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大學生入黨 學生幹部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一)

  益強小學 孔慈敏

  對於我來說老師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應該是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能對英語學習持續保持着興趣、樂學、學得好。選擇暑期看看哪一本書的時候,跟隨着感覺走,選擇了魏勇老師的《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看完突然覺得自己的課可以提高的空間還很大。從教12年,我也一直努力地備課、上課,想着法子讓自己的課堂有趣點,所幸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所以我的英語課基本上孩子們還是喜歡的,但是我卻沒有更深入的總結去思考,孩子們喜歡是喜歡在哪個地方了。12年來,有過不少自我感覺還不錯的課堂設計,上過不少公開課,每每上課前總是一番思考,備課時更多的是為了要把這一節課上好而去備這一節課。只有學會總結,路走得才能更遠更寬。

  書中總結說"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教師要以真實的自我跟學生相處,選擇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需要跨界,要設計好的問題"這讓我回想起剛畢業為師的那兩年,因為實習是在高中進行,所以出來工作時到小學任教,小學課本上的知識內容簡單到讓我覺得一節課40分鐘實在太長了,我不知道要怎麼在教室裡面對着小猴們打發這漫長的時間。還記得開學的第二個星期學校英語科組的同事們就來聽我的課,好緊張,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上,硬着頭皮在課堂上帶着孩子一個單詞讀了快5分鐘,一篇課文好幾個單詞,我帶着孩子就一直在那念,終於等到下課了,感覺科組同事們都要吐了。也正是因為這節課,學校開始安排我去觀摩學校其它英語老師的課,通過觀課我開始學習英語教學的5步驟,了解到原來小學英語是應該這樣教的,應千方百計的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跟隨老師的思路動腦、動嘴、動手。孩子們喜歡遊戲、喜歡錶演,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點,適時的創作表演的機會。不同老師上課的風格就很不一樣,我開始思考我自己可以怎麼上。一開始還是無從下手,於是就從模仿開始,模範自己喜歡的某個老師的上課風格,方式,慢慢地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方式,真正開始了小學英語的教學生涯。選擇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課堂上教態更加自然,教學可以更遊刃有餘,同時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

  "課堂是拆圍牆、開窗戶的工程。好課要讓學生滿腹狐疑, 要給學生驚喜!"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它當成一個工具,用來交流在情境中進行英語學習是最有效的,但英語是我們的第二語言,作為英語老師我們應該更多給學生創設與真實生活相關的語言情境,課堂上應當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去練習英語,學習英語。語言的學習很枯燥,培養學生們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需要英語老師經常在課堂上涉及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給同學們帶來新鮮感,帶領這學生們走入英語閱讀的世界,探索不一樣的領域。

  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需要我們從認識上去改變,從行動上去磨練,從實踐中去總結,從反思中不斷去完善。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自己的課,因為自己愛上講英語,喜歡上學英語,這是我的一個願望,我也將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不斷地努力,與學生們共同成長。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二)

  為什麼我要教這些給學生

  暑期告別校園的最後一晚,去圖書館走走,在卷帙浩繁的書籍前,不曾想會留意到一本書——《用思想點燃課堂》,匆忙翻閱也留下極深印象,回來后網上竟然無貨,衝著著者就買了另一本——《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

  單看書名,似乎是課堂教學技巧的彙集,有點淺薄了。不過開卷以來,果然沒有辜負我的期待。

  著者魏勇老師是一名歷史老師,閱讀這本書,能看到許多歷史學科資料和大家身影,錢穆、茅海建、黃仁宇、哈耶克、托克維爾,但竟然也活躍着許多其他學科的影子,如竇桂梅老師所講的《晏子使楚》,《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司湯達,孔子和《論語》,甚至是詞人謝榛,詩人海子,對《南方周末》的評價,以及康德、波普爾等人濃厚的哲學思辨。著者汲取豐富的學科養料,有着廣博的視野,植入自身思考,傳遞出的對教育的認知和做法,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一

  一位歷史系教授在報上說,"一個好的歷史老師講故事,一位差的歷史老師抄黑板".那麼,這位歷史老師採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穿插講述了許多案例和故事。

  比如,教育的本質。動物世界的獅子攻擊牛群卻敗於看似弱小而懂得合作並傳授道理給後代的人類,教育就是分享前人和總結自身的智慧,通過一定的計劃,有組織的傳遞給後人,"教育是為了讓我們的後代能夠活下去,活得好,還能夠再進一步發展",那麼,教育首先就不是填塞,教師不再是真理的壟斷者,知識的控制者。

  又如,教師應該教什麼,應該是將教育的本質和學科的目的結合起來思考。曾經我們接受的模式相當於信息複製,然後拷貝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了儲備硬盤,而今天的教學要着重強調"去幫助學生髮展這種處理複雜的學科信息的能力,從而產生創見".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故事"傳遞的可讀性極強,因為它們絕不僅僅是原生態的事件本身,更承載着對教育真摯的思考。

  二

  出於自身理解能力和擇書偏向,我向來是對正襟危坐的專業名詞,盛氣凌人的學術概念,擲地有聲的教學理念是內心景仰但近鄉情更怯,可遠觀卻難親近焉。所以,對生髮的出來的教學經驗,就別有一種親近感。

  那麼著者基於長期的深耕細作,講出許多雖樸素然擲地有聲的獨到見解。

  "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曾是學生",當初我希望老師怎麼做,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就怎樣做。此外,"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把書本世界和學生的經驗打通,既激發興趣又能真正把教育教學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素養".

  我們曾經都是學生,而學生的世界,和老師認為理所當然的,並不一樣,只是我們都在變成老師的過程中,忘記了原來的樣子。這種從學生經驗的視角進入教學,不同於傳統的課堂與現實的分裂,與教育的本質更為貼近。可現實是當我們想到學生的經驗世界時,僅是為了激趣,當我們傳授知識時,就在遺忘經驗世界。

  文中著者幾次都引用到傑克·倫敦的話:如果一篇文章不能使我感到額頭被猛擊了一掌,我還讀它幹什麼!所以著者也一再追求課程的"侵略性",如果學生上課的時候,感受不到驚喜,上課還有什麼意義?"課堂中要有一些出乎學生意料、又能夠讓學生感覺很有收穫的東西(他可能在課前想到了一些,但是沒有老師在課堂上講得那麼深刻),或者學生壓根就沒想到,結果老師給了他一個前所未有的想法、觀念,或者挖掘除了學生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一種深深隱藏在心底的想法和觀念,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和說服力".

  上課要給學生驚喜,"對學生最大的尊重,應該是在課堂上給他驚喜;對學生最大的輕視,就是在課堂上表現平庸".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生命力,課堂就是和師生一起做一次精神上的旅遊,若無法帶領學生領略到旅途中的"奇",只是讓學生蒙了眼睛牽着繩索走一圈回到原地,他什麼也沒看到,所有的路都是一樣的走,甚至覺得沒有風景,有一天即便解開了蒙眼布,他已經錯失了最佳欣賞的時光和心情,所有的美麗在他眼中都是空白,或者黑暗,他不曾領略過美,又如何讓他尋找和發現出什麼是美。

  三

  和同為歷史名師的袁騰飛老師相比,臨時生成的機智和幽默,著者認為自己更為遲鈍。不過,廣泛涉獵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方面的書籍,他提出的觀點和說出的道理都有知識背景和思維邏輯的支撐,能讓人感覺到他的論辯話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深度和創見可見一斑。

  針對目前幾近完美而稱上是"優秀"的公開課,著者獨樹一幟,"不精確的課堂才是好課堂","課堂不是教師自我展示的舞台",當今的課堂仍然是教師主掌的課堂霸權,這樣的聲音發人生省。面對着教育中的一些相當機械和教條的改革,忽視了人的複雜性和學科或課程內容的差異,著者喊出"有時,講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的確,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普世化,更沒有唯一正確的教學方式,只有向最合適的教學方式的不斷切近。

  著者也隨波逐流地教了十幾年畢業班,也曾乏味和沮喪過,如果僅僅是幫助學生考取好的學校,教書也只是謀生的手段,必須自己去賦予教師工作的意義,這個意義,實際是在探尋教育的本質。

  因而,書中尤其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本身,面對新的信息時,既不輕易的肯定它,也不要輕易否定它。教師是要幫助學生建立開放的系統,能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後作出自己的判斷。

  這樣一位歷史老師,會鼓勵學生不斷發現教科書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教學生面對陌生信息時,即便是教科書,"下意識的懸置批判",在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之前,習慣性地去尋找足夠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看法,也許不一定正確,但一定是合理的。

  讀罷此書,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我要教這些給學生",我們過分注重學科具體知識的傳授,經常自己也無法說服自己為何而教,忘記教育有更加深遠的目標,這個一定是書本上搜索不到的,是不能複製給學生的,正如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里所言: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勵人們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發號施令。你應該做的是,教會人們去渴望大海的寬廣無邊和高深莫測。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三)

  文陳艷梅

  學生最喜歡聽哪種老師講課呢?

  筆者認為:第一,風趣幽默;第二,老師在課堂上能給學生們一種新的東西,讓學生們感覺意外,讓學生們感覺腦袋被拍了一下,"哎,我怎麼沒想到呢?"老師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某個道理或觀點很妙、匪夷所思,但是又在情理之中,這就是驚喜。

  通常很多學生衡量一個老師好不好,都是以"風趣幽默"為標準的,所以風趣幽默的老師一定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學生喜歡老師,就一定會喜歡老師所教的課。

  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魏勇老師逐漸發現,想要學生喜歡聽自己的課,自己就必須從學生的經驗出發來跟學生對話。即要在書本世界和學生的經驗世界之間,搭建一座橋樑。通過橋樑把歷史與現實有機地聯繫起來,讓學生充分理解歷史,走進歷史的天空。

  無論是哪個學科,如果能藉助"橋樑"把書本世界和學生的經驗世界打通,那麼,既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自我去探究,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才是真正地把教育教學當中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素養。

您正在瀏覽: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
網友評論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