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亂彈八卦 > 讀《道德經》的感悟

讀《道德經》的感悟

手機:M版  分類:亂彈八卦  編輯:得得9

讀《道德經》的感悟 標籤:職業道德 道德情操論

  道家提出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這其中就涉及到了“道”的“有無結構”。何為有無結構?我想這是中華文化中“兩分法”觀念的雛形,也是老子思想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當然,這裡的“兩分法”不僅僅是“一分為二”,也包含了“合二為一”的思想。

  有無結構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陰陽的對立統一。在被譽為“中華第一圖”的太極圖之中,“陰”由黑色部分表示,代表“坤道”;“陽”由白色部分表示,代表“乾”道。而“陰”又可以代表虛無和柔弱,是一種趨於無限的能量;它的對立面“陽”則可以代表實在和剛強,是一種相對有限的能量。為何我要說“陰”是一種趨於無限的能量,而“陽”是一種相對有限的能量呢?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所處的宇宙:宇宙的大背景就是象徵著“陰”的黑色,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在宇宙的構成中,我們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分別佔到26.8%和68.3%;而其他一切可觀測到的星系、恆星、行星和各種宇宙塵埃,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物質”,在宇宙中僅僅佔4.9%的比例。我們知道“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就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於無窮。

  從太極圖“陰陽魚”的表現形式可以看出:陰中有陽且陽中有陰,陰陽二氣相互纏繞,似乎在圍繞一個中心旋轉。我們可把“道”理解成一種“無”的狀態,一種“有”的能力。道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道的形態是無影無蹤的,但這並不妨礙道通過“陰陽交合”來生化萬物,“道”具有“無中生有”的巨大創造力。

  如果說“有無結構”是在描述道的存在狀態及意義的話,那麼“正反結構”則側重於表述道的存在機理和運行規律。道的“正反結構”就是從道的“有無結構”中衍生出來的。《老子》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這裡的“反”具有十分豐富的意義:相反,循環往複和物極必反。反從表面上看是相反,但“反”還可以理解為“返” ,即循環往複,它是道的運行方式和軌跡:日出與日落的交替是一種循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更迭也是一種周期。大到宇宙天地,小至人類社會乃至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在遵循着一種周期律:一切從零開始而後又復歸於原點,然後再開始新一輪的循環,似乎永遠不會停歇。故曰:“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那麼為何說物極必反呢?古語云:“ 水滿則溢,日中則移,月圓則虧。” 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達到某個頂點后必然會有向低谷運行的趨勢,因為若非這樣,就無法開始下一輪的循環。

  我們中國人講求“中庸之道”也是出於這個原因,為人處世要學會隱藏自己,逢人話不能說盡,要留三分;不能貪得無厭,要懂得見好就收;吃飯要吃七八分飽等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來談一下“柔性意象” 。《道德經》中的柔性意象可以分為三大類:女性崇拜、嬰兒崇拜和對水的讚美。老子認為柔弱能戰勝剛強。現實生活中也的確如此:人的牙齒遠比舌頭堅硬,但我們只聽說過“老掉牙”的說法,卻從未聽說過“老掉舌頭”的說法。看來,柔軟的舌頭遠比堅硬的牙齒強大,歲月的流逝會讓牙齒脫落,但卻不能阻止舌頭與我們相伴終身。

  老子曾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認為“曲則全”,即只有適時地讓步、妥協才能保全自己。人們常說“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其實就是柔弱勝剛強的表現。女性、嬰兒和水這三種象徵柔性的意象其實是互相關聯的:女性可以孕育嬰兒,而且構成女性和嬰兒的主要物質成分就是水。這不僅僅是一個巧合,我們知道,水是生命賴以生存的源泉,是組成複雜有機體的重要成分。一個星球上要想有生命存在,陽光、水和恰當的化學成分是必不可少三種要素:陽光為生命提供能量源,恰當的化學元素構成有機體,而水則是化學反應和能量轉換的重要介質。可見,是水的存在促成了生命的存在。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的柔性說明其具有女性品質;水是生命之源說明其具有母親品質;水的清澈純潔,不含雜質則說明它具備嬰兒品質。從我個人的生活體驗來看:一個堅強的男人在這三種人面前不必去裝好漢:一是在孕育他的母親面前,他應是孝子;二是在為他孕育下一代的妻子面前,他應該是疼愛妻子的好丈夫;三是在作為他生命的延續的孩子面前,他應該是一個慈父。由此可見,陽剛的男性在母親、妻子及幼小的孩子這三類象徵著陰柔的人面前,都應該變得趨向於溫柔才對,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陰陽平衡之道,這才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人倫教化。

  最後我總結一下:道的結構主要是有無結構,即陰陽的對立統一,這是中華民族“陰陽對稱、剛柔調和、整體思維”的傳統思維模式的重要來源。隨後,在“道”的運行中,又表現出陰陽一體、相互轉化和循環往複的正反結構,而“道”在發揮自身作用的時候,還表現出一種謙卑、處下、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看似柔弱實則強大無比的柔性特質。我相信,蘊藏於黑白太極圖中的“陰陽之道”還會創造出更多偉大的奇迹。

您正在瀏覽: 讀《道德經》的感悟
網友評論
讀《道德經》的感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