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小景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兩個文明建設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自治區黨委、地委(擴大)會議和自治區、地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構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新農村。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從今年開始,全面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目標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全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政策,通過增加新農村建設財政支出,以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以農業持續增效、農民大幅增收為核心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着力建設葡萄、瓜菜、畜牧業三大基地建設,強化農民勞動就業技能培訓,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力度,着力改變農村面貌,加強農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確保農村經濟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整體推進,協調發展。

  2、目標任務。按照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服務機制、建立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機制、建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工作機制、建立社會各界支持參與機制的要求,努力做到“三個觀念轉變”(即:由以土地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注重農民素質的提高;由以農業增收為主轉變為非農增收為主,注重農民收入多元化;由農村發展單純推進農業發展轉變為“三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加快“三個傳統改造”(即:把傳統農業改造成為致富農民的高效生態農業;把傳統農村改造成為現代文明的新農村;把傳統的農民改造成為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四有”農民)、建設“五個體系”(即:建設城鄉統籌產業發展體系;建設城鄉統籌的社會就業體系;建設城鄉統籌利益分配體系;建設城鄉統籌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鄉城統籌的政府管理體系)、實現“六新”(即: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培育新產業;以農民增收為根本,提高新生活;以素質工程為依託,培育新農民;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先導,倡導新風尚;以鄉村環境整治為抓手,塑造新風貌;以創建平安、和諧鄉村為目標,健全鄉村管理新機制)目標。力爭2006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一個良好開局,“十一五”時期取得較大進展,為2010年後十年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十一五”末,農業總產值達10.32億元,年均遞增6.6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150元,年均增加270元,年均遞增6.3%。轉移農業勞動力人數105000人(次)。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100%。縣、鄉、村級文化網絡不斷完善,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城鄉水利、交通、電力等網絡體系的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農村公路通達率100%(其中柏油路達到85%)。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城鎮化率達到40%。

  3、基本原則。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努力提高農業農村經濟整體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大幅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和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着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搞強迫命令,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依靠和發動農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攜手共進,建設美好家園。

  二、加快發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

  4、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科技管理機制,放活人員。農業系統黨委、農業局要牽頭組織相關農口單位加強與新疆瓜果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技術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為農業服務的貢獻率。突出實用實效技術的推廣普及,加大良種良苗普及力度,突出抓好農業標準化生產和模式化栽培、立體栽培、農作物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治、先進飼養管理、果品保鮮貯藏加工、節水灌溉、設施農業發展、農業機械化等技術的推廣。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大力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提高農業綜合開發對新農村建設的貢獻率。建立健全良種繁育、農資供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

  5、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要堅持“退糧還經”,加大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力度。要以葡萄、哈密瓜為主導,大力發展生態型農業、品牌型農業,加大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推廣葡萄、哈密瓜反季節栽培,把傳統農業、特色農業做成精品農業、優質農業,提高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發展鮮食葡萄,加快推進葡萄產業規範化栽培、標準化管理、無害化生產、冷鏈式供應,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推進葡萄產業化發展,力爭“十一五”期間鄯善縣葡萄產業化形成完整體系,全面提升吐魯番葡萄產業化整體水平。規劃到2010年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18.6萬畝,其中無核白葡萄面積16.2萬畝,釀酒葡萄0.6萬畝,其他鮮食葡萄1.8萬畝。葡萄總產量逐年提高,達到40萬噸。加快發展畜牧業,要以牛羊育肥、特色養殖和良種繁育為重點,加快牲畜品種改良和新品種推廣步伐,提高良種率,優化畜禽結構,由數量擴張向提高質量效益轉變。2006年完成牛羊育肥93萬頭只,實現畜牧業產值1.68億元,畜牧業在農業產值的比重提高到14%。

  6、加快三大基地建設。要以優化品種和品質結構為重點,加快葡萄產業化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早晚熟和設施葡萄。要抓住無核白葡萄入選奧運會專供果品這一重要機遇,認真理清葡萄產業的發展思路,高標準、高水平地規劃葡萄產業,集中力量、傾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品牌,培植和壯大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十一五”末,力爭將鄯善建成新疆優質的葡萄酒(甜酒)釀造業、葡萄制干業基地和果品保鮮、貯運流通基地。瓜菜產業基地建設,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發展反季節瓜果菜。要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規模,三年出成效”的要求,着力抓好5個縣級設施農業基地建設。2006年縣財政將投入200餘萬元,對設施農業進行補助,全力支持設施農業的發展,到2010年,瓜的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2萬畝,其中設施蔬菜1萬畝。畜牧業基地建設,要通過加強養殖基地、養殖小區、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廣人工種草和家庭式養殖,積極扶持大戶和康信畜牧、綠洲兔業等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到2010年,牲畜年末存欄46.3萬頭(只),年內凈增率保持在2.5%的水平。畜牧業產值達到3.9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畜牧業人均收入974.5元。

  7、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要以工業化思維謀划農業,把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重點,納入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優先支持。要按照市場需求和加工轉化的要求,堅持“合理布局、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思路,以產、加、銷相互銜接的高效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為支撐,擴大特色農作物種植,加快建設縣城區以連木沁鎮、山南以魯克沁鎮為區域中心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建設。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按照“招商引資新建一批,改革改造鞏固一批,創造條件培育一批”的思路,重點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支農支牧龍頭企業培育,全力支持蘭泰果業、葡萄乾交易市場建設,積極扶持綠洲兔業快速發展,全力支持康信公司建設畜牧產業園,全力支持新昱棉紡廠改擴建,促進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儘快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提高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連片開發、高產高效”的原則,依託資源優勢和加工企業,形成一戶帶多戶、多戶連全村、多村成基地的畜牧業產業化建設格局。農業局、科技局牽頭組織各鄉(鎮)及各單位,加強農副產品的商標註冊和特色農產品原產地域保護認證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知名度,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8、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各鄉鎮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把發展集體經濟同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建設現代農業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開發利用集體土地資源,主要依靠發展特色農業、林果業和畜牧業增加收益。各級黨組織要紮實開展村集體“雙清工作”,摸清底數,清理、盤活村集體資產,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大力發展鄉村二三產業,努力培植集體經濟收入的新來源。各鄉鎮要加強和規範集體資產和村級財務的管理,完善“村財鄉管”制度和集體資產登記、管理、責任追究等制度,實行定期審計制度,加強對村集體資產的管理。要創新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積極探索化解村級債務的有效途徑,通過增收還債、清欠還債和按法定程序核銷減債等多種方式,切實減輕負擔,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加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領導,結合實際,制定規劃,拿出具體的措施方案,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2006年使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的行政村達到22個,集體經濟收入2-5萬元的行政村達到20個,徹底消滅“空殼村”,力爭到“十一五”末,全縣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在5-10萬元的村佔到35%,10萬元以上的村佔到65%。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網友評論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