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媽媽的腳

媽媽的腳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pp958

  媽媽的腳

  2013年春節我家可謂喜氣洋洋。老母親年近九十,除腰腿老毛病,其它都還好。“全家福”照的喜笑顏開。正月初六,我在望江一家大酒店置辦喬遷新居宴席,四方親友歡聚一堂,老母親在眾親人力勸下,也高高興興地坐上外孫子新買的小轎車來到了酒店... ...

  隨着過年的炮竹聲漸漸稀少,又到了慶賀老人家生日的時候了。正月二十七,我買了菜肴回家準備為她八十九歲大壽小慶一下。摩托車在老家門口停下,我習慣地喊了聲——媽—— 不料,回答聲凄慘微弱,我大吃一驚,忙問:“怎麼啦?”... ...

  媽媽病了,據鄰居說,是因為剖柴火受累引起的。這回除腰腿老病,還生了一種極為嚴重的帶狀皰疹,疼痛難忍,飲食不進。我們吃了點飯就四處尋醫問葯去了... ...

  過了幾天,母親的病仍然不見好轉,不能吃飯,不能下床。我和弟弟又扶起媽媽坐到床沿,用溫開水幫老人家洗腳泡腳,想通過暖身活血減輕病痛的折磨。

  媽媽的腳啊,每次都讓我們浮想聯翩,心潮起伏。這雙腳走過了八十九個春秋,走過了三萬兩千八百多個日日夜夜。如今,這雙腳已經瘦骨嶙峋,蒼老蜷曲。我們為她洗一下,心就揪一下... ...

  媽媽出生在封建末期一個中等農戶家庭,三歲便寄養在早年喪夫的姑姑家。姑家婆年輕守寡,個性剛強。為了適應封建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念,母親五六歲時,就被強制裹腳,致使稚嫩的腳背骨和腳趾骨整體折傷,人為造成了當時追求的“三寸金蓮”“美腳”。然而,這種美腳,給母親帶來的是終生的額外的負擔和痛苦。

  民國建立后,由於戰亂和天災,老百姓生活不僅不見好轉,反而更加艱難。母親在姑家婆嚴厲管教下,從小用那“三寸金蓮”艱難地支撐着漸漸高大的身軀,乾著各種繁重的體力活。每到秋冬季節,母親都和男人們一樣到江邊砍柴挑柴,沉重的蘆葦和楊樹枝,壓得小腳疼痛鑽心。尤其是有時還要扛上百十斤柴火摸過沒膝的爛泥深涭,經受這令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這雙“美腳”啊——真是的!

  媽媽嫁到忠厚老實的父親家后,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國家一窮二白,百姓貧困潦倒。媽媽為了生計,不得不忍着小腳的疼痛,和父親一道奮力勞作。特別是“大躍進”年代,父親和其他男人們一道到遠離家鄉的大別山山區“大鍊鋼鐵”去了,媽媽一個人拉扯着四個幼小的兒女,還天天和留守在家的女人們一道開荒、填湖,挖塘泥,挑大糞,跳芭蕾舞一樣飛奔着搶“飛子”,奪“先進”。由於小腳疼痛,媽媽摔倒過無數次。有一次,因劇痛摔倒丟失了用血汗掙來的“飛子”,可憐的媽媽整整哭了一夜啊!這“美腳”啊,真是“美”得讓人受不了!

  改革開放以後,我和弟弟考上了大學,生活狀況日益好轉。可是,媽媽雖然上年紀了,卻改變不了日夜辛勞的“秉性”。為了子女好好讀書,她一如既往的忍着腳痛,不停奔波,從地理到家裡,披星戴月,從不歇息。在父親年邁體弱不能下地的情況下,她挑水做飯,田裡地里包攬了一切活計。由於我們兄弟工作在外,生產隊的溝渠水利任務下到各戶,母親因捨不得出錢,不顧家人勸說阻攔,六七十歲還步履蹣跚地跟着沒有自行車(那時候自行車是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的男人們到幾十裡外的地方挑溝挖渠。那種爭強好勝、堅韌不拔的性格,那種任勞任怨、寧虧自己不虧別人的精神,贏得了公社廣播站的讚賞宣傳。這廣播也引來了我們做子女的一片叫罵聲,... ... 心疼啊,做子女的!

  現在,家裡什麼都有了,雖然比不上富足家庭,但也算得上小康之家了。可是,母親的身子骨已經蜷縮得像一個在草地上覓食的仙鶴,原來高大的身軀,變得那麼的矮小,背脊骨彎得像弓一樣,胸骨幾乎貼近了小腹。尤其是那雙腳啊,真不知如何形容得出來。說它像駝鳥的腳,又沒有鴕鳥那鋒利的爪牙;說它香芋頭,又缺少芋頭的肉感... ...媽媽,你的腳現在像什麼呀?像什麼?不像什麼。她就是一雙普普通通農婦的腳,一雙追求過美麗的中國婦女的小腳,一雙走過了三萬兩千八百多天人生路的快腳,一雙履歷了人間崎嶇坎坷的硬腳,一雙為家庭建立了豐功偉績的捷腳,她更是一雙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偉大的腳啊!

  每當節假日回家,我們總要為行動不便的老媽媽洗洗腳。看着那凹凸崢崚、滿腳傷痕的腳,我們彷彿穿越在歲月的長河裡,清晰地回到那段歷史的畫卷中。媽媽的腳,每一條溝,每一道坎,每一處傷疤,每一個變了形的像珊瑚礁一樣突起的腳趾甲,都是一篇篇生動的遊記啊,不,是歷險記,是功勞簿... ...我們為老人家洗腳一次,就是拜讀一次這人間滄桑的經典巨著... ...

  安徽望江 徐希來 ( )

  2013.3.即興隨筆

您正在瀏覽: 媽媽的腳
網友評論
媽媽的腳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