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情操論》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也談"同情"
——讀《道德情操論》有感
前陣子讀了亞當?斯密的倫理專著——《道德情操論》,在書中,亞當?斯密首先提出研究世界的出發點是同情心,他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繫及和諧發展的基礎,這一觀點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儘管人具有自私自利的本性,但是,一個人與他人相處時,也還存在另一種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雖然他除了看到別人的幸福而感到高興以外,一無所得。這種本性就是憐憫或同情。"亞當?斯密認為,同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感情之一。
所謂同情心,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在看到他人遭受不幸時,會因他人的悲哀而感傷的這種狀態。不過感傷的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對他人的同情停留在情緒上,有些人對他人的同情踐行於行動上,通常在人們眼裡,前者是自私的,後者是正義、仁慈的。我們沒有批判自私的堅定立場,因為法律沒有規定人們必須履行行善的義務,但是道德會譴責自私的人。
自私的人並非沒有同情心,這種與生俱來的情感是很難磨滅的,我堅信人性本善,只是受後天生長環境的影響,一些人的謹慎心超過了他們的同情心。當年南京"彭宇案"、天津"許雲鶴案"等等,在群眾心裡留下了"做好事要付出代價"的陰影,這使得許多富有同情心的群眾不敢行善,他們害怕被冤枉,害怕被訛詐,害怕受牽連。
"謹慎也是一種美德,但是謹慎的人不願意承擔任何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內的責任,不在與己無關的事務上奔忙,不參與到他人的事情中去,不向他人提出意見或做出勸告…"他們的謹慎心促使他們小心翼翼地顧全自己的利益,漠視他人的不幸,當這種謹慎心越來越普遍,社會道德便漸漸滑坡,社會冷漠也會緊逼社會正義而來!
2011年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引起了國內外的轟動,將社會道德缺失這個問題赤裸裸地擺在了民眾眼前。一時間媒體上充斥着對那18個路人冷漠行為的譴責,以及對拾荒阿姨以微愛舉起道德希望之光的稱頌。這是因為"作為一個旁觀者,如果為他人的災難感到悲傷,為別人受到的傷害表示不平,為別人的好運感到高興,這樣的人看上去是何等的和藹可親啊!相反,如果他只是同情自己,對別人的處境顯得冷酷無情,對別人的幸福或不幸無動於衷,這樣的人看上去又是多麼的令人厭惡啊!"之前對於"小悅悅事件",我的看法基本同上,但是在讀了《道德情操論》之後,我的觀點有了變化。
我們不能一味置身事外地去看這件事,因為只要我們還能夠置身事外,我們便無法體會到他人的糾結和痛苦,即便是至親尚且如此,更何況一個陌路人?我們只有設身處地地想象,把自己置身於他人的境遇中,想想自己正經受着同樣的事情,我們才能在某種程度上體會到他人的感受。人總是習慣在主觀意識上把自己的品德高尚化,不能與人感同身受,又何來資格說長道短?倘若18個路人能用這種方式去體味小悅悅的絕望和無助,他們不會如此默然離去;倘若我們能用這種方式去體味18個路人的謹慎小心,我們不會一味地譴責他們,而是深刻地反省自我,去客觀思考,假使這件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是會托起這奄奄一息的小生命還是嘆氣離去?
"對自己幸福的關心,要求我們具有謹慎的美德;對別人幸福的關心,要求我們具有正義的美德和仁慈的美德。"我們要以這種謹慎來約束自己不去做傷害他人的事,而非漠視他人所遭受的痛苦,因為漠視不僅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反倒會給我們帶來內心的煎熬、良心的譴責,況且,以犧牲正義和仁慈為代價的謹慎未免太過昂貴!
我們應該以"小悅悅事件"告誡自己,擔當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要像蓋樓房一樣,從一磚一瓦做起,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心懷同情、正義、仁慈,樂於行善並積極行善,道德之塔的重建便指日可待!
"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相互關心和同情,會使得彼此都感到幸福,也有利於促進人體的健康。"更多的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相互關愛,體味相互同情的愉快。人生來如此:希望被人熱愛,希望成為可愛的人;害怕被人憎恨,害怕成為可恨的人。所以,為了滿足我們自己內心的這種渴求,我們應該謹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要適時做到推己及人,將心比心,體諒他人情緒的同時,力求控制自己的情緒去照顧他人,寧責己,勿苛人。可以用"相濡以沫"來形容這種相處方式,這種相處無疑是愉快並且幸福的。而且,寬容、憐憫、善良、友好、仁慈,這些仁愛的感情總能在各種場合博得他人的好感,懷仁愛之心關愛他人,得到他人稱頌的同時寬慰自己的心,何樂而不為?
相關範文
-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1000字
-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 ·道德情操論讀書筆記
- ·讀《道德經》有感600字
- ·讀《道德經》有感(二)
- ·讀《道德經》有感(一)
- ·學《道德經》有感
- ·讀《道德經》的感悟
- ·讀《國富論》有感2000字
- ·讀《朋黨論》有感
- ·讀《公眾輿論》有感
- ·讀《社會契約論》有感5000字
- ·讀《大樹理論》有感
- ·讀《社會契約論》有感
-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
- ·《道德經》讀後感1000字
- ·潘又泉老人和他的《道德經刻譯》
- ·從我小談《道德經》
- ·讀王陽明《拔本塞源論》有感
- ·讀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有感
- ·讀《公務員道德讀本》有感
- ·讀《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感
- ·讀書樂(十八)——讀《詩詞通變新論》
- ·讀書樂(十七)——讀《詩詞通變新論》
- ·堅持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專題研討發言
- ·特別聯想【三】人格、尊嚴、情操
- ·雅趣、情操、自然、教育
- ·《矛盾論》讀後感|讀矛盾論有感
- ·道德的法——法律與道德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