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職業道德 道德情操論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一)

  蘭林濤

  兩千年前,一老者乘青牛西出函谷關,關令見紫氣東來,是有聖人至也,遂請聖人作文,聖人留五千言,西去,隱。而今,先賢之言跨越千古傳於我耳,恍惚間,窺得幾分人生真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追求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系列的問題。一些地方為了GDP,盲目地破壞生態環境;一些官員為了金錢,以身試險貪污腐敗;一些民眾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大規模捕殺動物……這些都是現代化生活帶給我們誘惑,對於生活中的種種誘惑,"少私寡慾"才是上上之策。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看起來困難的事情,往往是從簡單的地方開始的;看起來十分宏大的工程,必然是從很小的地方下手的。我們只要持之以恆,一直去做一個個簡單的步驟,不知不覺中,我們也就完成了在當初看來遙不可及的目標了。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羅蒙諾索夫也說過:"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只有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才能取得成功。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知"與"不知"是一個永恆的命題,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形容自己時的名言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孔子亦曾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不難看到,古今中外但凡取得了輝煌成就的人,往往能夠坦然地承認自己的"無知",而那些整天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的人,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往往止步於此,難以向前邁進。要知道,每個人其實都是無知的,而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無知,才能夠走向"知".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此則修身養性之訣竅;"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此乃為人處事之要領;"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此為事業成功之前提……

  五千言的《道德經》,懷通世之舉,聚先賢之智。字字珠璣,句句箴言,吟之有佳,思之感意。人生如逆旅,我與《道德經》,一路為伴。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二)

  老子的仙風道骨,被傳的神乎其神。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說世界上沒有什麼神仙的話,那麼老子預知未來從何而起;況且歷史上的諸葛孔明也能神機妙算;再者,靈寶函谷關的尹喜怎麼能看見紫氣東來就判斷將有聖人到來?其他人為什麼沒有看見?思索了好久,難道他們真的得了道,成了仙?答案曰:非也!其實,他們的仙風道骨都源於知識的淵博。他們能把萬事萬物之間聯繫上。就像古語所說: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他們從這幾件事情的跡象上,能推斷出將要發生的事情。比如尹喜所見的紫氣,其實其他人是看不見的,因為尹喜也是一個修養極高的人,而且懂得氣象。要是平常人,沒有這些學識的人,見了就和沒見一樣。有些人的學識也很淵博,但他們往往忽略了事物之間的聯繫,看待問題不能多角度,多方位,而只是局限於事情的本身,所以學識再多也只是平常人!

  最初讀《道德經》,感覺老子什麼事情都追求自然,不去強求。我總在想,我是年輕人,積極上進非常應該,如果一切順其自然的話,最終無為。所以,對那種消極思想很是抵觸。但這次誦讀,卻有了不同感受。雖然早都知道書多讀一遍,感受就會增加一層,許是因為它難懂的緣故吧,擱置了許久。現為了學生能懂意思,我查了許多資料,對它的理解又深了一層。我們再拐回來說說老子的思想,他的無為其實是有為。我喜歡他說的例子。車子有輪子,輪子中間是空的,空是無為。但正是因為是空的,因此可以插上車軸,然後輪子可以滾動,可以在中,可以做人,所以又有為了。這也是他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了。他的無為中,其實包含着順其自然,不勉強去做的思想,也就是我們常日所說的欲速則不達。他的這種絲絲昂,其實是一種大智慧。沒有說不讓你不上進,只是在上進時應該遵循規律罷了!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三)

  昨天讀完了《圖說天下老子》,今天又將老子的《道德經》溫習了一遍,在我讀《道德經》期間,女兒也學着我的腔調:"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女兒在信口胡謅,其實對這本古老的哲學著作,我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老子所強調的"無為",是順應自然,順應人的天性,對教師來說,就是讓教師各盡其能,各司其職,相安無事。"無為"則"無所不為",其隱含着深刻的辯證關係,可聯想到教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以指引作用。

  有一種教育方法叫放手;

  有一種養身方法叫放懷;

  有一種用人方法叫放心;

  有一種進攻方法叫放棄;

  有一種心理療法叫放鬆;

  有一種比賽方法叫放開;

  有一種治學方法叫放達;

  有一種管理方法叫放權;

  無為的道,修行的佛,心裡想說而又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禪,都是功夫與修為的統一。"為學"、"為道"和"無為"是三種境界,學問越是做到了高深處,為人處事越是透出謙卑,學問做到一定時候,已經是"為道"階段了。"無為"實際上是不妄為,不強為,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無不為了。老子強調"為道日進,為學日損",用現代人的說法是"不要迷戀昨天,不要虛度今天,更不要等待明天".

  老子還講到了平常心,到底怎樣來調整這個平常心呢?

  不見高山,不顯平地。平常心是平地,但你必須先見高山。你沒有見到這個高山,你就顯不出這個平地,沒有高怎能顯出平?那高是什麼?就是平時積累的知識,平時練就的功夫。考場和賽場上的高山就是自信心,這種自信心就是平常心。如果知識積累不多,功夫練得不硬,就沒有自信心。正如人們所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種"十年功"就是"高山".得意必忘形,忘什麼形呢?忘掉的就是平常心。所以要用淡泊滋養平常心。

  國家領導人在多種場合說,治理國家不能折騰,要科學發展,要有可持續性。《道德經》第六十章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人的視野過分狹窄,只把肉身當作是人,不知這只是生命的載體,這大大縮小了生命的範圍。東方文化的三位原典作家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都是破了"我相"、"身相"的。老子說:"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孔子說:"勿意,勿必,勿固,勿我。"釋迦牟尼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人相,無壽者相。" 所以,學習老子,要破除束縛我們智慧的東西。

  老子五千言,非我一時半會就能理解,可能要用五十年才能明白其中的一小部分。人類對老子的研究那就不止五百年,可能五千年以後,人們還在傳誦着"道可道,非常道……"

您正在瀏覽: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
網友評論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