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論清白

論清白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論清白,古往今來,為官為師,宋代的范仲淹不可不說是一位“清白一生”的典範:這不僅是因為他在越州知州任上,於府山南麓岩壁下山岩間他的衙署附近“掘廢井而得泉”,將其命名為“清白泉”,又構亭於側,題額曰“清白亭”,並將其住處的涼堂叫“清白堂”,還揮筆撰寫《清白堂記》,主張“清白而有德義,為官師之規”的從政之道;更因為有他一世清白廉潔的政績彪炳於史冊。

  清白,清白是什麼?水是清白的。水,柔而不媚上,不苛求,不附庸上蒼,不攀緣權貴;水,惠萬物利千姓,平等眾生;“水往低處流”,水流把高高在上的東西拋在身後,不留半絲遺憾、牽挂、留戀、憂慮,不改平民本色;“水,其性沖,其味淡,其為用也,可以浣水潔者而使之潔,即沸湯者投水,亦自分別而不相混,誠哉君子也。”水,是經典的組合,是清白的化身,故曰:“上善若水”。

  清白,清白是什麼?花兒是清白的,花兒把所有的艷麗芬芳色彩繽紛奉獻給人間,人間因花兒多姿多彩;大樹是清白的,大樹以一個夏天的綠蔭華蓋翠枝青葉庇護了世界,世界因大樹生機盎然;花與樹的清白,在於永遠地展現真我的色彩。

  清白,清白是什麼?記得還是我十來歲的時候,有一次父親給5角錢去買酒。酒3角2分錢一斤,但是粗心的營業員卻多找給我一張5角。接了錢,我心裡既緊張又興奮。因為那時候一年到頭我只有在除夕夜才能得到一、二角的壓歲錢作零用。可是我又擔心營業員會醒悟過來,那可是極沒面子的事。然而,最終我還是捏着那錢回了家。我把多招的5角紙幣塞在枕下,我以為那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幾天後父親還是發現了。他問清來龍去脈后,立即命我把錢退回去。父親說:“5角錢雖然不多,卻能毀掉你的清白。一個人沒了清白,就好比光腳走路,走不得長久的!”那時我不是很明白父親的道理,可我清楚地記得,在擁有那5角錢的那幾天,我心裡其實總有幾分恐懼和慌亂,因此當我把錢退回去后,內心馬上感到輕鬆、踏實下來。這時我忽然對“清白”有了第一次依稀的認識:“清白是一雙柔軟的布鞋”。

  幾十年過去,我證實了“清白是一雙柔軟的布鞋”的認識沒有錯。正是有了這雙“鞋”的陪伴,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我才不擔心那些硌腳的沙石和尖利的荊棘,才一路走得踏實,走得平安。我經常低頭審視,看看那雙叫清白的布鞋是不是一直穿在自己的腳上。我以為,人的一生有很多東西最終會被我們丟棄,而且丟棄了也並不覺得後悔,但是一定不能丟棄“清白這雙柔軟的布鞋”。因為,這雙“鞋”是我行路的根本,做人的根本。

  隨着年事漸長,學識日增,對於“清白”,慢慢有了更深更寬的認識。“清白”其實很具體,很直觀,一針一線、一分一厘、一句話、一件事,乃至舉手、點頭即可,看得見,摸得着;“清白”其實也很抽象,極具包容性,人品、官德、人格、國格、理想、信念、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乃至靈魂。

  清白:為官者,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廉潔從政,不為五斗米折腰,先天下之憂而憂,甘為民仆;為民者,坦坦蕩蕩,堂堂正正,不苟且偷生,不見利忘義,頭頂藍天,腳踩大地,鐵骨錚錚。

  尤其是近10年間所接觸的社會現實,讓我對“清白”獲得更清晰而沉重的理解:“清白”是廣廈的基石,一旦失去它,一切將不復存在――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狠說;該辦的不辦,不該辦的亂辦;吃了不該吃的,拿了不該拿的,於是乎,黑白顛倒,人妖難辨;“清白”是刻骨銘心的記憶,一旦失去它,便會忘了黨性、原則,忘了人民的重託,忘了自己的崗位和職責,忘了雙親高堂、妻子兒女,甚至忘記了自己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成克傑、胡長清之類,不就是最終把自己“遺忘”在監獄里、審判席上、斷頭台上嗎?“清白”又是令人神往的,它是陽光,是甘露,是力量,是財富。擁有它,你便會擁有群眾的愛戴,同事的真誠,家庭的溫馨,做人的尊嚴;擁有它,你才會理直氣壯地為黨和人民辦事,不因“私”所困而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唯唯諾諾,就會腰桿直,說話響,吃飯香,連睡覺也踏實。

  范仲淹(989年一1052年),正是這樣一位彪炳史冊的難得的“清白”好官。他出身於貧寒,少有壯志,刻苦學習而成才,為官37年,在州縣能為吏,在邊境能為將,在朝廷能為相,數次升遷,數次被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惟有憂國憂民,一生清清白白。他從一個基層小吏到晉陞為朝廷大員,先後任縣官、州官、歷任大理寺丞、秘閣校理、太常博土、右司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京官,也曾出任陝西都運使,主持過全國的新政改革,在這長長的37 年裡,大起大落多次,經歷了官場上的刀光劍影,體驗了人生的情暖冷遇,但他無怨無悔,“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始終懷着一顆憂君憂民之心,以天下為己任;他的足跡遍布了大半個中國,先後在廣德、泰州、楚州、陳州、睦州、蘇州、饒州、潤州、越州、延州、邯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任職,時時處處百般體恤百姓,為發展地方經濟與社會事業,嘔心瀝血,死而後已。

  都說“有的人活着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范仲淹就是一位雖然死了卻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一位“清白”好官。他兩歲喪父,無依無靠,生活十分艱難。正是靠着他的決心與恆心,靠着他堅韌不拔的毅力,終於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年 ) ,他 26 歲時一舉考中了進士,出任安徽廣德司理參軍。赴任前,他的母親謝氏再三囑咐,為官要清白廉潔,要公正廉明,不拿百姓的半點東西,不能冤枉一個好人。

  范仲淹將母親的話牢記在心,身體力行,生活十分簡樸,一生節儉清正。年輕時在廣德軍任官,調離之際“貧止一馬,鬻馬而歸”;他養成一種習慣,每日反省:“遇夜就寢,即自計一日食飲奉養之費,及所為之事。果自奉之費與所為之事相稱,則鼾鼻熟寐,或不然,則終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稱之者”;在掌應天府學時,他寫過“同氣相求,將益潤身之德;見利而讓,必揚潔己之廉”的《淡交若水賦》;到越州,更是做足做透了“清白”文章;後來雖地位顯赫,仍“以清苦儉約著於世”;范仲淹以身作則,還把“謙恭尚廉潔”作為家訓貫徹始終……皇祐元年(1049年),任杭州知州時,他的子弟勸他營建別墅,他斷然拒絕;晚年,他拒絕兒子治宅第、建園林,作為養老之地的請求;死後入殮,喪葬費是友人湊集起來的;500年以後,他睡過的簡陋木床還由杭州靈隱寺僧保留,供人們憑弔……在宋代士大夫普遍養尊處優、安逸享樂的風氣下,范仲淹官至將帥、卿相,而能清廉自守,尤顯難能可貴。

  范仲淹的“清白”還體現在他對民眾的疾苦,始終放在心裡,而且樂善好施樂於助人,從不考慮自己。他被貶出京歸姑蘇,臨行前檢點家財,有絹若干匹,便全部散給親戚、鄰里及舊知;有一官吏吳遵路廉潔奉公,死後家貧,無以為葬,范仲淹亦以俸周濟;守邠州時,一次與同僚登樓宴飲,聞有死者家屬因家貧無力置辦棺槨什物而哀哭,范仲淹即罷宴,捐出自己積蓄,為死者購置安葬之物;年老回歸鄉里,他傾家中之積蓄買下良田,一併捐贈給范氏宗族,作為族人公產,創立了義莊,用義田出產救助族內貧弱,荒年更惠及鄉里……

  范仲淹乃“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 朱熹語 ) ,他的“先憂後樂”已融鑄成為中華民族的美德,他是中國知識分子和歷代官員的學習楷模。

  古人有云:官德如風,民德如草,官風正則民風純。官吏的管理與權力的運用相伴而行,治民先治吏,乃是歷代王朝共同的政治經驗。既當官,就必須具備普通社會道德和基本的職業道德,如忠於國家、忠於職守、勤於政事、揚清激濁、辦事公道、救危助困等,又應在權力運行的過程中養成官德,也就是權力道德,如清白廉潔、光明正大、誠實無私、遵紀守法等。而“清白”始終是歷朝皇帝選官考官的重要條件。漢朝選官法定的主要標準為“四科取士”的第一條就是:“德行高妙,志節清白”;唐朝對官吏考績法定標準的“四善二十七最”中,“四善”中“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的第三條是“揚清激濁、褒貶必當,為考校之最”(唐六典·尚書吏部)……

  自古以來,做什麼樣的官?怎樣做官?一直是擺在每個從政官員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歷代民眾對從政官員的最好讚美便是“官清如水”,而從政官員自己真能“氣骨清如流水,縱家徒四壁,終傲王公”。這裡,水是清官的楷模,是經典的組合。“上善若水”。水,柔而不媚上,一生都謙下,平等眾生,惠萬物利千姓,從不苛求什麼,也不附庸上蒼,攀緣權貴,永遠不改“水往低處流”的平民本色;水流過時永遠把高高在上的東西拋在身後,從無遺憾、無牽挂、無留戀、無憂慮。人們“以水為凈”。是的,水清白無異味,水性潔凈,水的本質純凈,又可以使污濁之物洗而潔凈。同時,它以其諸多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為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成長奉獻着自身的全部。“水,君子也,其性沖,其味淡。其為用也,可以浣水潔者而使之潔。即沸湯者投水,亦自分別而不相混,誠哉君子也。”做官,要清白如水,就要澹泊明志,不求名利,在平凡的崗位上扎紮實實工作;就要是非分明,不可圓滑狡詐,不可私慾膨脹。

  做什麼樣的官?怎樣做官?當官的各自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如果你選擇貪圖安逸享樂,整日燈紅酒綠、醉生夢死,雖然表面上看似五彩繽紛、熱熱鬧鬧,但卻空虛乏味,只是消磨光陰,毫無任何價值可言。“官清如水”的范仲淹,選擇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選擇的是辛苦和奉獻。他,一生活得清白而坦蕩,自信而充實,他的生命價值就不能以金錢來計算,不論是生前還是身後,百姓對他的有口皆碑的稱頌就是明證,他以模範的行動和崇高的品德,讓人們和歷史記住了:在天地之間,曾經有過一位頂天立地清清白白的官――范仲淹!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人都遮掩不住;歷史的評判也是公正的,任何人也篡改不了。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需要更多范仲淹一樣的好官來從政。要堅守“清白”,嚴以律己,淡泊名利,耐得寂寞,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繃緊清正廉明這根弦,象范仲淹那樣清清白白做人。也只有這樣,才能不辱共產黨人的本色,不枉“公僕”之名。人無私念品自高。“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那些淡忘了黨的宗旨,淡忘了理想信念,意志消沉,不思進取的人;那些不講黨性,不顧大局,不守紀律,追名逐利的人;那些權柄在握就頤指氣使,挖空心思利用職權玩“魔方”的人;那些“官欲”熏心,“色慾”包天,“財欲”難抑,目迷五色,心騖八極的人,就連“清白”的邊都沾不上,哪裡還有沒有什麼“清白”可言?!

  不為世俗所污染,不向權貴獻媚眼――這是清白的最高境界!一個官,不可能完美無暇,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正派的官,“誠實守信,清白做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一個人心底無私,光明磊落,就不會畏懼飛短流長、閑言碎語,更不會悲悲戚戚、疑神穎鬼,因為他的良心是清白的。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比良心更讓人活得滋潤、活得自在呢?

  在今天,每個幹部的清白與否是行政機關必須向人民回答的問題,人民要求每一位幹部都“清白如水”。眾所周知,在現行體制下,有罪無罪是司法機關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檢察機關要給某個幹部以結論,也只能這樣回答:在法律上我無法確認你有罪,但我無權回答你是否是清白的。司法的原則是無罪推定,凡不能證實有罪者皆認為無罪,司法只能認定有罪無罪,是一種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檢察機關無法確認其構成犯罪,卻不能保證其實質就是清白的:現實中不乏收受禮賄,而法律無能為力的情況。在清白與否的問題上,法律不是萬能的。如果勉強作出了認定,將會損害法律的尊嚴。所以,解決幹部的清白問題,關鍵還在強調幹部自證清白的義務:財產公開,信息公開,讓民眾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方式為我們服務,讓每一位幹部都象范仲淹一樣“清白如水”。

  往往在一個混沌的情境里,人們才會想到清白;也往往是在人們珍重清白的時候,這個世界才會從混沌躍向明朗,從黑夜滑向黎明。清白是一種做人做官的準則。真正的人首先是清白的人。守護清白,你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守護清白,你就能“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守護清白,你才會“世人皆醉吾獨醒,世人皆混吾獨清”;守護清白,你才會“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守住清白,才能守住人格、守住尊嚴、守住這個世界給你的一切光榮。

  讓我們“穿一雙清白的布鞋”輕鬆上路吧,它不僅可以使我們從容地漫步人生、坦然地面對生活,而且因為有了它,我們的每一天都會過得有聲有色、美好充實。

  讓我們用每個人的清白堆積出一個清白的世界吧!

您正在瀏覽: 論清白
網友評論
論清白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