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核能教學反思

核能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核能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核能教學反思

  關於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學,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了嘗試,效果然不同。

  第一種方式:按照常規方法,看書加講解結合燈片,整堂課就原子核的結構,獲得核能的兩種途徑,利用核能的優缺點等知識點做了詳盡的講解,學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課的相關知識;第二種方式:創設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利用燈片展示原子核的鏈式反應、熱核反應,再閱讀課本,說出原子核的結構,了解相關知識。

  這樣的兩堂課令我有兩個想不到,第一個想不到的是我在導入過程增設“原子彈的研製及爆炸”的效果燈片,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課堂氣氛,沒想到課堂氣氛會那麼熱烈。第二個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課會上得那麼活。

  從課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學的知識面還是很寬的,他們對原子彈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學甚至可以說出扔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的名稱,他們說來津津有味,興趣一下就提高起來,在此基礎上我適時提出,原子彈為何有那麼大的威力呢?促使學生想去了解這樣的問題,再引導他們看書,從原子核的結構到原子核的鏈式反應、熱核反應,從而搞清獲得核能的途徑、核能的利用及防護。

  從本課所產生的效應可以看出新課程理念下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這為教學問題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達成課程目標打下基礎,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為了在課堂教學中順利地實現三維目標,必須首先要創設問題情境。

  篇二:核能教學反思

  信是愛因斯坦寫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的目的是讓羅斯福重視核能這種能源。學生們通過閱讀信件,體會到了核能的重要性。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以後,我開始新課的教學。整節課學生都是在極其感興趣的情況下聽課的。得到如此較好的效果,我回顧我的課堂得到如下一些感悟。

  1.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更加活躍。

  傳統教學大、多是老師講學和挂圖相結合,但是一些現象使在課堂上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比如說核能的釋放就無法在課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課上講裂變和聚變時,先是運用Flash動畫形象生動地演示《鏈式反應》和《熱核反應》,另外我還搜集了大量關於原子彈、氫彈爆炸的錄像,例如《原子彈在試驗場的爆炸》、《轟炸廣島》核《氫彈空投》,讓學生們如同身臨其境般感受核裂變和核聚變的威力,學生們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傳統教學法那樣純粹地講述反應,學生一是費解,二是提不起興趣。而動畫課件和錄像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在課堂的實踐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儘管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現事故的時候。例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課堂上,我除了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資料以外,還大量搜集了關於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文字記載,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們在災難的記載面前目瞪口呆,同時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環保的重要性。

  3. 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由於核能威力巨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戰過後,整個中國滿目瘡痍,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高。但1964年戈壁灘上的原子彈爆炸以後,世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國了。在我給學生放映完《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之後,議論紛紛,大受鼓舞!

  4.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充分利用的課外時間進行學習。

  建議學生在課外書、雜誌、報刊、電視和互聯網上尋找他們感興趣的有關“核能”的內容。很多學生在課後把只要精力放在課外書、雜誌、報刊、電視和互聯網上,鼓勵他們把課外時間運用到學習上可以使他們的課外時間更加有意義。

  5.充分搞好“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把新課自習設計成學生作業,讓學生們小組互動合作完成。這比單純老師講解新課內容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在相互尋求答案的過程中認真思考了,而思考過的東西會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另外,我在本課結束的時候,設計了一個自由問答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大膽地把自己想了解的關於“核能”的問題提了出來。我再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放到全班,讓知道答案的學生去解答,整節課就在這樣的熱烈討論中結束了,不少學生仍然意猶未盡。

  由於學生的積極配合,我的整節課上得比較順暢。學生在互動式的自主探究學習中,了解到了核能的優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初步認識科學及相關技術對於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面性。同時,他們的環保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令我感覺到不足的是,我給聽課者有點居高臨下的感覺,對學生還不夠親切。這會在和學生交流上產生一些影響,使學生在提問的時候不夠放開。今後我將努力改變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在學生中更有親和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篇三:核能教學反思

  人們現在還不能像控制裂變那樣有效地、隨心所欲地控制聚變反應,和平利用聚變釋放的核能,但是由於核聚變可以釋放比裂變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變那樣會產生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鈾豐富得多,因此控制聚變反應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課題。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在積極研究聚變的人工控制並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沒有落後,自己研製的可控核聚變的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1號已於1984年順利啟動,已經取得不少研究成果,至今仍在繼續工作中。同學們將來也許能參與其中,成為我國和平利用聚變釋放核能的有功人員,為開發我國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貢獻,我們期待着這一天。

  通過教學發現課堂時間比較緊張。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對探究問題的自主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則時間的矛盾總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會使一個問題的討論面太大,時間拖得太長,還會遠離研究主題,浪費時間等等。所以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使每個環節十分嚴密,力爭排除一些客觀干擾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導的“度”,對於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興趣,培養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的問題也值得再討論。

您正在瀏覽: 核能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核能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