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必然》有感1000字

讀《必然》有感1000字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必然》有感1000字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讀《必然》有感

  和很多互聯網書籍一樣,《必然》一書亦是對過去的總結和對未來的預判,作者前有著作《失控》,也是引起了一波風向潮。本書總結了12個關鍵詞:形成、知化、流動、屏讀、使用、共享、過濾、重混、互動、追蹤、提問、開始,在此我主要歸納為以下四大點:

  其一,人類社會是進托邦而非烏托邦或者反烏托邦。進托邦意味着社會在不斷發生變化,不斷越來越好,因為人的慾望,但這變化不是那麼明顯,如大的生產力、思想的解放是循序漸進式的。同時,進托邦也意味着烏托邦所描述的極端美好與反烏托邦的極端不美好並不存在或者那會是人類發展的終點。所以,進托邦的社會要求我們勇於改變並接受改變,我們永遠不知道人類的終點會怎樣,就好比我們常言計劃改不上變化。

  其二,智能化。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人有主觀能動性,動物會被迫式的學習,但人更多的會主動式去應對,作為食物鏈的最頂端尋求最佳生存方式。智能化可以算作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風向標,好比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然後到目前的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社會的思想、生產力都遠比之前更開放、先進,但對於人類的慾望來說還不夠,智能化講究的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再次升級、解決原來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現在的人工智能覆蓋了幾乎所有行業:吃住行游購娛。我們經常會聽到能用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其實我想還有一句源於人類惰性且與其媲美:在比特世界,能越簡單越容易越好。智能化有一方面就是減少了人力的投入,解放了生產力,對人類思想也是重大變革。所以,智能化的社會要求我們對知識的再次創造,甚至顛覆性嘗試。

  其三,流動與融合。人類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所以團隊協作生活、思想交流都是最基礎的需求,無種族語言地域年齡性別等隔閡,都會多多少少產生交集,尤其在物慾橫流的今時今日。流動與融合是一個趨勢,各種國際性或者行業性組織、協會的成立,甚至多民族多文化跨地域的國家的成立都是這種趨勢的體現。流動與融合所要告訴我們的是願意去接受更多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洗禮,同時也要學會辨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知識碎片化時代,重疊性信息、無價值信息對時間等資源的霸佔浪費,虛假信息對BVR(信念、價值觀、規條)的歪曲。

  其四,共享。在物質貧乏的原始社會,我們常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來獲取想要的東西,我們稱之為價值交換,即使在現在這種方式也一直存在而且必將一直存在,這也可以理解為如果成本存在那麼免費就永遠不存在。在這裡所講的共享,更多的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無論是從信息的透明化程度上或者生產力的解放上來講,現在的所有能利用的有形的或者無形的物質都能更物盡其用,比如現在火爆了的共享經濟下的產業,禮義廉恥中講到了一點浪費可恥的節約意識,大自然是豐饒多汁的,但並不代表人類能無限制的截取。資源終將匱乏,共享所要告訴我們的則是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可持續發展,我們預測不到百年千年萬年以後的人類走向何方,但我們至少能保證下幾代人類能夠安居樂業。

您正在瀏覽: 讀《必然》有感1000字
網友評論
讀《必然》有感1000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