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學作文 > 五年級作文 > 作者 1700字作文 ( 手機版 )

作者_1700字

分類:五年級作文  字數:1700字  編輯:得得9

作者 標籤:作者簡介作文

  【作者】陳才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題解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等地。廣德元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殺,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平息。在戰亂中漂泊受難、飽經滄桑,正流離於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驚喜欲狂,心中激蕩,難以自抑,狂喜之餘,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 

  句解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南一帶忽然傳來官軍收復薊北的喜訊,初聞此訊,我止不住熱淚滾滾,灑滿了衣裳。首聯恰切而逼真地反映出詩人當時的心理,感人至深。多少年動蕩流離的生活,多少個憂愁凄苦的長夜,多少軍民的浴血奮戰,就要結束了;多少年的日思夜盼,終於實現了,怎能不教人喜極而泣?“忽傳”,表現捷報來得突然,如春雷乍響,驚喜的洪流,沖開鬱積已久的感情閘門。“劍外”,即劍門關(劍閣)以南地區的蜀中(今四川境內),唐朝置劍南道,治所在成都。“薊北”,唐時的幽、薊二州一帶(今河北北部),是安史叛軍的老巢。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回過頭看着妻子兒女,她們臉上的愁雲已經一掃而光;胡亂地收捲起一堆詩書,我欣喜得簡直要發狂!頷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又一高峰。“卻看”,即回頭看。當自己悲喜交集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漫卷”,是一種無目的、下意識的動作。動亂結束,第一個長期深藏在心裡的願望自然冒出來:從此可以回鄉,過上安定的日子。所以欣喜若狂地把散亂的詩書捲起來,詩人未必真的要立刻收拾行李,只是情不自禁,渴盼早歸的自然流露。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滿頭白髮的我,要放聲高歌,還要縱情飲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啟程回歸故鄉。頸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並轉入極欲回鄉的心情。放歌、縱酒是狂喜的具體表現。青春、還鄉是詩人的設想。“白首”,一作白日。如果作“白日”,就與下句中的“青春”顯得重複,故作“白首”較好。“青春”,指春季。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立即乘船從巴峽啟程,順水穿過巫峽,直接由水路北上襄陽,旋即又由陸路直奔故鄉洛陽。尾聯就還鄉作進一步抒寫,展望中的旅程是多麼美好,又是多麼平易坦蕩。實際上,從劍外到洛陽,路途很遠,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處相距也不近,但在歸心似箭的詩人筆下,簡直就像朝發夕至那麼容易、那麼快速。這一聯包含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也就有了一瀉千里的氣勢。 

  “巴峽”,指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上游峽谷,非巴東三峽。“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長江三峽之一。“襄陽”,今湖北襄樊市,杜甫祖籍在此。從襄陽到洛陽,要改走陸路,所以用“向”字。“洛陽”,今屬河南。杜甫籍貫河南鞏縣,三歲時移居洛陽,故常以洛陽為故鄉。句後作者原註:“余田園在東京。”東京即洛陽。 

  評解 

  杜詩之妙,有以命意勝者,有以篇法勝者,有以俚質勝者,有以倉卒造狀勝者。這一首即是最後一種情況。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這是“杜老生平第一首快詩”,這應緣於大悲之後的大喜。多年鬱悶,一掃而光,豈能不快?興緻勃發,揮毫作詩,焉能不快? 

  杜詩一千四百五十首,言喜者不多。這一首一變其一貫的沉鬱頓挫之風,性情溢於筆墨之間。前兩聯寫聞捷訊之喜,后兩聯寫還鄉之心切,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狂喜之情的。一般來說,悲哀之情容易動人,喜悅之情難以描狀。雖然這是一首律詩,但讀起來毫無律體的束縛之感,氣勢如風馳電掣,節奏像瀑水急湍,全篇就如行雲流水一般,一氣渾成,絕無雕飾妝點,真可謂情至文生,愈朴愈真。這首詩將久經喪亂的人們聽到戰爭結束時的狂喜之情強烈地表達出來,因而千百年來不知打動了多少亂世中流亡者的心。

您正在瀏覽: 作者17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作者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