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姑蘇行之---網師園風韻(一)

姑蘇行之---網師園風韻(一)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在蘇州的諸多名園中,網師園卻偏居一隅,面積僅拙政園的六分之一,是典型的府宅園林,而又處於深巷內,並不太引人注目,也就有了雖處繁華之段,而安靜閑適是在別的園林所沒有的,為好靜者提供了休閑、品茗的好去處。

  網師園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舊為宋代藏書家、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花園名為“漁隱”,后廢。至清乾隆年間,宋宗元購之並重建,定園名為“網師園”。網師乃漁夫、漁翁之意,又與“漁隱”同意,含有隱居江湖的意思,網師園便意謂“漁父釣叟之園”,此名,借舊時“漁隱”之意的諧音,細思之下頗有韻味。園內的山水布置和景點題名蘊含著濃郁的隱逸氣息。今“網師園”規模、景物建築是大多還是那時的格局和遺物,保持着舊時世家一組完整的住宅群中型古典山水園居。

  網師園面積雖小,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網師園布局之精巧,結構之緊湊,實屬罕見,以建築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同樣不失名園之稱謂。全園清新而有韻味,“地只數畝,而有行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雲水相忘之樂。柳子厚所謂‘奧如曠如’者,殆兼得之矣。”不愧是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中的傑出代表。

  沿着小巷拐彎進入園門,即可感覺到一股清新之氣,迎面而至,雖是在炎熱的夏日,也能感受得到陣陣的涼意。矮牆上爬滿了青藤,在茂密的綠葉中,偶爾會有幾朵黃色的小花,肆意的在微風中搖擺,濃濃的園林氣息瀰漫在四周的空氣中,頓覺心中注入了一股清泉,愜意之極。門樓上方的磚雕尤為精緻,供奉“天地君親師”五字牌位,已有數百年歷史,飽經滄桑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無損,精美絕倫。門樓北為主體,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磚精製而成,既是屋頂支撐物,又是門樓的裝飾物。磚雕鵝頭兩個一組,十二對精美鵝頭依次排列有序,支撐在“壽”字形鏤空磚雕上,鵝頭底部兩翼,點綴細膩輕巧的磚細花朵,幾道精美的橫條磚高低井然,依次向外延伸,鵝頭上昂,氣勢偉岸,風雅秀麗,正是一幅優美的立體畫。這座門樓製作於乾隆年間,高約6米,幅寬3.2米,厚達1米,門樓上的磚雕是用鑿子和刨子在質地細膩的青磚上,運用平雕、浮雕、鏤雕和透空雕等磚雕藝術手法,雕鑿而成。畫面上歷史人物栩栩如生,飛禽走獸和花卉圖案,形象逼真,享有“江南第一門樓”的盛譽。門樓東西兩側是黛瓦蓋頂的風火牆,古色古香,頂部是一座飛角半亭,單檐歇山卷棚頂,戧角起翹,黛色小瓦覆蓋,造型輕巧別緻,挺拔俊秀,富有靈氣。屋檐下枋庫門系四方青磚拼砌在木板門上而成,並以梅花形銅質鉚釘嵌飾,美觀大方,無可比擬。

  門樓上都是蔓草圖案,蔓生植物滋長延伸,翠綠如凝脂,蔓延不斷,茂盛覆蓋幾無間隙。門樓中間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耀指文采華麗,高翔是展翅高飛的意思。兩側兜肚,左側刻有郭子儀上壽立體戲文圖。圖中郭子儀端坐正堂,鬍鬚垂胸,慈祥可親;八個文武官員,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貢品,有的手拿兵器,廳堂擺着盆花,門前石獅一對,氣度非凡。這幅磚刻是表示“福壽雙全”之意。左側刻有周文王訪賢立體戲文圖。姜子牙長須披胸,莊重地端坐渭河邊,周文王單膝下跪求賢,文武大臣前呼後擁,有的牽着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蕩蕩,這裡是描寫周文王訪姜子牙的場景。文王訪賢比喻“德賢齊備”之寓意。下面是蝙蝠圖案,兩側為獅子滾球及花卉圖案,中有三個“壽”字,象徵“福祿壽”三星高照,萬年吉祥。這些磚雕圖案以特有的風格豐富了景點的傳統文化的內涵,雕刻藝術的神韻和歷史故事的風韻,二者相互滲透,莊重而古雅,閃爍着吳地文化和民間藝術相溶的燦爛光芒。這組細膩天成的磚雕門樓,不愧為傳統磚雕藝術中的不朽精品。

  網師園水面不大,僅2畝余,可全園布局外形整齊均衡,內部又因景划區,境界各異,與周邊景色互為映襯,形成一種精緻而典雅的園林氛圍。中部突出以水為中心,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橋,低矮貼水,東南引靜橋微微拱露。環池一周疊築黃石假山高下參差,曲折多變,使池面有水廣波延和源頭不盡之意。園內建築以造型秀麗,精緻小巧見長,環池亭閣與山水錯落映襯,疏朗雅適,廊廡迴環,移步換景,詩意天成。古樹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見著,並與建築、山池相映成趣,構成主園的閉合式水院。池水清澈,東、南、北方向的射鴨廊、濯纓水閣、月到風來亭及看松讀書軒、竹外一枝軒等,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變化。所以遊園時,宜坐、宜留、以靜觀為主,各具雅趣風韻。繞池一周,可前細數游魚悠悠,或坐可亭中待月迎風。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如天然圖畫,所以圓雖小而並不覺其小矣。該軒的庭柱有一幅疊字抱柱聯不得不細細品味:“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極具情趣。此聯順讀、反讀都合韻律,字通意順,自然流利,文字用十四對疊字組成,聲聲悅耳,讀來極富音樂感。

  中部的主園,名曰“網師小築”,全園以水池彩霞池為中心,面積不過半畝。池岸西北、東南兩隅,各有水灣一處,曲折深奧,有淵源不盡之感。沿池布置石磯、假山、花木和亭榭,其位置和造型得體,極盡造園藝術之手法。由於池岸低矮,臨池建築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顯得開闊。這裡池水清澈,游魚戲水,花木爭妍,各盡其態。環池廊、軒、亭翼然,夾岸有疊石、曲橋,疏密有致,相得益彰。網師園以它精緻的造園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蘊,典雅的園林氣息,是當之無愧地作為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成為“小園極則”,現在的一些仿古園林以此為藍本者有之,成為國內外園林愛好者的青睞。

  池南主廳小山叢桂軒位於峰石木樨間,有廊左通住宅的轎廳,右達西側的亭榭。西南側的濯纓水閣和東北岸的竹外一枝軒隔水相望,東側的射鴨廊和西側的月到風來亭遙遙相對。這些建築形體各異,裝修精麗,其倒影又與天光浮雲交映於碧波之中,增添了園中秀麗景色。軒后的天井植翠竹,透過洞門空窗可見百竿搖綠,其後面為集虛齋。西部為內園,由“潭西漁隱”月洞門入,庭院精巧古雅,花台中盛植芍藥名種,西北角院里軒屋名“殿春簃”便得於此。“冷泉亭”倚牆而築,體量纖小,與小院格局十分相稱,飛檐翹角頗為輕靈。亭中有一塊巨大的靈壁石,形狀像一隻展翅欲飛的蒼鷹,叩之錚錚有金屬聲。在半亭中“坐石可品泉,憑欄能看花”,令人賞心悅目。

  從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橋西行,就可見到書有“潭西漁隱”的小門。門內花容綽約,花街鋪地,奇石當戶,別有一番天地,這就是傳譽海內外的殿春簃小院了。“簃”,原意指高大屋宇邊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春季芍藥開花最晚,宋蘇東坡有“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的詩句。殿春簃以詩立景,以景會意,具有明代庭園“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簡潔利落”的特色,與周邊精緻融為一體。

  小院布局合理,獨具匠心,主體建築將小院分南北兩個空間,雖是實地空間,但實中有虛,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兩部形成空間大小、明暗、開合、虛實的對比,這些雖是園林的常用手法,可在網師園內卻有獨特的韻味所在,十分精緻。軒北窗外,一樹芭蕉,數枝翠竹,依窗而栽,又有芭蕉、天竺,配以幾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體的畫,輕描淡寫,空靈秀美,還有湖石夾列其間。屋前有石板平台,圍以低石欄,屋頂為卷棚式,線條流暢。東南側隙地起壟,為芍藥圃,春末夏初,流香溢彩。庭院內採用周邊假山手法,使之產生余脈連綿的情趣。假山雖不大也不高,卻起、承、轉、合,極有章法,有韻律,有節奏,猶如一曲流暢的音樂。整個山石峰脈意境相連,藏泉於谷,藏路於峰,藏洞於嶺,有銜接,有過渡,與空間渾然一體。

您正在瀏覽: 姑蘇行之---網師園風韻(一)
網友評論
姑蘇行之---網師園風韻(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