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熱門內容 編輯:zeimm

回目錄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電影《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周末在家,閑的沒事做,翻箱倒櫃的找出我以前購買的碟片,都是一些國外的影片(其實我不大喜歡外國片,但是實在沒有什麼好看的時候也會將就一下的,嘿嘿)。

  影片中向我們展現了,在我們文明觸及不到的卡拉哈里沙漠,有着善良原始的布西族。他們純粹,原始,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那真是人類最原始的智慧。他們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沒有犯罪和刑罰。他們相信上帝給予的一切有用及美好。一個玻璃可樂瓶的闖入改變了一切。起先大家認為是上帝的失誤給予這樣沒有用處的東西,但後來大家發現他的好處,比如能吹出好聽的樂曲,能搗碎東西。大家互相爭執,所以歷蘇決定把這不祥之物還給上帝。於是他的旅行開始。他遇到讓他不可思議的“上帝們”以及他們的奇怪東西。

  片子開頭上有些黯淡的彩色畫面。80年代的片子像一部我們平常看的科教片。炎熱美好的非洲風景。動物們在陽光、乾草、河流邊奔跑,跳躍。那麼悠閑的世界,和諧無處不在。然後鏡頭轉到繁忙的現代文明。城市飛快地奔跑,人們彼此忙碌。歷蘇的旅行讓兩種文明有了交點,兩條彼此分開的平行線,相互交匯,撞得我心中強烈的不安和羞恥。和那些純潔的部落首領相比,我們的文明得到了電,汽車,搶,但也失去了善良,真誠,團結。我們自私,暴力,狹隘。

  歷蘇認為我們就是上帝,因為我們擁有不用走就能跑動的動物。但是我們無疑是瘋狂的。歷蘇看到奇怪但又看起來很好吃的動物(羊)但卻不獵殺。他殺了其中的一隻,想讓“上帝”一起分享的時候,上帝們卻弄傷了他。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受。歷蘇的眼中全是真誠,他不懂什麼畜養動物,他認為食物就要彼此分享,而我們卻拿子彈打穿了他的腳。他不懂什麼是囚禁,在沙漠里,他們自由奔跑,他們一輩子沒見過牆。而我們卻把他審判,關起來。他難過得不吃不喝。

  心裡最柔和的地方徹底被歷蘇的真誠和善良感動着。我們本來就擁有最美麗純潔的心靈,是我們丟失了它。我們選擇了我們的舒適生活,儘可能的攫取我們需要的,所以放棄了純真的和美好的。我們選擇了把自己圍困在鎖和牆內,守着我們的財產,細數,順便鎖上了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放棄了自由和自然的空氣。我們選擇了談吐優雅,舉止大方。但是同時我們給自己帶上了沉重的社會枷鎖。那些天高地闊,肆意享受陽光和感情的日子被我們瘋狂地丟棄了。

  文明是貪婪的。它探着慾望的舌尖,吞噬着一切。一切純真和善良的。文明舒適而痛苦。片中的歷蘇最後回到了他的部落。但是,在現在還找得到廣袤的場地,那裡動物可以無束縛地生存和活動?布西族在現代文明的觸角下,還能保持純真和善良,還能相信上帝嗎?據說後來歷蘇還演了很多的續集,他給全世界人們帶來了歡笑,後來還是被現代人所拋棄。他還能找到來時的路嗎?他還能回得去嗎?心痛,心痛,心痛。

  是的,我們瘋了,但願上帝還清醒。

回目錄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在上帝也瘋狂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三種不同的人群:土著、某國政府(軍)及反政府(軍)勢力和西方的代表。他們分別位於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非洲國家在結束歐洲人殖民統治后紛紛建立自己的政府,在形式上基本模仿西方社會。雖然效率並不高,但是他們畢竟以本土人學習先進文明的事實,長期獲得人類學家們的關注與研究。第三類所代表的則是西方文明在非西方世界里的典型形象。拋開我們通常會想到的殖民意味,以及從幾個世紀以來具有獻身精神的傳教士對“異文化”知識所作的傑出貢獻。第三類人一直致力於推銷西歐式的現代文明,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全球化”進程做了最基礎的工作。

  於是我們看到了“抗拒現代工業、商業文明的土著社會”,“半推半就,徒有其表的本土社會”,“致力於自我推銷的西方社會”之間的戲劇衝突。從而構成了我們所看到影片的情節發展。

  不論是第一部的將上帝賜予的瓶子丟到世界盡頭,還是第二部的找回自己的兒女,從表面上看好象是土著社會努力將現代工業文明驅逐出去,然而土著首領與人類學家/植物學家的聯手,又暗示了西方社會意圖同化土著,而土著社會在不知不覺間也已進入西方文明中的事實。

  到今天為止,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地球村裡存在一種強勢文化,那就是西方文明,它們強大的傳播生命力,不僅僅由於當年的殖民開拓和一直處於世界主導地位的經濟力量,同時不可忽視的還有他們的文字容易傳播。你可以試想一下,只有二十六個字母並且沒有複雜聲調的英語,比起光是部件就有五百六十個之多的漢字來是不是更容易傳播?答案是肯定的,至少目前事實已經顯示給我們了。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從它自身的歷史看來,根底里就存在着掠奪和侵佔的霸權性質——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美國開國歷史看得出。而且正是由於這種歷史本性,使得西方文明具有與生俱來的自傲性,喜歡向世界推銷自己的文明,包括了政治制度、經濟結構等等——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所以也就無怪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會在以紳士風度標榜的歐洲文明和以平和謙讓立世的亞洲文明中佔據上風。

  所以,在非洲這一片沒有大規模開發的土地上,本來已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文明,但也不能逃脫西化瘋狂的入侵,就連上帝也會瘋狂的打破原有的平靜。

  是的,上帝是會瘋狂的,因為上帝只有一個大腦,分不清楚地球上千姿百態的異彩紛呈的文化形態,但世界上的我們卻不能瘋狂,不能分不清分化的各異性,我們要捍衛自己的文化,同時不要干涉異文化的發展。

  這樣,即使上帝會瘋狂,世界卻不會瘋狂。

  後記:上選修課,老師好不容易給放個電影,還要求寫觀后感,既然寫了就傳上來。呵呵!

回目錄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故事發生在非洲一個未經開發的地方:卡拉哈里。雖然距離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對於現代化事物一無所知。他們過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沒有紛爭,沒有犯罪,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海鮮魚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寧靜而安詳。他們以為世界上只有他們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飛機在他們部落上空飛過時,駕駛員扔下了一個空的可口可樂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凱的面前,他以為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因而他十分興奮,把禮物帶回了部落,現代文明第一次衝擊了這個小部落。人們將這個“上帝的禮物”當做勞動工具用來做各種事情,因為是“上帝的禮物”,大家開始搶奪這個勞動工具,姐姐殘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頭,滿是鮮血,寧靜的生活被現代文明打破了。人們之間開始出現紛爭。

  看到這裡,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發展必然帶來紛爭?我還不敢用“進步”一詞。因為,進步是一個褒義詞,是表示讚許和積極肯定。文明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說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會,比原始社會好。現代人只是用現代的標準來衡量古今對比,厚今薄古。與布希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片中的現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於自然,反而要自然適應人類,他們建立都市,發明各種交通工具,機器,為設法節省體力而絞盡腦汁,越想法改進生活環境,反而使生活變得更複雜。兒童必須花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學校里學習如何在這複雜危險的環境下生存。這些文明人必須時刻想着如何去適應自己創造的環境,花費大量精力,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隨便你打發,高興的話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現代文明之間之所以衝突不斷,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原本很簡單,是我們把它想的複雜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簡單,像布希族人一樣,渴了就去覓水,餓了就去獵殺動物,吃飽就行,絕不庫存;閑了,大家就圍着篝火講故事。他們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個腳印,那些腳印代表不同的信息。藉由這些從小鍛煉的生存本領,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驕傲物質的現代人不知道珍惜我們現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壞了一個地球還不夠,還將自己骯髒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類無盡的慾望,何處才是盡頭?

  打開了慾望這個潘多拉魔盒,也就打開了人類文明血腥前行的歷史畫卷。畫卷里處處都是在血與火的對抗,處處都彰顯着“利益”、與“慾望”,二者形影不離。100多年前,恩格斯寫過一篇經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他指出國家和階級、私有制一樣,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產生的。摩爾根指出,自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財富的增長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廣泛,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對它進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這種財富對人民說來已經變成了一種無法控制的力量。人類的智慧在自己的創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闡釋了恩格斯和摩爾根的觀點。在影片中,處於原始社會的布希族沒有財富觀念,沒有利益衝突。因為上帝的禮物——一個玻璃瓶子——因為都想據為己有而引發紛爭。

  本來是一部喜劇片,卻處處流露出導演對現代文明的反思。魯迅先生曾說喜劇就是把醜陋的東西剝光了給人看。影片中,與世隔絕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現代文明前表現的如此滑稽可笑:現代人的天賦人權,法律,犯罪,房子,汽車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其生活如《桃花源記》里描述的情形一樣,“無論魏晉,不知有漢”,簡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讓現代人思考:人類文明究竟應該向何處去?不同文明之間該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結尾,凱扔掉了上帝的禮物——瓶子,扔掉了這個引發部落衝突的“不詳之物”。然而,他還能恢復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靜生活中嗎?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給現代人去遐想,去思索……

查找更多上帝也瘋狂觀后感,請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