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冥思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pp958
本地有團年與散燈的習俗。除夕黃昏,各家準備些魚肉與飯,折些冥紙,帶幾掛鞭炮,幾炷紅香,到自家遠祖與近祖的墓地,燒紙錢,供飯菜,放鞭炮,請先祖們去大家祖堂和小家院廳里盡享兒孫們一年來的豐收成果,綿傳為人子孫者的孝心。之後,彷彿先祖們的幽魂便自空中的煙霧繚繞而至,村裡的祖堂中央擺放着兩張大桌,桌上用幾十個木盆盛放着各家供奉給祖先的豬頭和鯉魚,上面貼着方塊的紅紙,放着菜刀,插着筷子,還有各式的酒水或飲料。燒紙,點香,跪拜,燃放煙花與爆竹,空中如春雷響動,拉開年年除夕的夜幕。
元宵節日,同是黃昏,重至祖墳地,重做團年事,送別先祖,準備開啟今年的勞苦與奔波,鄉民謂之散燈。兄長在外,父母已隨之照顧孫女,延傳孝心之事便落在我肩。
先祖們靜卧在山腳的坡地。這裡是我們童年放牛時的休息地,墓地里的兩三顆香樟,如今已是大樹了。當年掛在樟樹主枝上的鞦韆繩早已沒有蹤影,連掛繩的痕迹都依稀得幾乎不見。時代變遷,農村也極少燒柴火,墓地里荊木密集,歷經冬天的蕭索,枝條上只余枯敗的爛葉。尋路鑽過,殘存的冬雨打濕了沾泥的褲腿。將至黃昏,村民都已來過,墳地趨於平靜,遠處的三兩聲爆竹,更襯出這片墓地的靜謐。
曾氏婆婆墳前,略行孝禮完畢,靜看碑上墓誌,“終生未婚未育”,讓人頗為感慨。婆婆不知是幾代之遠祖母,以童養媳嫁至本村,丈夫是一書生,終日沉溺書海。一日,長嫂飯前戲稱先生未至,不敢舉筷,丈夫受氣,收拾行囊,悄然離家,卻苦了婆婆終生。之後村裡一直流傳曾氏婆婆對孩童關愛有加的傳說。祖父講我幼時失水,被救時浮於水面,后兩天夢見婆婆抱一小孩至其床前。我無法也無意探究我當時為何落水不沉,每年跟着祖父、父親身後對曾氏婆婆行年節時的孝禮,直至今日。
靜坐婆婆墳前,像安坐於婆婆的懷中,沒有任何的凄涼與恐怖,只是擾盡了思緒,無法想象婆婆的一生,如何苦守貞潔,如何孤獨終老,如何傾羨滿地跑着的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去堅持為名節而放棄自身的幸福。人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到底該為什麼,為身前事,還是身後名?左前南伯,自私自利,做下不少孽事,去年暴死,得利被至親瓜分,歸於一片凈土。叔祖倫祥,為人和善,卻老年痛喪二子,臨終尚坦然囑託,安排後事。如此看來,世間善惡,本無因果,僅作行善勸惡之說罷了。
既如此,利之與名,該如何權衡?含淚坐寶馬,微笑咽糟糠,世人各有志,幸福自分明。我之以為,為名為利,權之以心。人之有身與心,肉與靈,人生之幸福,求之以舒心。有人追名逐利,有人貪贓枉法,然求盡富貴榮華,終究為之心舒。逐利之為心,求名亦為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身之死亡,靈即湮滅,思慮身後名,也因生前心。而心之至舒,宜看終老,所謂善惡混亂報,看誰笑最後。有人富貴之後,身陷囹圄,有人歷盡艱辛,福祿滿堂,論孰之心舒,世人自有分說。
冥思及此,心漸明寬。手機鈴聲響起,家人催告晚餐,收拾所攜物具,起身隨步回村。放鞭炮,吃晚餐,接龍燈,眾狂歡,元宵節的意義,結束年的紛擾,開始春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