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小景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兩個文明建設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

  10、完善城鄉統籌就業機制。完善城鄉統一、公平競爭的勞動力市場,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失業登記和就業統計範圍。進一步把城鎮的勞動保障服務功能延伸到農村,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服務。到2010年,實現農村村級勞動保障服務網絡全覆蓋。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與服務,維護他們公平獲得勞動就業和基本保障的權利,努力實現“有收入、有房住、有書讀、有醫療、有社保、有組織”的目標,基本做到安居樂業。

  四、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推進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防災抗災能力。到2010年,新建標準農田 萬畝。大力開展山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加大小流域治理和生態河道建設步伐。深入實施“515防洪保安生命線工程”和“千庫保安工程”,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力度。深入實施“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和“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解決和改善 萬人飲水問題,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積極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給予補助。

  12、推進村莊整治建設。進一步完善村莊布局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提高規劃檔次。大力開展以改路、改水、改廁和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違章建築及危房拆除、“空心村”整治、“赤膊房”治理、村莊綠化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綜合整治。加快中心村建設步伐,鼓勵農民住宅集中建設。建立“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體系,建設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設施。縣財政每年繼續安排以獎代補資金對符合標準的村予以支持。

  13、深入實施“康莊工程”。在進一步完善村莊布局規劃的基礎上,加快通村公路建設步伐,到2010年,通村公路里程累計達到 萬公里,形成基本完善的農村公路網。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發展農村客運,形成基本完善的農村公路客運網。縣財政繼續安排資金用於農村“康莊工程”建設。

  14、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社會事業配套設施。到2006年底,全面建成村級組織辦公場所;到2010年,全面建成村民議事和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為開展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便和豐富農民精神生活提供設施保障。實施農村“夕陽紅”計劃,到2010年全縣農村普遍建立村老年活動室,縣財政給予適當支持。

  15、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要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加大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和保護,進一步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2010年全縣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9.2%以上。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力度,鼓勵支持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大力推廣沼氣凈化相配套的畜牧生態養殖小區。積極推廣沼氣和太陽能等農村清潔能源。進一步推進生態縣建設,實施生態村鎮、綠色示範村、“生態家園富民計劃”和“百萬農戶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到2010年,全縣建成綠化示範村55個,生態鄉鎮 個。加大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入,在縣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重點用於生態鎮(鄉)、村建設,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河道整治工程建設、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清潔能源推廣、縣級綠化示範村獎勵和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助等。

  五、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16、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斷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實現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接軌。在經濟發達的鄉鎮,按照個人負擔、集體補貼和財政補助相結合的原則,探索建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參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縣財政要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農村獨生子女父母的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助。

  17、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和覆蓋率。到2010年,全縣農村參合率達到100%,人均籌資額按照省政府的規定由農民、村集體、政府財政共同承擔。對農村五保戶、低保戶及其他困難家庭和重點優撫對象,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財政予以解決。縣財政安排一定的資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補助和獎勵。

  18、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進一步健全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救助網,完善分級救助機制和救助政策。落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集中供養水平。到2010年,農村低保標準與城鎮低保標準的差距控制在1 :1.5以內。健全生活救助等多種救助、援助和社會互助等一體化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對“低保戶”、“五保戶”和因病、因災等原因造成的農村生活困難人群,實施分類救助。縣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農村低保貧困家庭和低保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

  六、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19、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從2006年秋季開始,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免收雜費,並逐步免除課本費和作業本費。進一步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加快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合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使85%以上的農村小學、初中達到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的要求。全面落實農村中小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面、愛心營養餐、食宿改造和教師素質提升等“四項工程”。在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基本普及高中和學前教育。到2010年,農村學前3年幼兒入園率達到90%以上,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適齡學生入學率達98%以上,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教育比例達到85%以上,其中50%接受中等職業教育,95%以上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畢業時取得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建立完善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制度,每年從城鎮選派一批教師到鄉鎮中小學支教。縣級財政要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障力度。

  20、積極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以培養新型務工農民和產業農民為目標,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促進農民分工分業和轉移就業。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圍繞泵閥鞋服、茶葉、旅遊、家政服務等特色項目,建立一批骨幹專業和主導產業培訓基地。進一步健全縣、鄉二級農民培訓網絡,形成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合一”、農科教結合的農民素質培訓教育機制。每年培訓1.5萬人以上,力爭到2010年培訓勞動力10萬人以上。使他們成為懂得現代科技的新農民、掌握就業技能的新工人、接受城市文明的新市民。縣財政每年繼續安排資金對農民素質培訓給予補助和獎勵。

  21、加快建設農村醫療衛生體系。按照每個鄉鎮有政府公辦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行政村有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要求,合理配置公共衛生資源,對農民實行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體”的醫療保健服務,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每年從縣級醫院選派 名骨幹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實施鄉村醫師到縣級醫院進修實習制度,抓好鄉村醫師的知識更新培訓。加大農村醫療衛生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農村醫療條件。加強農村衛生監督執法力度,認真落實按照農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以上的標準建立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按照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每人每年10元以上的標準建立農民健康體檢專項資金。

  22、不斷繁榮農村文體事業。把繁榮農村文化作為文化大縣建設的工作重點,以“小康健身工程”為抓手,加快農村群眾體育組織網絡和多層次健身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農村體育事業。培育民間文化隊伍和體育協會,發掘和保護農村民間藝術,着力發展先進文化和農村特色文化。到2007年,全面完成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入戶工程。認真落實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健全扶持機制。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農村文體設施建設和文體下鄉活動。

  23、建設文明鄉風。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教育活動,推廣公民道德基本規範,加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開展農村科普教育活動,引導農民學科學、用科學、崇尚科學,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依法規範村規民約,倡導鄰里和睦、尊老愛幼的文明鄉風,鞏固殯葬改革成果,建設和推廣生態墓區,革除封建迷信、愚昧落後的陳規陋習,堅決打擊黃、賭、毒等醜惡現象。大力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等系列活動,全面實施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優免補”政策,促進婚育觀念的轉變。開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農民法律意識,深入開展“平安村居建設”活動,進一步加大鄉村治安巡邏隊、調委會、護村隊等群防群治組織建設力度。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的作用,創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七、加快推進富民工程建設

  2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實施“欠發達鄉鎮富民攻堅計劃”,全面落實“1+10”富民攻堅政策,加大在組織領導、政策措施、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門要在保證已有的各種傾斜政策落實到位的前提下,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及時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積極支持欠發達鄉鎮發展。同時,要在欠發達地區啟動“項目建設年”活動,編製投資導向目錄,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導各類資金注入,激活富民攻堅內在動力。

  25、加大下山脫貧力度。繼續推進“人口遷移工程”,按照“整體搬遷和插花移民相結合、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的辦法,加快下山脫貧小區樣板工程建設,以點帶面,典型引導,建設一批“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下山脫貧小區。“十一五”期間,要全面完成新建下山脫貧小區(點)189個、整村搬遷25個的目標任務。

  26、加大結對幫扶力度。千方百計組織動員沿江強企強村積极參与結對幫扶活動,繼續深化“118”結對幫扶系列活動。深入開展“情暖農家、萬名幹部幫萬戶”活動。在認真總結幫扶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手段、加大力度,制訂出台更具針對性的幫扶政策措施,重點扶持能夠帶動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大項目。

  八、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

  27、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基層民主建設的領導,健全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證農民群眾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進一步完善村民委員會自薦直選制度,切實解決選舉過程中存在的不規範現象,落實好農民的民主選舉權。按照村務公開的內容、形式和程序“三個到位”的要求完善村級財務公開,及時把有關項目向村民公開,維護好農民的知情權、管理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健全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加強民主議事協商、集體財務審計監督、民主評議村幹部等制度建設。依法健全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的規範化、程序化水平。普及法律知識,教育農民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主動向農民提供法律援助,為化解農村矛盾拓寬法律訴訟渠道。

  28、加強農村基層建設。加強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繼續以實施“先鋒工程”、“領頭雁工程”等為載體,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培養和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幹部,發現和培養具有帶頭致富能力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的“雙帶型”黨員。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積極吸收農村優秀青年加入黨組織。加強村級組織和各項制度建設,推進民主管理。加強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好少數村沒有組織活動場所問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開展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充分發揮農村共青團、婦聯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骨幹作用和橋樑紐帶作用。

  29、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繼續執行和落實好從國家徵用的建設用地指標中按一定比例留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非農產業、安置農民就業的政策。參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健全村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水平。改革重點是土地徵用較多、資產規模較大、集體經濟收入較穩定的撤村建居村、經濟強村、城中村、鎮中村及園中村,通過股份形式把集體資產量化到人,維護好農民的集體資產分配權。到2010年,全縣建立以產權關係為紐帶的股份經濟合作社 個。

  九、深化農村各項配套改革

  30、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爭端解決機制,依法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引導農用地土地使用權流轉,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完善征地程序,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途徑和辦法,促進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31、深化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和供銷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支持作用。提高農村信用社和合作銀行扶持“三農”發展的信貸比例。農業發展銀行應根據職能調整的要求,逐步拓寬農業項目的貸款業務。商業銀行要積極介入農村小城鎮建設,開展縣域中小企業信貸、擔保模式的創新。培育自然人、企業法人或社團法人發起的小額貸款組織,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規範民間借貸。按照“政府扶持、企業參股、銀企合作、市場運作”的思路,鼓勵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社組織和專業大戶等籌資組織擔保公司和資金互助組織。積極支持基層供銷社改革與發展。

  32、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繼續實行糧食收購價外補貼、對種糧大戶補貼等財政直補政策,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完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切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服務優良的鄉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結合村莊整治、拆遷移民、下山脫貧等工程,開展行政村撤併工作,改善農民的生活、生產和居住環境。積極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把城市社區管理的理念向農村延伸,逐步推行農村社會事務社區化管理。建立合理的農村基層幹部補貼制度,健全農村公共服務政府採購機制,完善農村基層服務功能。

  十、強化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

  33、加強領導。各地、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多做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作為加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切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件關係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縣委、縣政府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協調、業務指導、責任分解、政策制訂、督查考核等工作,辦公室設在縣委農辦。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建立相應的領導體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极參与的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列入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嚴格的考核獎懲機制,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具體考核辦法。

  34、增加投入。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認真落實“三個高於”政策,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所涉及的各項規費,原則上能免則免,能減則減。新農村建設中涉及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取后統一返回給村,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性收費實行全免。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用電收費不高於普通電價。各有關部門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組織編製項目,積極爭取上級單位支持。項目實施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結合起來,使相關項目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示範村和整治村傾斜。財政支農資金要整合各類項目資源,按照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用途不改的原則,實行項目資金的統籌使用和統一管理,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5、加大宣傳。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意義、指導思想、方針政策、目標要求、工作內容。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時報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典型。各級領導都要深入農村,深入群眾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宣講活動,形成全社會合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

  2006年6月7日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網友評論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