晚成,學會了成熟與端莊,人生是否會因為缺乏年少的偏執與狂傲而遜色?

  出名要趁早!我們都是凡人,我們都在苛求脫穎而出,我們都不願在自己平凡的生命里再添加平庸,我們渴望別人的關注,我們渴望別人的尊重,我們期待着別人對咱仰慕的眼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人如此,今人更是如此,我們都很世俗,我們都在追名逐利。燥熱的時代造就了燥熱的心,沒有人會在意你在做什麼,也沒有人會留意你做什麼,他們只關注你的成功,但不會有人在意你的奮鬥。有的人卻過分強調着自己的自尊,然而在沒有功成名就的光環籠罩下,那份自尊就好似一張薄紙,誰都可以隨意戳破。於是,世界上每天都會上演着各種各樣的悲劇。

  哈哈,出名要趁早!這個世界卻很奇怪,有些人不想出名卻偏偏出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躬耕田園,夜來飲酒日賞菊,日子悠然自樂。他丟棄了官場的利,卻獲得了千古的名。有些人卻終究不得志,空負一身才學,卻難以施展手腳,只能在悲嘆懷才不遇的憤懣中沉墜歷史長河,從此無影無蹤。於是我們明白了,出名靠的不是只是才華,還需要平台。伯夷、叔齊歲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名易顯。難怪太史公會悲嘆:岩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太史公悲嘆之餘,也給了苟求揚名立萬的草根們了指出了一條明路: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然而,面對古人的遺訓,草根們也只有望語興嘆了,現在伯樂們忙着相錢不會相馬了,青雲之士我何以尋之?

  事到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是處世箴言還是無奈的自我安慰?是否真的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如果是這樣,那宋江豪邁地吟詠:“他時若遂青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又該如何解釋?張愛玲高調唱的出名要趁早應不應該成為我們的人生信條?我們都很困惑,古人的經典太多,我們不知該信哪一條。或許我們都如林語堂所說的:“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己相背時,中國人會說:‘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於,經常改變信仰。”如若如此,那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也只不過是得意時的儒家言論罷了,不值得我們為此糾結。

  取下這本發黃的圖書,抖去歲月蒙上的灰塵。倏爾淡然慘笑:今宵我閱人此書,明日知是誰閱我?

  但願那些曾經把出名要趁早作為人生信條的前輩們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橘芳馨。

  交流 :

您正在瀏覽: 出名須趁早嗎
網友評論
出名須趁早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