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大河伸長

大河伸長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小景

  小的時候家住在新生,門前不到500米就是國堤,翻過那道壩就是水面寬闊魚躍鳥翔的遼河(原名雙檯子河)——-咱家鄉的母親河。那時的遼河是一條生機勃勃的大河,灘平沙凈,水流浩蕩,小魚小蝦在河邊戲水,大雁、野鴨在河中游弋,河兩岸林深草密,野雞、野兔、狐狸等動物自由出沒其間,絕對是一幅莽莽蒼蒼的天然生態景象。孩提時代的我時常坐在高高的岸上,獃獃地望着河水嘩嘩地向西南方向流去。於是就懵懂無知地去問大人,河水到哪兒去了?遠方有多遠?大海有多大?於是便下定決心長大后也要去“遠方”!

  最快樂的事就是坐着父親騎的那輛除了鈴不響哪兒都響的二八自行車進城,在高高的河堤上向東行10多公里就到了盤山縣城的南大橋,坐在自行車的后架上雖然很顛簸很不舒服,但放眼望去一邊是鬱鬱蔥蔥的千畝糧田,還有錯落有致的一排排“採油樹”融入其中,一邊是波浪滾滾的大河,對岸是一望無垠的蘆葦盪,絕對會流連忘返心曠神怡。最最關鍵的是每次進城父親都要帶我去下館子解饞,能夠吃到肉包子西紅柿炒雞蛋溜豆腐芹菜炒粉等,運氣好了還能吃到清炒肉溜肉段(那時飯店裡的魚、肉是不富裕的)。父親辦完事還要為母親和弟弟妹妹們買些什麼,我們就原路返回,如果時間早,還會要去大河裡洗個澡,衝去“旅途”的疲勞,清清爽爽痛痛快快。

  那時大河的水是清澄的,水面寬闊。初春,開河了,巨大的冰排擠撞着擁上河岸,人們用鎚子砸下一塊塊晶亮的冰塊,擺在家裡,想起來便含上一塊,大人們說可以清心敗火、四季無恙。盛夏,孩子們幾乎整天泡在河裡,有的在河中游泳、打水仗,有的在岸邊掏螃蟹、撈魚蝦,渴了就喝上幾口清涼甘甜的大河水,餓了就鑽進岸邊的高粱地里打烏米,烏米有一股天然的清香,吃了解渴又解餓。夕陽西下,河水沐浴着晚霞緩緩地流淌,河面上波光粼粼、流光溢彩,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在平靜的河面漾起一圈又一圈漣漪……

  那是一條神奇的河。夏天,幾乎每個星期天都要和父親一起去大河釣魚,那時釣魚的用具十分簡單,就是用一根百十來米長的尼龍線,一頭拴上鉛砣和幾個魚鉤,一頭拴在有個小鈴鐺的竹條上,並將那竹條牢牢地插在地上,相當於現在的“海桿”了,所謂鈴鐺就是用兩個瓶蓋合成裡面放上幾粒沙石,魚餌是小泥鰍、綠樹蟲子和面砣,釣的魚主要是鯰魚鯉魚和鱸魚,垂釣者一般都要下上十幾把桿。父親下完鉤后,就打開摺疊小凳子,很愜意地點上一袋“蛤蟆賴”,靜靜地等待着鈴聲后的收穫,一旦有大魚上鉤父親就一邊溜魚一邊喊:“快拿網抄來!”,當活蹦亂跳的魚兒被降服,父親就會衝著我露出得意的微笑。要是幸運釣上一條“大懷子”魚,晚上一準要叫上徒弟們喝上兩杯“盤錦老白乾”。那“大懷子”的形狀與鯰魚極其相似,只是個頭比鯰魚大許多,一般都在四五斤以上,另外“大懷子”有四根須子,而鯰魚只有兩根,有一次,父親釣上一條有一米長的“大懷子”,魚頭比小孩的腦袋還大,到家一稱重達20多斤,以後每每提起,父親都興奮不已。那時,小魚小蝦在溝溝渠渠里隨處可見,只要拿着漁具出去半天,晚上就會添上一盤香噴噴的干炒蝦或小魚炸辣椒醬。至於河蟹和時下在許多賓館被列為高檔菜肴的黃嘎魚,不過是最普通的家常菜,招待客人都上不了桌面。到了冬天,捕魚者就用冰穿子在大河上打一溜冰眼,用細繩拴一串魚勾順着冰眼放進水裡(人稱滾勾),魚順流游就會碰上勾子,魚兒被勾疼了就亂動,結果是越動身上就會被幾把魚鉤鉤住。滾鉤鉤住的魚多是十幾斤以上的大魚、底魚,一旦有收穫,絕對驚喜刺激。

  那是一條古老的河。相傳在北國,內蒙古高原向東一直到渤海,是遼闊的草原、丘陵、平原。億萬斯年,斗轉星移,雪舊霜新,草枯了又榮,樹綠了又黃。生靈在此生息繁衍,世世代代,一生復一生,冥冥中,上蒼曉得,這塊土地過於寂寥、落寞了,怎麼辦?那就給她注入一條河流吧。於是,遼河誕生了。“遼河全長1394公里,流經河北、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遼寧省四省。遼河幹流河谷開闊,河道迂迴曲折,沿途分別接納了招蘇台河、清河、秀水河,經新民至遼中縣的六間房附近改向西流,經雙檯子河,在盤山灣入海……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營口金牛山人、本溪廟後山人就成為中國大陸與東北亞,甚至美洲大陸文化傳播的使者。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阜新查海人、瀋陽新樂人,創造了中國最早的玉器文化,特別是查海遺址出土的玉龍和大型龍形石堆塑被稱為‘中華第一龍’,為中華民族——-龍的傳人考古尋根提供了線索。紅山文化壇、廟、冢及女神頭像的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引自劉長青《遼河在這裡入海》)。由此可見,遼河為中國龍文化的起源。

  那是一條英雄的河。盤錦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澇”之稱,歷史上有過多次洪澇災害。1985年8月,咱盤錦建市后的第一年就遭遇了一次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特大洪澇災害,遼河中下游發生了多次大雨和暴雨洪水,由於降雨持續時間長範圍廣,洪水次數多,總量大,遼河堤防多處出現潰決,形勢日趨嚴重,那時,我是工廠的一名“基幹民兵”,當然責無旁貸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百萬抗洪大軍之中,參與了驚心動魄的“盤錦保衛戰”——-那是一場人與自然的較量,為了“保衛盤山、保衛遼化”,政府不得不採取炸壩分流,“舍小家為大家!”,人們相互攙扶着含淚離開如此眷戀的家園,我們家正處在泄洪區的中游,父親因為身體不好,帶着年幼的弟弟妹妹們隨着“災民”被轉移,據說當時盤錦共有15萬人分別被轉移到瀋陽、錦州、遼陽、鞍山等地。居住了十幾年的房子幾乎全部被淹沒了,房頂上父親辛辛苦苦飼養的十幾隻貂被關在籠子里搖搖欲墜……當一個月後我們重新回到家時,已經看不到一點“家”的樣子:所有的玻璃都碎了,屋裡的淤泥有半米多厚,來不急轉移的傢具都損壞了,東倒西歪面目皆非,但大家都沒有傷心流淚,因為咱年輕的盤錦終於保住了!盤錦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時年22歲的朝鮮族通信兵班長李秀海在抗洪搶險中,由於幾天連續架線,過度疲勞,在背線泅渡柳河時,被大浪吞沒,壯烈犧牲……“盤錦抗洪精神”——-成為咱家鄉人民開創美好未來的基石。1995年8月,洪澇再次“光顧”盤錦,那時,我作為交通戰線上的一名宣傳報道員,就在溢洪區河南檢查站被封堵的道口,和同事們一起堅守了整整12個日日夜夜,親眼目睹真情記錄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一連在各家新聞媒體發稿30餘篇,還因此榮立交通系統抗洪搶險三等功。

  歲月無聲,流年似水。在盤錦生活風風雨雨五十載,真真切切地喝着大河的水一路走來,盤錦就是我第二故鄉,太多太多的夢想與期待,太多太多的感慨與無奈,孜孜以求無怨無悔……閑暇之餘,最喜歡和家人、朋友一起漫步在大河堤上,遙望清澈的天空和兩岸林立的高樓,走進那環境優美的濕地公園,深深地呼吸清新的空氣,盡情地享受改革開放現代文明帶給我們的實實在在的美好,就會為自己是一名盤錦人而由衷地感到驕傲自豪。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每當聽到這熟悉的弦律,自然而然就會別有一番思緒在心頭——-我們歷經滄桑的母親河啊,您是那樣的無私無畏,那樣的淳樸美麗,又是那樣的寬厚伸長!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盤錦人血管中流淌着的都是您奔騰的血液,生生不息。

您正在瀏覽: 大河伸長
網友評論
大河伸長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