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姑蘇行之--平江古街

姑蘇行之--平江古街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平江路,是一條普通的沿河石板街,也是古城蘇州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一條街道,是古時蘇州東城區的一條主幹道,南起幹將路,北接白塔路,全長1600多米。蘇州在舊時也曾稱為“平江城”,早在南宋時的蘇州地圖《平江圖志》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其河流形態、街道建制與原先的基本相仿,而且還分明保留着“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水鄉格局。近千年來,唯有這條街較完整的具有蘇州古城的水鄉風貌,古樸典雅,走在街上依稀回到了那時的情景,實在是有些時間穿梭的感覺。

  我曾多次獨自去平江路,不管是和熙的陽光或是細雨的午後,很隨意的走在路上,比較安靜的隨目光所及的各條街道小巷,感覺幾與城市的喧鬧相隔絕,耳旁不時的傳來琵琶聲聲,以及委婉輕柔的崑曲,夾雜在吳儂軟語的鄉音里更覺優雅獨特。時不時的與幾位老伯大媽閑談幾句,他們或許會與你講一些傳說故事或者指點一下附近幾幢老宅的歷史,那些古巷民宅似乎也鮮活起來了。

  一條水巷河道,一條古樸老街,幾座石板古橋,兩旁的各式民居散落在河道的兩邊,斑駁的牆壁隱約透出歷史的滄桑,精緻的雕花門窗還可看出當時工匠的獨特手藝,那些褪了色的暗褐色的油漆更顯得年代的久遠,門楣上的匾額有些已逾百年,門面幾乎還是舊時的木柵,一塊塊的開門關門,後進低矮的閣樓翹角飛檐,一色是雕花鏤空窗欞,陽台上放有各色盆景,或蘭或菊,玻璃器皿內的水仙清雅淡遠,天井院落內總有幾枝樹或藤蔓盤沿至屋檐,好鳥者把鳥籠掛在枝丫上,鳥的歡唱與遊人的嬉笑聲交織在一起,真是說不盡的歡暢和熱鬧。

  河堤的兩岸均是用青石條堆砌而成,河道很窄,石板橋大多不高,在北端僅有一座石拱橋,分水河道的轉彎都是直角,整個河道縱橫交叉,貫通全城,形成了古城的水道網絡。早年時曾隨父親搖着船穿行在城市的河道里,有些稍窄處只能用竹篙點擊堤岸前行,兩船來往需在稍寬處讓行方能通過。民居大多靠河堤而建,開窗即見河面,有些鄉下進城的貨船一路叫賣前行,屋內的居民聽到,只需從窗口吊下籃子,就可買到需要的食物,銀貨兩訖,方便極了。

  船在河道里穿行,相隔不遠就會有一座石橋,低矮的需俯下身才能從橋下穿過,殘缺歪斜的橋樁或橋墩布滿青苔,石縫中蔓草叢生,橋欄上的各種雕紋依稀可見,河堤上的石凳、石欄可供行人休憩。搖船行進在城市的河道,真可謂:我站在船頭看沿河兩岸的風景,行人站立橋面看穿梭河道的小船悠悠前行,實乃水城一絕。那時的河水清澈,一般居民們在早上都從河裡提水,盛放家中的水缸即可飲用,水上的船民大多直接提水燒菜煮飯。

  平江路幾乎彙集了古城的水巷特色,河東是石板街道,河西均是民宅,多依河而建,外牆大多已斑駁,尤如丹青淡剝,牆面上攀生出的藤蘿蔓草,隨風搖曳,神采靈動。站在河岸或小坐於石欄,河水在悠悠的流淌,對面古樸的民居,褪了漆的閣樓氣窗,灰白的牆壁上隨處可見掉了葉子的爬山虎,靠近地面潮濕的牆壁石縫裡生長着野蒿之類的雜草,幽靜的河道便與粉牆黛瓦的房屋、樓閣、小橋、花木之間彼此相得益彰,恰似一幅歷史畫卷,伴隨着古橋上模糊的銘文,一起見證着老街的興衰歷史。

  身旁是熱鬧的店鋪,遊客穿梭往來不絕,各種特色點心沿街擺設,備有桌椅,可隨意坐下品嘗。沿街店鋪的門面雖沿襲着原有的裝飾,可店內大多經過裝修以迎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陳設已有許多的變化,除了一些老店經營民間工藝等特色品種外,別的店鋪則經營時尚的商品,不少老宅已改作經營酒吧、茶坊、會所,甚至於很現代的,只是外表並不張揚而已。

  這條老街近年來的修復興起,以經營傳統商品為特色的街道,吸引了眾多的外來商戶,街面還是以維持原狀為主,各色招幡或仿古小旗,或掛紅色燈籠,在風中搖擺招展,傳統與時尚共存的經營特色,成為遊客必到的場所,可隨意購買民間手工藝商品,蘇綉或絲綢,品嘗地方美食,聆聽評彈崑曲,遊覽古城水鄉特色,實乃是最佳的遊玩之處。

  幹將路對面即是蘇州大學,學生們稍有空就三五成群的結伴走在熱鬧的街道,那些時尚的店鋪里幾乎就是他們的天下,本就不寬的街道更是顯得熙熙攘攘的,摩肩接踵,人聲鼎沸,增添了蓬勃的朝氣。

  與平江路兩邊平行的街巷有好多,若有時間或興趣隨意的走入窄窄的巷子,安靜中更顯典雅,凝聚着古城悠久歷史文化,聽其名字就會覺得似乎回到了從前。鈕家巷,蕭家巷,大儒巷,南顯子巷,胡廂子巷,獅林寺巷,中張家巷,丁香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待,可以列出一大串,每一個街巷名字都有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歷史。巷子的一徑是高高的院牆夾着曲折的街巷,頗有些曲徑通幽的意境。你可看到,窄窄的巷子里,庭院深深,院落裡面都有一些花草的擺放,別有一番韻致。居民們的生活大多簡樸,很窄的過道內一般都居住着幾戶人家,在門口有的老人手捧一壺茶,膝上放着當天的報紙,有的在下棋、聊天,大媽們在屋內洗菜做飯,孩子們在戲耍,真是典型的市井生活畫卷。

  古城繁華地,小巷故事多,有些院落曾經居住着大戶人家,當時可謂門庭顯赫,風光無限,晚清近代的許多名士都曾居住過這些窄巷深宅的院落之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是在懸橋巷27號了,曾是清代同治七年洪鈞的狀元府,更使他出名的是他的一段浪漫婚姻。當年他把一位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賽金花娶進府中做了三姨太,還專門為她另造了房子。風姿卓越,正當妙齡的賽金花和狀元之間自然是發生一出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洪鈞出使西方帶着賽金花同往,使她見識非凡,能講一口流利的外語,回來后在社交圈更是如魚得水,自然成了中國第一代的“交際花”。可惜洪鈞過早謝世,賽金花後來去了上海,開始了真正屬於她的“名妓”生活,之後名滿上海灘,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代名妓。

  你若愛好戲曲的可去中張家巷,稍一進入就能聽到婉轉的評彈,循聲向前就到了“評彈博物館”了,繞過前廳展設,後院即是書場,走的巧或許可聽上一折開篇,男穿長衫,女着旗袍,懷抱琵琶,用地道的蘇州方言時而說上一段,時而唱上一曲,把故事說的神采飛揚,聽得你如痴如醉,不忍離去。

  再往巷子里走又是一處“崑曲博物館”,崇脊筒瓦,牌匾顯赫,門口懸挂着大紅燈籠,一幢傳統的古建築庭院,外表沒多大特別,走進去才感覺不是一般的好。庭院里寬敞明亮,青石板鋪地,兩邊是廂樓,過道的牆壁上都是歷代名家的戲妝照,解釋着崑曲的發展歷史。南面正中的一個古戲台,院子里的兩邊擺放着各種戲裝道具,台前是桌椅供戲迷們品茶聽曲兩不誤。戲台的上端天花板上用繁複的藻紋裝飾出窟窿的形頂,狀凹如井,頂端置一大銅鏡,周圍淺雕眾多的黑色蝙蝠與金色黃雲圓雕相依相繞,色澤異常艷麗,蝙蝠與祥雲盤旋而上,直達銅鏡周圍。這個室內的設計妙不可言,屋頂的藻井彷彿是一個共鳴箱,能使演員發出的聲音向上聚集,頓時變得圓潤洪亮,餘音繞梁更是經久不絕。

  崑曲可稱是戲曲之祖,歷史最為悠久,她更注重的是服飾之美,唱腔的圓潤委婉,舞美的儀態優雅,音樂的幽遠深曠,將戲曲之美達到了極致。一曲青春版的《牡丹亭》走向世界,引起轟動,享譽海內外。現在的崑曲在繼承和發展中更趨於完美,這樣的舞台、服飾、唱腔的完美組合是整個戲曲舞美藝術的最高峰,崑曲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真乃是實至名歸。

  一條平江路就是一座蘇州古城的歷史,每一塊石頭,每一幢老宅都是一段歷史的傳奇,你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條街,更是一座城市的縮影,幾乎就是歷史的博物館,那些故事的背後曾經發生的歷史似乎就隱藏在這些古老的物體之中,隨時都在散發著文化的蘊氣,瀰漫在城市的上空。至於本身就生活在蘇州的我,自然會在空餘的時間忍不住常去,只是隨意的逛逛,也許這就是對歷史文化的喜愛,不經意的走進博物館聽一曲評彈或崑曲,或是靜靜的待上一會也是會感到無盡的愜意,美在其中,樂在其中矣。

您正在瀏覽: 姑蘇行之--平江古街
網友評論
姑蘇行之--平江古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