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虎符但匱的里程

虎符但匱的里程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站在我家三樓卧室的後窗戶邊上,目光就能清楚地觸摸到虎符石匱出土的地點——三角城古城遺址。只有那一大片一大片隨風搖曳的枯草在記着古城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寂寞的在暗示着現在自己的空白,感受着、羨慕着它身邊林立起來的新興城鎮——三角城鎮,表情是那樣的麻木。據有關資料記載古城始建於公元4年,稱西海郡。漢和帝永元十四年,重新修繕后又稱龍夷城,當時還安置金城郡西部太尉的騎兵戒守。古城的圍牆是四邊正文形,城牆為梯形狀。東西長650米,南北寬600米,城牆殘高4——12米,底基寬8米,牆頂有2米,是用夯土築成,城還設有東、西、南、北門。那麼為何叫三角城呢?有人說是龍夷城的東南角坍塌了叫三角城。一位老者說因為城所處在本地的木熱山口、哈日景山口、大溝口這三個山口中間,形似虎口,是西部要塞,叫三角城。但它實際是依古代防守的“三角犄勢”構建,即能拒敵制勝,又能行政養兵。這塊地方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曾一度是漢、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文化交流、經濟交易的中心而久負盛名。在城內已採集到的粗沙陶片、錢幣、東漢銘文瓦當……重要的是出土了“西海郡虎符石匱。”經專家們從這些珍貴文物上考證,大約在三千年就有我們的祖先在這裡繁衍生息,沿用和發展了吐蕃文化、卡約文化。

  ??現在315國道和曾經承擔221廠軍用物資任務的原子城鐵路也從龍夷城坍塌的一處穿行而過。這座城從西漢王莽以國舅身份得到實權,攜帶大量黃金,引誘卑禾羌獻出肥美的草地后,遂在這裡修建“西海郡”,取“四海歸一”之意。在歷史的長河中,西海的烽火狼煙沒有消停過,其政權還在周圍不斷修築了為數不少的兵驛。三角城剛築建那個時期,這裡的民眾接受過告警西遷,以戒西陲、屯田河湟為生。公元381年前秦氏蔟人呂光自稱“三河王”,以充實地區勞力為由,強迫西海郡百姓遷往甘青交界處,這一次被迫遷徙的人們很不情願,十分留戀這片繁榮的熱土。留下了悲壯的歌謠;“翔心可悲,念心中勞,燕催何徘徊,意在歸古巢。”1958年,國家決定這裡建立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究基地,1700平方公里就成了神秘的禁區。這裡的牧民聽從國家的安排,毅然捲起鋪蓋,拆下帳房,趕上牛羊,又一次離別故土。這一次人們為了原子彈的誕生,為了中國人在世人面前揚眉吐氣,挺直腰板,領受神聖的義務,毫無怨言的去他鄉生活。當1993年這座古城所在地,又一次完成了他的使命,整體移交給了海北州。古城又用傳統的方式繼續着那份恬淡、那份閑適、那份安詳。熱愛故土的牧民們有一部分先後申請又返回了西海郡,返回了自己的家園。真是:國家的事,匹夫有責。原子彈的誕生,圓了中國人的夢,有傑出科學家的不朽功績,也有普通人、百姓的無私奉獻。三角城的故事即豐富,又動人,總有讓人無法忘卻它經歷過的里程,無法忘卻他那高原血液流淌成的一個個溫馨的故事。

  ??這裡的老人們常念叨,西海郡是個藏龍卧虎的地方。龍指在三角城北面三百米處那條蜿蜒起伏的、山頭酷似烏龜頭的那座山。人們還叫它蛇山、龍山。傳說在遠古期間,忽一日從青海湖躍起兩條龍,一條青龍,一條黃龍。這兩條龍想去東海一游。頓時草原上飛沙走石,霧氣瀰漫,天日無光。駐紮在南麓山上的將軍發現了這一情況,整了一下神威,取下隨身攜帶的金弓,從鑲有寶石的箭囊中迅速抽出神箭,怒目圓睜,“啪啪”射出兩箭,一箭正擊中黃龍的頸部,黃龍從此就乖乖地趴在了三角城的北面,無奈和疼痛之中,它的身體宛如一條蟒蛇,它的頭也就變紅了,還成了烏龜的頭形,微妙惟肖的張着大嘴,忍着疼痛之狀,目光一直注視着青龍飛出去的那個山口。它頭部的紅沙石,傳說是自己脖子里的血染成了的,因而這山頭還叫“紅山嘴。”另外一箭就在時間差的那一瞬間,沒射中青龍,它頭部已經衝出了穆日格嘴(現在的東達灘水庫處的山口)。傳說若是將軍放走兩條神龍,這裡是一塊人傑地靈、掌世之人出世的地方,由於青龍隻身出走,這裡出仙人、佛爺、聖人,官人名人寥寥無幾了。還傳說有人在黃昏時分聽到了像“響淖”里發出的聲音,就是那種古戰場上戰馬嘶叫,軍兵操練時的那種古怪的嘈雜聲,也就是說這塊地方只能是歷代的軍事要塞了。共2頁,當前第1頁1『作者:瑪瑙』

  ??那麼“虎”就指這尊石虎了。這尊石虎是用花崗岩雕成的,圓睜着顯示生命的雙眼,雙目前視,栩栩如生,雕刻古樸清晰,虎尾搭背,似乎有欲躍而起的神態。虎身長1。5米,背寬0。6米。是虎坐卧在長1。3米,寬1。15米,高0。6米的石座上,稱虎符石匱。是百姓心中的一件千年寶物,也是國家歷史文物的瑰寶。史書上說“虎符”是兵符,是古代帝王授予將臣兵權和調兵遣將的信物,一半由將臣管理,一半留在宮中。西海郡出土的虎符石匱,顯然不是有上述用途和功能。它建造於公元十年,是西漢王朝政權與地方王莽新政交替的時段。是王莽假託天命、以符命大造輿論,奪取政權的產物。在鞏固政權時王莽曾頒布過“符命四十二篇於天下”。故推測:“匱”同“櫃”同意,是放兵符的柜子。石匱大概是用來盛放所謂的“符命四十二篇”的。虎符的基座石匱上鑿有二十二個篆字:“西海郡虎符石匱,始建於公元十月癸卯日,工河南。”無非告知人們,王莽政權授命於天下,不可動搖。

  ??據當地百姓說,這尊虎符石匱在1944年出土前,靜靜地沉睡在西海古城裡,一睡就是幾千年。用不泯的靈魂虔誠地固守着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家園。在風雨和歲月的濁蝕下,它的頭部和背部就自然露出草地。大家信奉它為聖物,每逢年頭節下,在它的頭部摸上酥油,獻上哈達,但絕不許它的背部露出來。只要誰看見石虎的背露出地面,就用皮襖的前襟撩上土,直到把它蓋好為止。傳說若虎的背部露出來,天下回發生人口泛濫之災。但傳說歸傳說,有一地方官員,十分喜愛這一寶物,憑藉權勢決定把虎符石匱拉運到他的花園中。據一位當時參與過這次拉運的當地老人提供,那時他已十四歲,清楚的記得被雇傭的人大多數是當地人,誰都不願意將這一寶物運走。儘管負責拉運的官人和車夫套好了八匹馬拉的所謂的大鐵車(就是木車的每一處環節上卯上鐵釘和鐵皮的那種車)。大家從早上一直磨蹭到下午,才把石虎從土裡挖出來挪上了車,接着煨桑、磕頭。還沒走出三角城,車輪“嘎吱”一聲陷進一個小土坑裡,再也無法動彈。正當大家想方設法把拉石虎的馬車弄出陷坑時,發現車輪已被壓爛了。說來也很湊巧,與此同時天上烏雲滾滾,電閃雷鳴,核桃大小的冰雹從天而降。冰雹打得馬在套里亂蹦亂跳,人們在慌亂中躲避在車棚下。旁邊一位有心智的人隨口推波助瀾:“石虎是本地的寶物,天時、地理都在阻擋它走出這片它出世的地方。”官員派來負責拉運的那個人,在雷雨中望着笨重的石虎,望着破碎的車輪,仰望了如注的雨水帶下來的冰雹,靜默了好一會兒,騎上馬回去交差去了。王莽的統治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土崩瓦解了,可虎符石匱非人力和人的想象就能動搖。老人還說石虎的食槽只挖了半拉,沒挖出來,就撇在原地了。解放后,是眾心的願望和力量,用撬杠把虎符石匱裝上拖拉機拉倒原縣醫院的院子里,並做了木製的柵欄保護起來。後來因文化館的設立、地址的遷動,虎符石匱先後挪動過好幾次。傳說讓人門感到蹊蹺和費解的是,每挪動一次,三角城地區就會出現冰雹的襲擊或洪水的肆虐。莫過是這尊虎不但有魅力,還有神力不成呢?

  ??三角城不僅是虎符石匱的出土母體,是軍事要塞。還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從火鐮中取火到現代文明時代,這裡的人不僅只尾隨牛羊群,只回在馬背上吼“拉咿”,他們的肉體離藍天最近,他們能和鷹一起飛翔,漢子的情思能和月光同時溢出,自信臉上漾起澎湃的激情;格桑花的笑臉輕輕地漂浮在潔白的雲朵上,把那激情的歲月從流淌的天邊,用馬背的容量馱回來。像虎符石匱選擇了三角城一樣永世不能分開。還像餓了吃肉,渴了喝酒那樣,無法更改相遇、相約、相識的里程,只要牽了你的手,就不肯鬆手。任歲月憔悴,任風雨再來,擁有了愛,就像擁有了整個世界。在三角城東北面牆的一百多米處,就有歌王王洛賓兩次居住過的老房東——高貝的家,在這裡他第一次與薩耶卓瑪相遇,一曲膾炙人口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創作問世,並傳遍了世界各地。第二次是拍攝電影《金銀灘》時,是導演也是天意,湊巧把他倆邀請到了一起。我們在高貝家看到了王洛賓老先生的照片,看到了薩耶卓瑪那落落大方、目光大膽熾烈、梳着很多小辮、穿着藏袍的相片。還在一個玻璃櫃中,看到了王老先生和卓瑪用過的一把藏刀,一副石頭鏡子,一寫些藏族婦女佩帶的飾品。我想遠古有西王母和周穆王留下的《白雲歌》,近代有《在那遙遠的地方》詠嘆着的真情,也留下了草原韻律中跳動的那份凝重、那份徘徊、那份渴望、那份惆悵的美。

  ??托上蒼的福,以上的故事都是虎符石匱的里程里,它內在的魅力,還有它外在的神韻,設計、醞釀出來的那種自然形成的人文誘惑。

  共2頁,當前第2頁2『作者:瑪瑙』

您正在瀏覽: 虎符但匱的里程
網友評論
虎符但匱的里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