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經驗交流 >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交流材料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交流材料

手機:M版  分類:經驗交流  編輯:pp958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交流材料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鄉鎮 兩個文明建設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

  今年以來,**鎮充分利用被納入全省“百鎮千村”工程和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鎮這一契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的,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產富民的路子,協調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加快建設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科學謀划,明晰思路促發展

  (一)搶抓機遇,把握先發優勢。近年來,**搶抓各級支農惠農的大好機遇,切實統籌城鄉發展,爭取國家投入和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先後完了方家畈等四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工業經濟發展迅速,鎮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先後被評為全省“五好鄉鎮黨委”、“文明鄉鎮”、全省衛生鄉鎮,是**市唯一奪得全省小城鎮規劃建設與管理“楚天杯”的鄉鎮。今年,**鎮被確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鎮,**村被**市、**等5個村被**市確定為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我們在這樣良好的基礎上,將抓住機遇而不喪失機遇,把握先發優勢,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搶抓總投資近億元的國投**、**土地整理和省投**高產農田示範項目以及花廟河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落戶**的大好機遇,將土地整理、高產農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涉及到的農戶搬遷、土地平整、溝渠和道路配套建設規劃與其覆蓋的19個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有機結合,加快這些村的新農村建設步伐。二是搶抓黨的惠農政策、各級新農村建設扶持政策的機遇,爭取路、渠、“三改一建”、環境整治等多個項目資金落戶**。三是抓住省“百鎮千村”項目的大好機遇,加快小城鎮提檔升級的步伐,擴大集鎮容量,增強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提高城鎮化率水平。

  (二)因地制宜,科學制定發展思路。根據新農村建設要求和**的際,我鎮新農村建設圍繞“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十年出成果”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經過5年的努力,逐步把**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強鎮、化纖紡織工業新鎮、新原創網站:知音農村建設試點示範鎮。具體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2006年)為打基礎階段,主要是搶抓國投和省投土地整理項目和高產農田項目(1億元)以及2006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600萬元)機遇,加快改善農民生產、生活設施條件,從各方面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開好頭、起好步。第二階段(2007年-2008年)為突出重點、試點示範階段,在全面建設的同時,重點抓好**、方家畈、**、楊山、袁碼頭等12個村的試點示範工作。第三階段(2009年-2010年)為全面推進階段,在全鎮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並在2010年全鎮60的村實現“經濟發展、生活安康、設施配套、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目標。第四階段(2011年-2015年)為深入提高階段,努力提高全鎮新農村建設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

  (三)實事求是,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鎮社會口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以上、年均遞增7.57,其中農業產值達到5億元、年均遞增10.8;糧食產量穩定在6.7萬噸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60元,年均遞增8.3;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村勞動力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比重達到50以上;城鎮化水平達到45以上;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60以上的村達到**市級衛生標準;100的村級主幹道達到國標規定的通達硬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內;60以上的村達到文明村標準;100的村達到“民主法治村”建設標準。公共服務條件有較大改善,村容明顯改觀,鄉風和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民主法制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

  二、精心部署,細化措施快發展

  (一)規劃為先,繪就城鄉統籌、思想超前的農村建設新藍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是龍頭。今年初,我們按照全鎮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高標準、高起點地繪製了**鎮“十一五”期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並制訂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目前,全鎮23個村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實際的規劃方案,經鎮委、鎮政府研究通過後正式實施。

  (二)發展為要,構築特色鮮明、助農增收的農村經濟新格局。一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助農增收。以工業理念抓農業,依託優勢農產品資源,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培育壯大關廟山米業、施楊工貿、永隆米廠、福星油脂、清明湖珍珠養殖等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力爭引進一個投資過1000萬元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實施品牌戰略,打響“九龍仙米”、**西瓜、**白鵝等農業品牌,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二是大力發展板塊經濟,提高農業規模經營效益助農增收。着力建設以“九龍仙米”品牌為主的6萬畝優質稻種植基地、以“雙低油”為主的6萬畝優質油料生產基地、以寶通農莊為龍頭的6萬頭三元雜交豬養殖基地、以清明湖珍珠養殖場為龍頭的3萬畝優質水產基地、以**白鵝、土雞養殖為龍頭的100萬隻家禽養殖基地、以袁碼頭崗地開發為主的1萬畝綠色林果基地,着力提高優勢板塊農業的規模經營效益。三是切實抓好品種改良,提高種養效益助農增收。大力發展優質畜禽養殖業,力爭全鎮年飼養白鵝1000隻以上的戶達到20戶、總飼養量達到20萬隻,年飼養土雞、鴨1000隻以上的戶達到20戶、總飼養量達到80萬隻;大力發展優質生豬養殖,力爭全鎮年出欄1000頭的戶達到20戶、總量達到8萬頭;大力發展優質稻種植,優質品種覆蓋率達100;大力發展優質水產,優質品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四是加大科技推廣力度,依靠科技進步助農增收。重點圍繞“一盞燈”、“一口池”、“一張表”、“一根針”的“四個一”工程,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入戶活動。力爭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達到90以上、農業綜合生產成本降低15以上、農業增長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大力推廣水稻、棉花、水果、生豬等優良品種,力爭全鎮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積極推廣優質高產高效模式技術,力爭高效模式種養面達到90以上,稻鴨共育、稻田養魚發展到2000畝,豬沼魚、豬沼果等生態高效種養模式發展到5000畝。逐步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更加直接的技術服務。到2010年,全鎮發展3個新型農業技術服務組織,培育科技示範戶1000個,輻射帶動全鎮90以上農戶。五是搞活二、三產業,發展非農產業助農增收。堅持工業興鎮戰略不動搖,大力發展以化纖紡織、機電建材為主的的特色工業,建設好關廟山化纖紡織工業園,力爭五年內全鎮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達到12家,年提供稅收達到1000萬元以上,每年新增就業崗位500個以上。發展商業和服務業,到2010年,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700家,就業人員達2000人。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40以上。按照“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鼓勵農民自辦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到2010年,組建種養專業協會6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介組織23個,發展經紀人800人。六是引導扶持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發展打工經濟助農增收。到2010年,全鎮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達到10000人,打工收入達到1億元。

  (三)和諧為基,打造村容整潔、安定祥和的農村居住新環境。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村容整潔”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紮實穩步推進村莊整治工作,實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廁、改房、改圈,使農村居民“走平坦路,喝乾凈水,用清潔灶,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使農村逐步達到“六化”標準,即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庭院凈化,環境美化,生態優化,居住社區化。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全面硬化9條主灌渠、50公里,硬化末級渠系400公里,做到能灌能排、旱澇保收;硬化通村公路64.2公里,全鎮所有村通水泥公路,鎮級列養公路100硬化,逐步形成“田成方、渠成行、水電路三配套”的現代農業生產格局,農戶分組集並率達60以上,改水、改灶、改廁戶達到80以上。二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衛生和福利事業,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切實鞏固“普九”成果,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加強人口和計生基礎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鎮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面達到98;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福星工程”,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98以上。三是抓排憂解難,把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與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研究解決,從而化民怨、順民氣。四是加強依法治鎮,避免違法行政行為的發生。五是加強信訪和調解工作。充分發揮信訪、人民調解等職能部門和農村老年人協會、紅白理事在解決矛盾糾紛、倡導文明新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六是抓群防群治,確保社會治安長治久安。

  (四)文化為魂,倡導科學致富、積極向上的農村文明新風尚。一是把農民培養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農民。加快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力爭每年培訓農民5000人次,到2010年,全鎮農村幹部和80以上的農民都掌握2門以上實用技術。加強對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民學法、守法、用法的能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農村“十星級農戶”評比活動和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引導廣大群眾發揚傳統美德、社會公德、家庭道德,爭創新型農民、文明家庭、文明新村、信用戶、致富能手、好公婆、好媳婦、好妯娌,倡樹文明新風。二是大力發展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所有村通有線電視,廣播電視寬帶網綜合覆蓋率達到95%以上。三是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科技中心戶。5年後全鎮培育科技文化中心戶500戶,其中**市級50戶。四是大力發揚傳統文化事業。着力挖掘發展**楠管、嗩吶、鑼鼓、彩蓮船等傳統農村特色文化,每年推出1-2個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

  (五)以人為本,建立高效運作、民主公開的農村組織建設新機制。一是加強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經過五年努力,使全鎮各村組織活動陣地建築面積均不低於200平方米,達到“基本場所適用、基本設施完備、基本制度規範、基本功能健全”的標準,切實把村級組織陣地建成幹部的服務中心、村民的活動中心和群眾的議事中心。二是以深化和完善鄉鎮機構改革為契機,切實轉變職能,理順關係,改進作風,加強黨委和村黨支部的執政能力和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建設。三是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為主題,切實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四是深入開展爭創“五好鄉鎮黨委”和“五好村黨支部”活動,再創全省“五好鄉鎮黨委”,力爭3年內60的村、5年內80的村達到“五好村黨支部”的要求。五是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深入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推進民主管理,保障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依法民主選舉,保障群眾的民主選舉權;建立村務民主議事會,保障群眾的民主決策權;制訂並落實《村民自治章程》,保障群眾的民主管理權;抓好村務公開,保障群眾的民主監督權。六是健全村“兩委”工作運行機制,實行支部工作規範化、村務工作法制化、民主監督程序化。

  三、周密組織,狠抓落實保發展

  (一)加強領導,健全隊伍。一是層層成立機構。鎮委、鎮政府成立了由鎮委書記任組長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一領導全鎮新農村建設工作;各村也分別成立了由村書記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具體負責本村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實施;選派了5名優秀年輕幹部到5個**市級試點示範村擔任第一副書記,切實加強村級新農村建設的領導。鎮村共同組建23個工作隊,深入千家萬戶,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意義、目標要求以及具體措施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目前,全鎮共拉橫幅21條,辦專欄23個,印發宣傳資料1.2萬份,舉辦村幹部新農村建設培訓班2批次,廣大群眾以主人翁姿態主動、自覺地投身到新農村建設,從而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部門聯動,密切配合。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責,提出了不同的服務要求,並以文件的形式下發,並制度了一月督查、一季度一碰頭,半年一總結、一年一評比的考核機制,真正做到部門聯動,密切配合。村鎮建設服務中心抓好村鎮規劃建設,按時完成集鎮、村莊規劃編製任務,組織編製不同類型的小康樓通用圖集供農民選用;國土資源管理所嚴格按照規劃要求把好土地審批關;鄉村道路管理站搞好通村公路建設規劃,協助各村搞好村級道路的規劃設計,積極向上爭取通村公路建設計劃;衛生、環保、建設、農口部門抓好環境整治、改水改廁和沼氣池建設;電力、電信、文化服務中心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電、通信、通廣播電視工作;民政、扶貧部門按照新農村規劃建設要求,加大對重點村的扶持;工商、科技部門加大對新產業、新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門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優化貸款手續,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司法所積極做好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工作;各級黨組織和群團組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和動員黨員、民兵、青年、婦女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去。

  (三)整合資源,合力攻堅。對各類涉農支農資金和項目統籌安排,集中投放,把扶貧開發、以工代賑、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公路交通等各項支農資金相對集中捆綁使用,整合資源,用於新農村建設。鎮直各部門、各單位對口包扶一個示範村,結合各自職能,積極向上級爭取各種資金扶持,投向新農村建設。鎮政府建立“新農村建設項目基金”,用於與上級政策性資金配套,對按照規劃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實行以獎代補的專項扶持。

  (四)以點帶面,典型引路。採取政府“點名”與各村自願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確定了**、袁碼頭村為第一批試點村。目前,**、袁碼頭村村莊規劃已基本完成,組織陣地建設已全面完工;5個市級試點示範村的詳細發展規劃已上報鎮委、鎮政府審批。通過抓這些試點示範村的建設,其它各村也都完了初步規劃,從而帶動了全鎮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逐步掀起新農村建設的高潮。

您正在瀏覽: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交流材料
網友評論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交流材料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