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讀本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熱門內容 編輯:zeimm
慈善讀本讀後感
慈善讀本讀後感:當愛灑滿人間
程樂然 指導老師:王琳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來到學校,走進教室發現每個同學桌子上都有一本新書,封面有四個紅體大字——慈善讀本。周末中午。剛吃完飯隨手拿起來翻了一翻。沒想到這一翻吸引我在那裡坐了好久……翻開愛心序曲第一章——《愛在生命誕生的時刻》。我很喜歡一段話:“你一生下來伴隨着哭聲,因為你非常弱小,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不能自食其力、不能保護自己,所以你感到不安全,感到恐懼……但是你很快不哭了,因為,你從媽媽的體溫中、爸爸的驚喜中,所有在場的醫生、護士親人的關懷中,感受到了愛、溫柔、無限的期待和包容……”這是我們需要關愛和幫助的時候,有這麼多的人在關愛我們、幫助我們,當我們有了愛心,就有了慈善,就會去關愛別人、幫助別人。愛心是一種循環,是一種‘蝴蝶效應’,最後會生生不息,越來越多……這就是愛心慈善的魅力!
我又翻開了第二單元:愛心圖片。紙張上出示了一張圖片,我看見一團黑色的東西,我心想:這是什麼珍稀動物?可當我的眼睛轉向旁邊的文字時,我震驚了,上面寫着:一個瘦的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趴在前往食物救濟中心再也走不動了,而就在不遠處,一隻碩大的禿鷹正貪婪地盯着這個奄奄一息的小生命,等待着即將到口的“美餐”。這時,學校的廣播正好放起了《感恩的心》……文章讀完,我發現自己已經淚流滿面……
投身於慈善的不僅是食物救濟中心、紅十字會、台灣慈濟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還有許許多多的慈善家,比如,將580億盡數捐出的比爾·蓋茨。有時慈善也不以財富來衡量,如香港義工黃福榮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后因搶救孤兒院三名孤兒和一位教師在餘震中不幸犧牲
這時我想起了我們舉行的義賣活動。每次,同學們一聽見有義賣活動時,馬上就從家裡帶來許許多多的東西,有書籍,有玩具,甚至連從未用過的東西都帶過來了。大家都是為了能資助更多的不能上學的孩子,能獲得和我們一樣的受教育的權力。當義賣結束時,所有同學都將自己的錢捐給貧困山區。有些同學沒有賣出東西,就把自己的零花錢都拿了出來;有的同學沒有錢,就問老師:“可以把要買的東西捐出去嗎?”
我原本打算少捐點錢當零花錢,但當我看見這些同學的行為時,我又羞愧,又悔恨,馬上把想要留下的錢都捐了出去。
有一首歌唱的很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的,讓我們每人都獻出一點力量,讓愛灑滿人間吧!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七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慈善讀本》讀後感550字
陳怡靜 指導教師:湯玉萍
有了愛心,就有了慈善,就會去關愛別人;而當你需要關愛和幫助的時候,也有人來關愛你、幫助你。因為有了愛心,有了慈善,我們感到做人的尊嚴和幸福,感到社會的溫暖和公正,懂得珍惜生命,愛護地球,關愛別人。這就是愛心慈善的魅力。晚上,我捧着一本《慈善讀本》,看得眼角濕潤了。
愛有很多種,如母愛。這是一種強大的愛,我看了一篇文章《記住,我愛你》,是說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一位女性死在大地震中,而她是雙膝跪着,雙臂着地支撐着身體死的。女人的身體底下,有一位小孩還活着,被包在一條紅色帶黃色的小被子里,只有三四個月大。在母親庇護下,孩子毫無損傷。被子里發現一部手機,屏幕上是母親給孩子留下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記住我愛你。”
讀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會淚眼模糊。沒有人不會被這一幕所感動,因為我們都知道母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但是,我不但不領情,還怨恨……有一次,我踩單車過馬路,媽媽突然說:“下車,過馬路要下車!”我沒有聽媽媽的,以為媽媽要跟我搶跑,就怨恨她的自私。結果,我差點就撞人了,是媽媽拉住我,不然……
愛是生命的源泉,是關懷和愛護,是讓我們感到溫馨和希望的家園。羅曼·羅蘭曾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愛是一位無言的精靈,有一顆美麗而善良的心。我們都是愛的種子,等待春風吹醒、甘露來滋潤。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心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慈善讀本》讀後感範文
●陳暢 輔導老師:姜佩玲
最近我看了一本引入入勝的書一一一《慈善讀本》,書中精美的插圖和感人的故事向我展現了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張圖片上,有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趴在前往事物救濟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動了,而就在不遠處,一隻碩大的禿鷹正貪婪的盯着這個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將到口的大餐。看到這張圖片,我才知道,非洲難民的生活是多麼艱難,相比起來,我們的生活簡直如天堂一般。平常大家關注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可是,當我們把視線轉向“他們”時,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習以為常的東西,對有些人來說,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看看我們的同齡人吧,那些風雪中的露天課堂站着上課的孩子;一個為了背一筐蔬菜去賣,要翻過兩座大山的8歲小女孩;因為殘疾而無法上學的小朋友……他們都需要我們的關心。我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公益活動,籌辦植物標本展,為地震災民到街頭義賣籌款,為貧困學校募捐圖書,還可以收集愛心圖片,拍攝愛心圖片,辦一個愛心圖片展,讓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充滿愛!千萬別小瞧我們現在所做的點點滴滴,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試想我們小小年紀就能把愛心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長大了,就可以將愛心事業辦得轟轟烈烈。
從我們出生以來,就享受到了許多人的關心,不僅是我們的家人,還有我們的鄰居,小區、學校、商店、大自然……現在,就讓我們把愛心傳遞,讓“愛”生生不息,越來越多。因為有了愛心,有了慈善,我們才能感受到做人的尊嚴和幸福,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公正。願愛心之根種在心間,慈善之花開滿人間!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七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這就是愛
●陳可
從慈善教育讀本上,看到了很多讓我潸然淚下的故事,也讓我懂得了愛的意義。那些文章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了各種愛的含義。這是一次心靈上的碰撞,與愛的碰撞,慈善讀本讓我對“愛”這個字,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一個普通,卻又觸動心弦的小故事,《比天使更美麗的女人》是一個有關艾米·比爾的大學生的故事,她善良,充滿正義感,很同情南非的黑人,於是她申請獎學金去南非,她想幫助那裡的黑人擺脫貧困,她極力融入這個國家,但卻被一群黑人孩子殺害了。那些黑人孩子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不良的影響使他們擁有暴力傾向。艾米的父母琳達夫婦知道原因后,成立了“艾米·比爾基金會”為黑人孩子講授文化課程,他們的善舉持續了十幾年,感化了無數黑人小孩。南非前總統向琳達頒發了“跨國越界關懷獎”。曾殺害了艾米的黑人青年發言,是琳達一家給了他新生。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琳達就像一個比天使更美麗的女人,那麼耀眼。
這個故事使我非常感動,讓我感動的不僅僅是琳達一家的善舉,還有他們一家善良的心靈,沒有這顆善良的心,又如何做出這樣的舉動?琳達夫婦在得知女兒被黑人小孩殺害后,並沒有生氣,而是去了解黑人孩子們。當他們知道黑人孩子因為貧窮而受到不良影響后,主動去幫助他們,關愛他們,讓黑人孩子的成長充滿愛與善良。我們,也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讓世界變得美好:幫助他人,對於我們來說,不一定要做一些很大的事:哪個地方有了災難,我們可以捐出我們的零用錢,幫助他們,哪怕是五塊錢也好,盡自己力所能及,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也是善良,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法。一點一滴,積累起來,讓自己的愛傳播擴散。
我的媽媽也在為慈善事業而奮鬥着,她不是慈善家,但她加入了慈善組織。當初,她是為了幫助有困難的人,弘揚一份愛心而進入慈善組織。她加入慈善組織幾年了,見過許許多多貧困的人,也幫助過有需要的人,有一次,當媽媽出去探訪一所破舊的學校的時候,看到了破爛不堪的課桌和殘破的木板凳,教室里沙石遍布的天然地面。那些衣衫襤褸的孩子們光着腳在這種地面上,腳上已經磨出了血泡,但依然認真聽着老師講課。她見到這場面,當時就感動得流淚了,並且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捐了出來。這也是一種愛的精神啊,就像琳達一家對那些黑人孩子一樣。
愛,是充滿溫暖的港灣,停靠了希望的輪船;愛,是一首悠揚的旋律,音符治癒了無數人的憂慮。愛,也是一位天使,用充滿善良與愛的雙手去治癒黑人們殘缺的心靈,這就是愛。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市香洲第二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慈善讀本讀後感:互助友愛,快樂之源
作者/ 郭曉聽
郭曉昕 指導教師:曾芳
看了《慈善讀本》,我不禁思索:作為一名三年級學生,到底做什麼才算是“慈善”呢?我想,慈善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無論事情大小,只要有需要,只要付出了愛心,互助友愛,就是慈善。例如以下的小事:
每逢寒暑假,媽媽都會帶着我或者和班裡的同學一齊,去探望社區里的孤寡老人家庭,給老爺爺、老奶奶們送上一些日常用品包括米、食用油等,送上自已的一點心意,我也會跟老人家親切地聊上幾句,送上問候和祝福。看到老人家笑開了懷,我們也非常開心。這些讓老人家快樂、我們也快樂的事情,我們要堅持做,今年的寒假我會繼續讓媽媽幫忙,去探望老人家。我想,這算是小小的善事。
放假的時候,我和幾個同學去探望“星星兒童”,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和“星兒”的玩耍接觸,我知道了什麼叫自閉症,以後除了會經常來看望他們之外,還對自閉症朋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懷,這樣是一種快樂。我想,這也算是小小的善事。
在日常的校園生活當中,我們也經常互相幫助。有一次,我班一位同學,不小心被撞倒了,坐在地上哭。我和另一位同學看到了,馬上把她扶起來,扶到老師的辦公室,老師也很快幫忙處理傷口,塗了一點紅藥水,我們再把這位同學扶回教室里。這也是一件小小的善事。
同學們也幫助我,有一次,我心愛的一支紅色圓珠筆找不到了,我的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這時,幾位同學走過來,問了我什麼事情,然後就說:“不要擔心,我們幫你找!”最後還是大家幫我找到了,是我大意放在一個不易看見的角落了……同學們真好!
身邊的好人好事,幾乎時刻都在發生。我相信,只要大家互助友愛、關懷付出,我們就會更加開心,更健康地成長!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心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慈善讀本讀書心得 感恩
樂雨霖
我讀了慈善讀本,讀了之後,我有許多的話要說出來。
愛是從小生命誕生的那一刻就來了,父母們在我們出生后努力地保護着我們,但是我們太小了,不知道感恩,但父母見我們沒事,也會高興。現在我們長大了,是否應該報恩呢?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了。在汶川大地震里,一位母親把嬰兒(她的孩子)緊緊抱着,孩子完好無損,母親卻赴了黃泉,在被子里有一個手機裡面有一條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愛也能從歌裡面表達出來。我想大家應該聽過《感恩的心》這首歌吧!背後的愛大家知道嗎?有個小女孩,她天生失語,爸爸也去世了,她媽媽和她相依為命,有一天,媽媽很久也沒回來,她順着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走了很遠,終於走到了,她搖了很久媽媽,她想媽媽可能死了。她一遍一遍用手語做着感恩的心。這個感人的故事,讓我的情腸觸動着。
愛心還能從圖片中表現出來。同學們,每當你吃着美味的大餐時,喝着美味的飲料時,可曾想過災區的孩子們呢?災區的孩子們,不能吃到好吃的東西,也沒有水,曾經有一名南非記者凱文·卡特去蘇丹採訪,此時,有一幕令他十分震驚,有一個十分瘦弱的小女孩前往食物救濟處,可是她走到半路卻走不動了,後面有一隻碩大的禿鷹正盯着小女孩,可能它是等着這個奄奄一息的小女孩作為它的美餐吧!他趕緊搶拍了這一張照片,1993年3月26日,《紐約時報》刊登了這一張照片,諸多媒體紛紛轉載,這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喚起了不少人的慈善之心。因此,其實圖片能夠真實地反應事情的場景,告訴人們那些人需要愛心,可以傳遞愛的心聲,並且能動員更多的人關心慈善。在鄉村,有許多孩子上不起學,即使能上,環境也不好,有些孩子與我們同齡,但是他們卻不能上學,家裡條件不好,上學是他們的夢想。有些孩子為了上學,需要翻過兩座山,去賣菜,他們這麼可憐,我們是否應該去關心他們呢?
愛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人們博大的愛被寫成了故事,流傳給後人看,讓後人也學會愛。詩人屈原小時候就很善良,他家鄉的人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時常有人沿街乞討,啃樹皮、食埃土,他就把米放進石頭縫裡,村民們很高興,紛紛來接,後來屈原的父親發現真相后,告訴了村民,村民都十分感激他,屈原救濟了不少的災民,長大后,屈原為人們盡心儘力,後來被人歌頌。有一些人專為人們做好事。一些人生活在貧民窟,其中一個名叫特蕾莎姆姆,她教孩子們認字、算術,並且還教他們與婦女們如何講衛生,這樣的貢獻能幫助許多人。大家是不是聽了之後很感動呢?沒錯,世界上其實有許多那樣的好心人。其實我們也能幫一幫別人,節約水電,水電我們節約了,就能給災區的小朋友了。我們還要節約用錢,大家想一想,家長一個星期給你20元,如果一個星期存1元的話,一年就能存68元,把這68元捐給那些貧困的小朋友,你是不是作了貢獻呢?
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為慈善獻一份我們的力量吧!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武漢市大東門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願慈善之花開滿人間
●許銘
最珍貴的角落,充滿了關愛與希望:最親密的朋友,充滿了真情與感恩;最美麗的世界,充滿了友愛與慈善。
當我慢慢地翻開慈善讀本,看着一頁一頁的文字,心想:慈善,就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付出代價去幫助別人,是各種物質體現出來的團結與力量。或許這本書寫的這麼多的小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這些吧,可是,當我讀完最後一個字,我發現我錯了,原來慈善在乎的不是付出的代價,而是做慈善時懷着的那份情懷。慈善,不是只有在重大災難面前才表現出來的愛,也不是以物質的多少來衡量慈善者的真情,更不是一個富有的人對貧困者的“施捨”。慈善,就在我們的身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看完這一個個的小故事,讓我有了一個小小的心愿:願慈善之花開滿人間。
我記得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一面鮮艷的旗幟掛在一片廢墟的汶川,那面旗幟道出了多少懷揣着關愛與善良之心的人們所匯聚的心聲,是大大小小慈善者行動濃縮成的一句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於是,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的慈善者們為災區捐獻了自己的一份力,小到我們這些中學生所寫的一封慰問信,捐的一袋衣物,大到一些企業所捐獻的巨額資金和多少志願者親臨災區義務幫助災區的人民重建家園,無論是一封封慰問信,還是一筆筆巨額資金,都讓一個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們重獲溫暖,重獲活下去的信心與信念。讓失去家園的人們團結一心,感受到來自全世界的溫暖,這就是慈善的力量!它讓我們看到一朵朵慈善之花綻放在世界各地,也盛開在被溫暖的人們心中。
慈善的力量是偉大的,無限的,慈善卻是無形的 讓我們用無形的力量去創造震撼人心的感動與奇迹
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慈善在哪?怎麼做才算是慈善?難道真的要像別人一樣,捐獻巨額資金才算慈善嗎?不!我們每個人都是慈善家,“慈善”就在我們身邊。
在繁華而又喧鬧的城市背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貧困,荒寂的山區。山區里每天都在發生的感人故事、勵志故事在城市裡卻少之又少。還記得我們曾經聽說了山區的孩子們缺少書籍和物資,然後紛紛捐獻自己不用的圖書,自己穿不了的衣服,甚至是我們心愛的一些小玩意。希望能幫助災區的孩子們多學一些東西,多看一些書,讓他們能夠做得更好,學得更好,滿足他們渴望學習的心愿。而作為慈善家的我們,當看到他們拿着書欣喜的樣子,認真學習的神態,尤其是他們憑藉我們捐獻的課本考上理想的大學,從心底里我們為他們驕傲,也為自己的慈善舉動感到激動與喜悅。這使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義。
讓我們以愛育圓心,以善良為半徑,用行動劃出一道平凡而又動人的弧線。願隨處都是最珍貴的角落,願每個人都是最親密的朋友,願慈善之花開滿人間!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市第九中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愛心,是從行動開始的
●胡沁 指導老師:黎東明
愛是什麼?是父母給你無微不至的關懷?是朋友給你絕望中的一句問候?還是老師給你的一句一生受用的人生哲理?愛,既簡單又複雜,有時候一個動作,一句話都可以感動千千萬萬的人。但是,你有沒有認真地想過,在偏僻的山區中、偏遠的農村裡正缺乏着這種簡單而又溫馨的愛呢?
一本別有深意,富含人生哲理的書籍——《慈善讀本》,讓我領悟到“愛”的含義。通常大家關注更多的也許是“我們”,如果把視線轉向“他們”,你們又會有什麼感觸呢?
“啪——”,在一聲巨響下,四川省汶川縣的樓房迅速下落,地面搖搖晃晃,每個人都站不穩,倒的倒、摔的摔,瞬間,整個汶川成了一片廢墟-5.12地震讓我們終生難忘,雖然它是一種天災的不幸,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不能阻止我們的腳步……
一位母親誓死保衛自己的孩子,只留下一條感人的短信,自己卻永遠離開了。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着,整個上身向前匍匐着,雙手扶着地支撐着身體。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衝著廢墟喊了幾聲,裡面沒有任何回應。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邊喊“,陝過來”。救援隊又來到她的屍體前,費儘力氣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地喊:“還有個孩子,還活着”。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地把擋着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着,他毫髮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地睡着,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着,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這件事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感動的一刻,但是這地震卻給了我們慘痛的教訓並印上了難以忘懷的烙印。這件事後,許多人都自發捐款給汶川的人們,我們也不例外,把自己的零花錢和舊的衣物都捐上了。即使我們不能到現場去幫助救援隊救助生命,但我們也盡到了應盡的義務,獻出了我們的愛心。
在我們周圍,每天都發生着不計其數感人肺腑的美好瞬間,只要你用心去發現,就會收穫一份感動。一天,我與媽媽去地下廣場逛街,路過一個殘疾人士的攤檔,他默默無聞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一個個可愛漂亮的手工藝品由於他用心的製作而變得美麗。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能買他一樣東西嗎?他也太不容易了”。“當然可以,去吧!”我走上前問:“請問這個多少錢?”“這個5元一個。”他用低弱但熱情的語氣說道。“我要這個吧,你能幫我包起來嗎?”“當然,謝謝你。”聽到了這句話,我覺得剛剛忐忑的心充溢着溫暖。我想雖然這只是僅僅的5元錢,但能給他們帶來一次簡單的關愛,值得!
千萬別小瞧我們現在所做的點點滴滴,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試想我們小小年紀就把愛心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將來長大了,完全可以將愛心事業辦得轟轟烈烈,令更多的人支持我們,讓我們愛心事業傳遍世界!
最關鍵的還是在我們最純真的年齡,要先埋下愛的種子並化作行動!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市夏灣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付出愛,其實很簡單
●趙詩穎 指導教師:王琳
認真閱讀了《慈善讀本》后,我才知道:付出愛,其實很簡單。或許是一個小小的動作:或許是一個關愛的眼神:或許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關心話語……
《慈善讀本》里有一個故事深深觸動了我?故事大意是:一個神學院的教授為未來的牧師演講。他安排讓每個學生到每一個班級巡迴演講。其中,一條走廊是他們的必經之路,而這條走廊上坐着一個面黃肌瘦的乞丐。教授規定的時間之短讓學生們都行色匆匆,對乞丐視而不見。教授對他們這種對乞丐漠不關心的態度大為不滿,說:“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淚,而是伸出去的援手!”是啊,善良不是空話,而是實際的行動!
這篇故事讓我想起在和幾個朋友一起逛街時,遇到的一個老人。那天很冷,空中還飄着小雨。我們都穿的很暖和,有說有笑地走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個衣衫襤褸,瑟瑟發抖的老人。他蓋着一片薄布,頭髮蓬亂,眼窩深陷,面前放着一隻小碗,裡面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枚硬幣。我們紛紛解囊相助,毫不猶豫地把一元的硬幣或五元的紙幣放進小碗里。這時,一個朋友拉着我們,說:“肯定是騙人的,不要上當呀!”我說:“天氣這麼冷,他那麼老了,又沒有工作能力,不管他是不是騙人的,我們都應該伸出援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嘛!”她十分贊同我的話,將自己僅剩的五元錢也放進了小碗里。接着,我們向前走去,我不住的回頭看,看到一個學生給了老人一點錢,一個白領也放了一些進去,一個婦人……小碗里裝的難道僅僅是錢嗎?不!還有助人為樂的愛心! 《慈善讀本》的“愛心故事”還有很多,它們給我的啟發正如那首歌所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伸出慈善之手,獻出一份愛心,幸福之花就將處處開遍!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七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讀慈善讀本有感 以善為本
徐衍
手捧《慈善讀本》,我讀得入了迷,深深地被第六單元——愛心行動中講述的這個故事吸引。
一位神學院的教授為未來的牧師講課。在講《聖經》里“樂善好施”這一段時,教授安排學生試講,他要每個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到別的教室向其他人宣講。每次宣講完畢后,要在10分鐘內趕到另一個教室繼續宣講。活動開始后,學生們都急匆匆地在各個教室之間穿梭:每一位學生在教室之間來回趕的時候,都要經過一個走廊,走廊上坐着一個乞丐——是教授故意安排的全部演講結束后,教授對結果大為不滿。因為這些未來的牧師沒有一個停下來,給乞丐哪怕一點施捨。
講課結束時,教授說了如下的一段話:“我飢腸轆轆時,你卻成立一個人道主義俱樂部來討論飢餓問題:我衣不蔽體時,你卻大談特談我是否違反了道德規範:我無故被人打傷時,你卻對犯罪率滔滔不絕,義憤填膺;我無家可歸時,你卻悠然走來,對我宣講上帝仁慈的庇護。你看來如此神聖,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可我為什麼還是餓得發昏,凍得直哆嗦,感到孤苦無依呢?”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淚,而是伸過去一雙充滿愛心的手。現在,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們處在困難中,讓我們伸出“充滿愛心的手”去幫助他們吧!
在我看來,光有愛心不付出行動的人並不是真正有愛心的人,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能夠及時幫別人排憂解難,滿足他人的切身需求,才是真的有愛心。
假期里,我經常和媽媽一起外出,在車站等公交車是常事。在公共汽車上,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這站總是很多人,每次上車都沒有座位,我和媽媽經常要站五六站后才會等到座位。有一次,車上有位阿姨帶着一個很小的小女孩佔了兩個座位,天氣炎熱,她身邊站着一位提着大包的老人,老人汗流浹背,看上去很是疲憊。她完全可以抱起孩子,讓出一個座位給老人,可那位阿姨完全不理會老人,繼續和她的孩子說說笑笑。人們議論紛紛,司機打開了一段提示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如果您身邊站有老、弱、病、殘、孕,請您主動讓座,我代表公交公司向您表示感謝!”那位阿姨終於覺得不好意思,抱起小孩,讓出一個座位給老人。車又到一站,我終於等到一個座位,正想坐下,我發現有位抱小孩的老爺爺上車了,我與媽媽相視一笑,把座位讓給了老爺爺。老爺爺誇我:“真是個有愛心的好孩子。”車上很多人投來讚許的目光。
媽媽常常教導我,做人要以善為本,謙虛有禮,懂得感恩和豁達,才能真正幸福快樂。我一定會身體力行,助人為樂,奉獻愛心。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武漢市棋盤街小學學生)
慈善讀本讀後感
慈善讀本讀後感 心靈的洗禮
游翔宇
讀着學校發的《慈善讀本》,如同接受心靈的洗禮,帶給我那麼多的感動 尤其當讀到第二單元時,“關注他們”這一課題展示了一幅幅震撼心靈的圖片,不得不讓我為之動容。這些圖片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在四面透風的教室里,同學們認真地學習着:一場春雨過後,教室里一片泥濘,可同學們依然認真讀着書;沒有板凳,孩子們站着堅持上學;在露天教室里,孩子們迎着風雪埋頭讀書;喪失父親的小剛因付不起學費,當了兩年的旁聽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真正走進課堂:為了賺學費,一個瘦弱的小女孩要背着滿滿一筐蔬菜翻過兩座山,她今年剛剛八歲:一個7歲的孩子,因父親死於礦難,家中斷了經濟來源,交不起學費,只好上山砍柴……
讀完這本書,我終於知道,在同一片藍天下,除了無憂無慮的我們,還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生計、為了上學在艱辛地度過每一天,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有沒有想到那些在四面透風的教室里上課的同齡人呢?當我們用着嶄新的課桌椅,有沒有想到那些沒有板凳只能站着上課的同齡人呢?當我們開小差不認真學習時,有沒有想過那些渴望上學卻上不起學的同齡人呢?當我們享受着父母的關愛,投入父母溫暖的懷抱時,有沒有想過那些失去親人的同齡人呢?當我們大手大腳、揮霍浪費時,有沒有想過那些挑柴荷擔的瘦小身軀,翻山越嶺,只為掙點學費的同齡人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但我們不能一味抱怨,要明白世上還有比我們更坎坷的人,幸福在於滿足,不知足的人永遠不會快樂。每當聽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歌詞,我就會想到在我們的周圍有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太陽縱有萬丈光芒,也有照不到的角落;人類的科技再發達,也抵擋不了災難和死亡,我們要關心他人,奉獻愛心、世界需要慈善,生活才能變得更美好。
《慈善讀本》這本書講解了“慈善”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淺。在生活中,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尊重他人,懂得與他人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參與到慈善事業中去。
《慈善讀本》這本書集中了編委會的集體智慧,更是社會關心慈善的結晶!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武漢市棋盤街小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