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夜》詩賞析
手機:M版 分類:詩詞鑒賞 編輯:pp958
《中秋月夜》詩賞析
範文倉
夜半歸來月正中,滿身香帶桂花風。流螢數點樓台靜,孤雁一聲天地空。
沽酒喚醒茅店夢,狂歌驚起石潭龍。倚欄試看……,萬丈寒光透九重。
廣西玉林,南有江頭村,北有高山村,素以淳厚的文風流芳後世。其中的高山村又名“進士村,”明朝天順年間(1476年)隨宦遷至玉林的易、李、牟諸姓氏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地方建構了如今尚存的“一村多祠”的“空心村。”村子命名的典故出自《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言,《列子》“高山流水”之語。《中秋月夜》詩便是題於高山村清末日語私塾牆壁上的飛來神品,書法高絕,驚世駭俗,堪稱詩書雙絕。
筆墨千秋橫一古,萬載東流賦秋詩,詩出於何時何人之手卻不得而知。古色古香的高山村人傑地靈,俊采星馳,繁盛的文風至今猶存。山中高士逸興遄飛,揮毫筆墨亦殊未可知。何況徐霞客(1463年旅居村中“松城逆旅”客棧)者流曾寄情于山水和古榕之間。
月夜中秋,夜已深沉,明月當空,賞花歸來。詩中無人,卻人在詩中。夜半歸家,冷冷清清的月光皎潔於天地之間,夾雜在夜風之中。中秋佳節,何故遲遲歸去來兮?或許為桂花濃郁的香風沉醉得不知歸路。醉而不忘歸,歸來亦是醉,滿身馨香洗滌身心,人世間滾滾紅塵中的煩憂已蕩然無存,心靈返璞歸真那空靈愜意的凈土。
最是文人不寂寞,寂寞非文人。目之所及,情之所至,任何不經意間的觸動都將引發不可收拾的心湖漣漪,一圈圈蕩漾開去的是湖光山色的柔波隨着風之影舞之靈漫天而去。
深夜的寧靜被數點流螢點破,樓台靜得很,流光亦無聲。怎奈,雁,孤雁,雁聲,僅僅一聲,道破“空蕩蕩的天際。”天地之間似乎因此而置換了時空,心靈深處的淡泊寧靜頓然沸騰起來喧鬧起來。以文會友,為客賞花,花天酒地,沉醉於暗香浮動的濃郁桂花風中,極盡奢華地享受着時光的美妙,但是終究還得回歸孤寂,回歸沉鬱。數點流螢,孤雁一聲,令人難耐。“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怎不使人愴然淚下?
並非沽名釣譽之人,也非醉生夢死之輩,卻也借酒澆愁起來。“沽酒喚醒茅店夢”,愁更愁,醉不成醉,夢不入夢。“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現”,雖然“月是故鄉明”,然而“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此處非吾家,吾家在天涯。鄉關何處?綿綿不絕的還是鄉愁。可嘆那風月無邊,可惜那年華有限。孤雁一聲醞釀狂歌於層雲胸際,天幕嘩然傾瀉,銀河頓然一瀉千里,自九天落入人間。狂人狂歌“胸有狂濤拍天浪,任大江東去淘盡英雄,”何惜驚起石潭中的卧龍呢?
“依闌試看————,萬丈寒光透九重。”尾聯乃一殘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缺失了三字。我曾試圖以“獨秀峰”全其所缺,幾經玩味之後越發覺得沒有必要了。殘缺的完美使得尾聯儼然天之樽地之杯,如若在天上,它盈溢的或許是月液瓊漿吧,在地上,它盛的則是傾瀉人間的銀河情愫,以使之不曾泛濫成災。龍騰九天,“狂歌驚起石潭龍”,“萬丈寒光透九重”。天上人間,上下騰躍,左右無際。“九重”即傳說中的九天,其實自古至今“心靈深處便是那九天的所在。”
《中秋月夜》詩,語言行雲流水,氣韻通透自然,意境深遂悠遠,意蘊渾厚清越。即使在唐詩宋調的俊詩美詞中,高山村的《中秋月夜》一詩亦堪顫“獨秀之峰”。佛家云:“境由心造”,宇宙天地,人生際遇,“天人合一”,亦無非“心之一字,靈台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