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親情友情散文 > 夢鄉見母親清明別故園

夢鄉見母親清明別故園

手機:M版  分類:親情友情散文  編輯:pp958

夢鄉見母親清明別故園 標籤:母親節

  又是一年清明至,行人匆匆斷魂中 。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或許是節日的臨近,更深入夢,一次次我又夢回故園,依稀記得,那土牆瓦屋、那柴門小院、那瓜棚花架,以及那殘垣斷壁上的常青藤和那一串串粉嘟嘟的牽牛花,更有那母親為孩子們忙碌的身影······

  夢醒時分早已淚流滿面:村頭那片古老的柿園呢?那條流水清清的小河呢?那個蛙聲一片的池塘呢?那個盛放着狗尾巴花的草籃呢?那把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小鐵鏟呢?那飄蕩着濃重鄉音的歌謠呢?那群纏着母親教她們剪紙裁花的姑娘們呢?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因為母親累了而歸於寂靜,是不是怕擾了母親的清夢?

  ········

  今又回來,我在村頭苦苦尋覓少年時代的蹤跡。儘管如今的小村,它在剝離郊野的蠻荒和城市與鄉村的分化中,脫掉了破敗和殘損的歷史軀殼,在蛻變中顯現出那份曾經擁有過的水靈和厚重,終不見兒時對人情世故的懵懂與困惑,卻理解了母親一生的苦澀。

  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生活的清貧不曾擊敗母親,但堅強而又心靈手巧的母親最終還是倒下了。或許這就是宿命,更與她的性格和所處環境有關。那時候我們生活在農村,母親只有我們四個女兒,沒有兒子之痛成了她一生始終沒能解開的結,一道沒有邁過去的坎,隨後諸多事情一直未遂她願。內心的不暢快,多年的鬱悶,糾結於心,再加上積勞成疾,果然,五十多歲時,一場突發的腦溢血奪去了她的生命,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不怪母親的偏執,根深蒂固的鄉村文化早已在人們心中樹起千年的世俗屏障!在那個年代,在漫漫長夜裡有的只是無力的抗爭和面壁嘆息。

  母親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正因為此,凡事她總是做到最好,對自己要求嚴格,那麼便要吃別人不能吃的苦;母親還是一個要強的人。這也和她凡事求完美的性格有關,但凡她想要做的事情,都要求有一個符合她自己心愿的結果,然而,世事難料,如果有事情讓她覺得失落,便會生出比別人多的壞情緒;母親是一個天資聰慧、心靈手巧的人。凡事經過她的計劃,便不需要再做思量。但是,這樣活着,總是比那些笨拙的人敏感,比那些遲鈍的人覺得累,比那些不求完美的人多遇到挫折。母親與人打交道也是如此,幫人不留餘力,傾其所有。如果遇到別人不肯盡心儘力,在別人看來是平常的事情,但在她看來便成了莫大的心結。這樣的事情多了起來,便會有生不完的氣,所有這些都會傷害她的身體,影響她的健康,以至於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

  今天為母親掃墓起了個大早,再次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小村。靜靜地跪拜於母親墳前,為母親焚紙化錢,呈上心香一柱:願母親安息於九泉,往生極樂,遺願均得以償!辭別了母親,便匆匆離開。我知道故園仍是原來的故園,只是因為有了心結,才模糊了它的舊顏;路依舊是原來的那條路,只是因為至親的離開,才顯得那樣幽遠與漫長。日轉星移,物是人非,一切的一切,因皆沒有了母親,便不再心生留戀!

  往事不堪回首,別了,我的小村!別了,我的故園!

  感謝故園對我童年的饋贈,是它給了我知識的力量,並終於有了離開它的勇氣,且下了最終離開它的決心。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拼打總歸紮根於城市,儘管象旭日陽剛唱的《春天裡》,那種對生活的滄桑時時充滿閑愁思緒,總算長了一些見識,也學會了同化與包容;更感謝我的母親,她讓我秉承了她的那種不與世俗為伍、終生為蓮的高潔品格以及對完美的嚮往與執着,讓我在這個物慾橫流、喧囂紛繁的世界里,始終保留着一份屬於自己的真誠,一如母親,我願為蓮!但,她用一生的教誨與禪悟,更讓我明白了:世間萬物,諸多東西不能強求,過於追求完美,往往會偏頗了方向,那麼便越走越遠······

您正在瀏覽: 夢鄉見母親清明別故園
網友評論
夢鄉見母親清明別故園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