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小景

  在中國人眼中恐怕沒有什麼比除夕、春節來得更為重要的節日罷。

  年關將近,各路人馬,各顯神通。從現如今節節攀升的春運客流量便可窺見一二,而每年這個時候往任何一個村子看,都是熱熱鬧鬧的,我所在的小城自然也不例外。大人們忙東忙西,蒸饅頭,腌臘肉之類是一樣不能落下的。而孩子呢,成天守候在自家的灶火旁,流着口水,等待着熱乎乎的,又兼帶彈性的饅頭出爐。只是現如今年歲長了,少了幾分少時的趣味罷。

  說到饅頭,就非得說說它的工序,小城人的智慧就在此間體現。做饅頭繁雜之極是毋庸置疑的,若是趕不巧白白糟蹋麵粉也是有可能的,這在庄稼人看來是要不得的。因而此時,所有的人都會屏氣凝神,祈求麵糰發酵得剛好,孩子們此時也不敢鬧騰。

  當然,每每年關將近,小販便是得意之時。他們來回穿梭的小城中,兜售着新奇的玩意兒,哪家孩子能忍住不買上一個呢?價錢是可以商量的,關鍵是圖個新。孩子出了門,拿着新買的玩具倒也顯得洋氣,而女人們也由此產生了談天的由頭。

  忙完這些事,年就真的近了。富足人家早早的就放起鞭炮,當然稍有些拮据的人家也不會落下,除夕春節也定會放上幾響。我是生在南方的,在中國北方貼窗花是必不可少的。一張紅紙片,在老人們手中變着戲法似的展現出來,十二生肖之類的不在話下。南方呢,對聯也是有的。老先生們拿出文房四寶,在大紅紙上寫下對來年的期望。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都充分展現了人們對生活的憧憬,幸福便寫在這裡,寫在悠久的民事習俗里,越發深沉,讓人回味無窮。不禁讓人想像多少年後的我們還會如此嗎,我們還在鄉土上度過年又一年嗎?

  家鄉這一代,民俗也甚是繁瑣,這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祭祖了。在這一點上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若是觸犯神靈或是先人來年就別想要好的收成,當然,在如今看來,多少有些愚昧,可這又有何關係,人們總會在虔誠的惦念中期盼先人的保佑,期盼來年有好的收成,這些希望倒也不為過。祭祖事項少不了男子的,父親早早的就點上香,桌子抹的光亮,祭品擺得有模有樣,其實樣樣都是要圖新。祖母此時也閑不下來,口中念叨着這一年大大小小的不如意事,希望祖先給個啟示,東拉西扯好半天。到了餉午,可口的飯菜也沒到嘴,可急壞了我們這些孩子。於是孩子們個個都只能規規矩矩的祭拜祖宗,希望早些吃上桌上可口的飯菜。

  記憶中關於春聯的倒是不少。我未成年之前,父親身體還算硬朗,這些瑣事都由他包攬,而我只需站在一旁,聽父親講訴如何貼。當然多是些貼在什麼方位,哪些是上聯,哪些是下聯,還有的就是這些對聯的寓意。等到我成年了,父親身體的境況大不如從前,這些事也不得勞煩父親了,索性由我和大姐貼了。大姐的孩子就如同當年的我一樣,跟着我們這些大人們後面,有板有眼的聆聽着教導。後來爺爺離去,在家鄉在一代三年內是不得貼春聯的,算是一種生者對故去之人永久的紀念罷,故而就缺失了三年的年記憶。

  這些就是小城的年,大大小小的瑣事,夾雜在一起,便能淋漓盡致的展現出年關的魅力。隨着年歲的增長才明白,原來在傳統日漸凋零的現如今,人們更多需要的是年的滋養,那些久違的年的氣息滌盪每個凡塵中的心靈,滌盪每一個躁動的心,每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年如同風向標,指引着我們走遠。年如年邁的母親,呼喚久久未歸的我們,盼望我們回歸到母親的懷抱。母親的懷抱啊,是多麼的溫暖啊。

  一家人,圍着爐火,酒也好,茶也罷,閑淡中談天談地,那是何等愜意啊。窗外月明,未歸的人也在思念。

  年關,真近了,該回了罷。

  小序:作此文,時值新春佳節,未歸,心亦涼。也罷,偶抒思緒,以解愁腸。

您正在瀏覽: 年關
網友評論
年關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