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從我小談《道德經》

從我小談《道德經》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小景

從我小談《道德經》 標籤:復興中華,從我做起 職業道德 道德情操論

  從我小談《道德經》

  《道德經》顧名思義,道教經典開山之作,而它又與我什麼聯繫呢!我怎麼會與這個有關?

  其實這還要從我上次在一個19個院上的活動說起。那時候大家把那個活動演變成歌功頌德大會,我看罷十分氣憤,上去義正言辭的把主辦方給批評了,結果這個活動末了,推遲了許久原因就是領導解釋我的問題。此後有人和我說,你那麼做幹嘛!我說我不那麼做就不是我了。後來我回頭思量,想到了《老子》中的這樣一段話“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委屈才能求全,只有彎曲了才能再給直過來,你已經是直的了再直下去就是變細,就是斷裂;有了坑窪才可以注水使之平,有了破舊才可以去舊迎新。最後說“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而為天下牧”又給了我一個更具衝擊的感受。本來自己是一個計算機專業的理科生,將來是要去拿工學學士的,卻多於非專業的幾乎一切學科興趣頗濃,要知道“學貴專、不已泛濫為賢”於是從《道德經》里我看到了自己處事的不足,知道了自己而今出境的危險。“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不自己把自己看得過高,不自己把自己看得過重,這樣懷着之心不爭卻有了十足能力的人,天下已經沒人可以與你爭鬥了,還需要爭什麼呢!?想到此處自己每每又覺得了不足。

  說道不爭,《道德經》裡面有一段更出名的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可以澆灌大地,可以任意的縱橫,卻什麼也不去爭,自己隨着道路的彎彎曲曲而走,實在是難得。落實到我們身上要怎麼樣呢?“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良禽擇良木而棲,自己處於良好的環境中,心胸像大海一樣寬廣,交往以仁德,言語皆守信,政令也能處理好,萬事也能做得不錯,伺機而動,這樣的話“夫唯不爭,故無尤”。不爭其實就是最好的爭了,不爭原來也是需要資本的。

  後來事實證明其實我所謂的爭並沒有給自己什麼損失,相反自己還頻頻在那個組織的地方獲獎,哎,人家可真是心胸廣大,不和我這個小人斤斤計較。不過我又想到了老子中的這樣一段話,又有了一絲害怕。“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想要做什麼,一定要先在相反的方向下手,等對方到了物極必反的程度,一定會自行消亡,我是不是值得擔心呢!?其實我們都是處於臣子,處於下級的階段,如果過於去爭,用《周易》的話說就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這是坤卦的上六所說,坤就講了為臣之道,一旦你到了一定的高度,你有了爭鬥的心,那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而往往是自己傷的更重。當然我相信那個組織並不是這裡精心策劃的組織,只是我自己小人之心重了些,其實自己的程度遠遠沒有達到可以與上爭的程度。

  《老子》其實也有許多思想在我看來是不對的,比如“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所欲,使民不亂”他說使民不爭,居然是用不任用賢能,一個人大學畢業和一個乞丐在一個職位,那還有什麼爭鬥呢!黃金和土塊一個級別的貿易,那誰還去偷盜呢!誰也不知道什麼東西自己可以需要,那就不會動亂了。在我看來迂腐的理論,雖然衛道的學者有很多說這個是老子清心寡欲的思想,什麼“虛其心,實其腹,若其智,強其骨,使民無知無欲”在今天也有一定作用的。誠然“實其腹”“強其骨”是有用的,但是心中虛無,胸無志向,什麼也不知道了,沒有慾望,難道這個就是我們治國之道么?我不敢去承認這種無為之治的妙處是不是像老子說的可以做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的景象。也許可以達到,但是那個時候達到了又有什麼用,人們的智商停留在原始社會。也許老子這樣無為之治只是有利於推遲人類末日的到來。

  許多人看我看問題、做事情有時比較過激,也許真的是這樣吧!那老子的話說就是“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也能昭昭,也可以察察。今天和一個身在商丘家在廣西的中文系的朋友聊天,不知道怎麼的勾起了我這個不務正業的計算機專業學子為文之心,拙作一篇,胡亂填做。

  王福來 2010-8-22

您正在瀏覽: 從我小談《道德經》
網友評論
從我小談《道德經》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