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樑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得得9

  李文旺

  上樑是我們老家的方言,除了鄱陽湖周圍的幾個縣的人,別人是聽不懂的。上樑是指農村的房子最後完工之時,人們以一種特定方式慶祝新房落成的活動。

  在我們老家,對於上樑,有這麼兩句順口溜:“上樑東家喜洋洋,大人小孩抬頭望,能搶能吃是好漢,魚跳龍門天天強。”離開家鄉很長時候,我不知道其他的地方上樑的習俗和我們那兒有什麼不同。在我們鄉,有個獨特的風俗:新房完工之時,上樑搶來的米粿、饅頭、花生、糖果之類的吃食,也叫梁粿,必須當場吃掉,據說只有當場吃掉,這一年的運氣才能順順利利。

  上樑的主角除了新房子主人————東家老闆,就是木匠、石匠等師傅。整個上樑的現場常常熱鬧非常,新房的大梁和主要的柱子上,都三三兩兩地掛了些紅布,顯出一種十分喜慶的氣氛。新屋最大的一根橫樑被幾根樹杈架在新屋地面的中央,東家從五六個師傅中,選出一個德高望重者為代表,那人就叫做師傅頭。面對着粗大的橫樑唱幾句祝福的歌兒,也叫上樑歌,類似於什麼重大典禮的獻詞。師傅頭一隻手抓着東家準備好的公雞,用手指甲掐去公雞雞冠上的一點肉,雞冠上馬上滲出幾滴鮮紅的血。師傅頭將那幾滴血莊重地沾在橫樑的左中右三個部位。然後就開始起梁,即是將橫樑用粗大的麻繩往屋頂上送,這是新屋最後一道工序,所以,需要許多人看着,顯示其不同一般。

  上樑的高潮在拋梁粿。這時,師傅們坐在高高的房樑上面,東家在僅具雛形、空曠的新屋地基上張羅。待房樑上的師傅一聲高喊:“上樑了。”鞭炮和鑼鼓齊鳴,師傅們朝地下撒下一些紅紅的碎紙片,東家便將裝在籮筐里、熱乎乎的米粿等等吃食用一根紅紅的繩子送往樑上。師傅在房樑上用力拉,東家用手儘力的向上托。這個過程俗稱“起梁粿”,是個很神聖的時刻,此時此刻,有些東家望着凝聚了自己十幾年甚至大半生心血的新房子,會熱淚盈眶,就像人民共和國升起第一面國旗。起梁粿的時間,各鄉都有不同,有的是三分鐘,有的是九十秒。在我們老家,人們最喜歡的數字就是三和九。據老輩人說,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上樑,師傅喊的不是“上樑了",而是"發財了”,後來,文化大革命了,“發財”被看作資產階級的思想,“發財”這一聲大喊,也被看成“四舊”而禁止了。

  記憶中,我們村裡的上樑,從七十年代末開始,早已經改為九十秒鐘。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大家的活兒似乎更多了,再也沒人願意等那漫長的三分鐘。等梁粿送上房梁時,站在地下的人自發的大喊一聲:“好啊”。因為人多,因為聲音集中,有的時候,這一聲好,能傳出兩三里地去。喊完好之後,大家就將早已準備好的搶梁粿的工具———雨傘、笸籮、網兜等等東西,朝房樑上的師傅伸出去。這個時候,房樑上的師傅似乎一下子成了主宰世界的神仙。有些姑娘或者少婦會和師傅們開玩笑地拋個媚眼,其實,大家都是同村的人,只是為了個快樂,沒有人會在乎搶得多少東西。所謂拋媚眼,其實只是我們當地一道增加喜慶氣氛的傳統節目。

  拋完媚眼,真正的搶糧梁粿才開始。

  師傅一邊在房樑上朝下拋着喜慶的吃食,一邊不停地高喊:“房梁大又粗啊,東家實在富啊。”地下的人們也自發的跟着說:“富啊。”師傅:“新屋兩丈高啊,生活日日好啊。”地面上的人們:”好啊”。師傅:“新屋面朝東啊,子女都是龍啊。”地面上的人們:“龍啊”。師傅也有師傅的職業道德:誰應和的聲音大,或者誰拋的媚眼多,就應該朝誰多拋些梁粿。離開農村近三十年了,後來很少看見上樑的場面,因此,對於老家上樑的情景,不但記憶猶新,想來還十分親切。

您正在瀏覽: 上樑
網友評論
上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