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紅利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社交紅利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社交紅利讀後感(一)
因為公司要轉型到移動互聯網,所以五月就從京東買回這本書。因為工作太忙一直到8月才開始讀。初拿到《社交紅利》這本書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腰封真結實",用紙頗為上乘,好多大V的傾力推薦,甚至包括開復老師。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另外,讀《社交紅利》採取了一種和我以前讀書不一樣的方法,以前是當天累了就不看書或者看多少沒有計劃,完全看心情。這次硬性要求自己每天必須看一章,不管那天事情有多少,時間有多晚。我發現有計劃看書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也容易定下心來。結果用了五個晚上的時間就把《社交紅利》讀完了。
其實書中並沒有對社交紅利進行定義,只是在推薦序中對紅利進行介紹。所謂紅利多指人們在資本市場投資或者生產中獲得的額外收益。所以我理解書名《社交紅利》的意思就是:從社交網絡中獲取額外的收益,這收益可以是產品銷售、品牌推廣、用戶調查、或者是其它的流量變現方案。
讀完全書,並沒有多少驚艷,書中記錄的內容大多就是我們平時談論的。個人覺得以下四句話很受用:
1. 讓信息在關係鏈中流動,收益=信息×關係鏈×流動;
2. 媒介權力返還給普通用戶;
3. 社交網絡中充沛流動的是情感/情緒、利益;
4. 互動是血,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激勵,千萬別用水軍。
社交媒體或社交網絡中,關係鏈即傳播渠道。
一、媒介權力返還給普通用戶
應該告別簡陋的粉絲數和轉發數了,升級微博營銷價值觀。新浪微博由於新浪的媒體基因,KPI一直在強調粉絲數和轉發,關係方面都過於重視大V和媒體,忽視了普通消費達人。
需要利益撬動的大V和媒體關係,其實並非品牌真正可以依託的關係。普通消費達人,即真正消費者中的意見領袖,他們才是品牌可以依託的、免費的、品牌營銷永動機,另一方面他們是危機公關時的"品牌御林軍",他們會無怨無悔地捍衛品牌。
二、信任與情感,決定傳播渠道的寬度和長度。
"社交網絡中充沛流動的是情感、情緒、利益",除了像社會化事件營銷中,把握"廣告式概念"和"社會化創意",促成病毒式傳播;日常內容營銷、日常互動時,重視普通消費者的利益、情緒,形成與他們的信任和情感關係,也很重要。
單次傳播或多次傳播中,如果有信任和情感,消費者會樂於傳播,形成傳播鏈;其次,如果有信任和情感,消費者會樂於二次創作,在傳播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並用自己的語言,提高傳播的效果。
另外書中建議商品定價在100-200元區間時,客戶的投入與收益會成正比
三、互動是血,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激勵,千萬別用水軍
這種互動,品牌應該早做,現在是雪中送炭、乘虛而入!等到所有品牌都開始重視互動時,那時又要爭奪消費者的注意力。
水軍就像鴉片,現在用起來很爽,但是會麻痹營銷人的感官,讓營銷人再也不會普通的互動。更何況當第三方監測工具和服務發達后,水軍將會無所遁形。
正如書中所說——"你的好友即整個世界",我們都活在關係鏈里,那麼,一款真正的social game應該有非常好的好友互動,重視好友關係,而且選擇採用現有社交網絡賬號登錄,這樣用戶轉化與留存大幅優於自建賬號體系。
互動是最好的經營。互動及互動帶來的流動性是珍貴的,也是稀少的, 同時互動會增加信任的傳遞。同時微信購物的典型的周四曲線,其次是周五。另外微博發送的時間是早10點和下午三四點效果最佳。
電子商務部:張麗
2014-8-18
社交紅利讀後感(二)
韓金輝 物聯網安防俱樂部
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了《社交紅利》的作者徐志斌老師,有人推薦該書,對於剛接觸互聯網的業外人士是很好的讀物,"十一"期間拜讀後,有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關於幾個概念
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節點以及大節點,在見面的過程中,談到這個概念怎麼解釋,徐老師表示:節點,可以認為是一個人於關係鏈的連接,就像是漁網上的各個結一樣。而大節點,則更強壯,能影響的人與領域更為直接。所以簡單說,是粗大、強壯。用"大節點",意在表明在一個特定領域、範圍對其他好友的影響的能力。(來自郵件回復)後來百度的過程中,發現節點與結點在計算機中的概念也是混亂的,為幫助廣大工程師正確應用"結點"與"節點",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陳水福教授專門對此進行研究、分析和對比、論證,結論如下:
(1)"結點"是一個力學概念,是在結構的簡化力學模型上根據分析需要所設置的特徵點或計算點,它可以是構件的連接點,也可以是構件的支承點、末端點或者人為的網格劃分點、自由度布置點等;此時"結點"對應於英文中的"node"或"nodal point".結構計算簡圖中的桿件連接點一般也可直接稱為"結點",此時對應於"joint".
(2)"節點"是一個物理概念,是對實際結構中一個"節段"與另一個"節段"的物理連接區的統稱,如混凝土結構中的樑柱節點、鋼結構中的焊接節點等。節點有其具體形狀或功能,需要連接構造或節點詳圖。"節點"在英文中一般用"joint"或直接用"connection"表述。
(3)結構分析中,在簡化的計算模型上與物理"節點"對應的部位一般都要布置"結點",或者說"節點"在計算簡圖中是一種自然的"結點",故兩者的使用範圍存在較大重疊。
(4)"結點"與"節點"的概念和用途是有本質區別的,在英文中因詞彙不同,不易混淆;但在漢語中,因兩者讀音完全相同,且使用範圍存在重疊,故很容易混淆。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結"作動詞用的含義是"在條狀物上打疙瘩或用這種方式製成物品";作名詞用時是"條狀物打成的疙瘩",如繩子打個結,蝴蝶結等。顯然,這個"結"可以是具有某種功能的疙瘩,如"死結"、"活結",也可以是並無明顯功能而只是做個記號的"結".可見,漢語中"結"的本意是在原本為一個整體,或者並無明確分割特徵的條狀物上打疙瘩或做記號,它與將幾個分離的東西連接起來並無直接關聯。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與客觀事物描述相關的"節"的含義有兩條:一是"物體各段之間相連的地方",如"關節"、"竹節"等;二是"用於分段的事物或文章",如"兩節火車"、"第三章第八節"等。顯然,漢語本意的"節"都是物理或客觀存在的,而且有較明確的形狀或功能。(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陳水福教授《論"結點"與"節點"的區別和聯繫》)
參考陳教授以及《現代漢語詞典》的觀點:"節"字在漢語中來源於竹子的分節,節點是分段方式,是當實體的容量超越發展的時候一種增加容量的方式。而結點是一種彙集,不論是"死結"還是"活結",都是不同實體或同一實體的不同部分的匯聚。計算機術語中還有一個常用術語"端點",如果將這三個詞一起來理解就容易的多。
"端點"是起止點,起止點中間的稱為"節點","端點"也是節點的一種特殊存在形式,而不同實體的"節點"匯聚就是"結點".在互聯網社交中,用戶以及大V都是一個端點,匯聚了很多屬性,對某一屬性的不同層次劃分點就是節點,而更多用戶與大V一致屬性的匯聚就成為結點。節點是分層的方式,量變到質變的點就是典型的"節點",結點是分類的方式,喜歡音樂或者喜歡體育,那麼音樂或體系就是不同的"結點",當喜歡某個歌手,就是基於音樂"結點"下的"小結點".
因此,建議書中的節點應為"結點".
計較這個術語有意義么?有一個名詞叫:溝通的障礙,就是你明白每個詞的意思,但是當他們連在一起你卻看不懂,而語義歧義是最大的溝通的障礙,一句簡單的話,懂你的,淡然一笑,不懂你的,可能就吐槽、罵人了!
服務經濟與知識經濟
書中開篇採用"信任背書"這個話題,掀開了"社交紅利時代開啟"的紅蓋頭,而用社交紅利=信息×關係鏈×互動這樣的關係式來表達,似乎與"信任背書"沒有任何關係?.本質上來看"信任背書"就是三個因素的結點,同時處於三種元素之中,也是網絡社交的基礎。而大V也是"信任背書"這一背景形成的特有現象,那就是基於陌生社交過程中,經過平台以及用戶不斷認證的專業人才。這也是社交平台認證機制的基礎,也是未來組織發展的基礎,就是只看能力,任何認證機構的認證也比不過離散用戶的自認證!這種認證"純粹的"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簡單的就是因為做的——好!
不論大V也好,草根也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足夠的專業、專註。這也代表着有服務經濟(客戶需求)向知識經濟(需求引導)的升級,大帳號的"信任背書"的本質是導購!這種導購是無利益關係的,因此更顯得發自本心,推薦的原因也簡單的是因為大帳號簡單的認為——好!在傳統廣告中,明星的代言行為也是潛在的導購行為,但是這種是存在明顯的商業利益的行為。在社交盈利模式出現后,大V們的商業價值出現,廣告也成為社交的廣告來源之一,但是草根出現了分化——自營銷。這也是很多商業平台的產品資料越做越詳細的主要原因。書中很多案例,都在不斷描述這一現象:高端品牌手錶等。
2014年初,一篇《100個銷售代表抵不過一個總編》的文章在熱傳,強調:"內容驅動產品"的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領域,一個優秀的總編足抵100個優秀的銷售代表。這就是從服務經濟向知識經濟升級的典型,由用戶原來的"我要買"升級為"我為什麼要買",最後實現的就是"我為什麼要買你的商品或服務".支付寶商戶事業部總經理錢乙解讀目前的O2O業態中的觀點認為:O2O的本質是回歸商業價值;O2O不是電商,而是生活服務。本質來看,社交紅利很大一部分也基於O2O的輕應用,所以引用錢乙的觀點,基於社交的"回歸商業價值".
"社交平台"已經引發商業行為,也是平台價值的回歸——信息的匯聚與發散。平台本身是對信息的存儲、計算、管理,這就是"雲服務",而信息的生產是"端"——媒體組織平台、企業平台、個人平台等。在市場供求關係理論中,促進社會發展的就是需求的差異化,以及同質化競爭的優勝劣汰,平台的內容豐富后,形成了更加激烈的競爭,在用戶的爭奪過程中"我為什麼要買你的商品或服務",就成為了各類平台的主訴求,"內容驅動產品"也就順理成章,也意味着"回歸商業價值".
社交中的六度分離理論
196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分離"理論。簡單地說,該理論認為在人際交往的脈絡中,任意兩個陌生人都可以通過"親友的親友"建立聯繫,這中間最多只要通過五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2011年12月5日,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和米蘭大學共同宣布了他們關於六度分離理論的新研究成果:他們已經確定世界上任何兩個獨立的人之間平均所間隔的人數為4.74,稱為"四度分離理論".(我沒有想明白,中間間隔五個人和平均間隔人數為4.74有什麼區別,數學的四捨五入有問題么?)有人把世界65億人開了7次方根,結果是25.2257,從不科學方式說,我們每個人只要認識二十幾個人就可以滿足此理論。但是事實上,在人際關係管理中,在一段時間內,與你關係真正密切的可能還不超過20個人!
巧合的是,中國飲食文化層次性結構理論也分為五層:第一層"果腹層",第二層"小康層",第三層"富家層",第四層"貴族層",第五層"宮廷層".中國傳統文化多以"五"為分類數量,例如:五行、五臟、五官、五體、五味、五色、五志、五常等。這其中有什麼奧妙?
六度分離理論是不是可以解釋更多的社交現象?該理論對社交現象有哪些影響?期待在徐老師的新作中看到相關的論述!
個人水平有限,就想到這些,希望同仁批評指正!
相關範文
- ·歐亨利讀後感
- ·泗交紅葉
- ·社交網絡觀后感
- ·社交禮儀講座策劃書
- ·社交禮儀培訓心得
- ·失敗原因:社交能力差待遇要求高
- ·讀《請放下你的社交愛情》有感
- ·社交軟件fb與我
- ·大學生社交網站創業計劃書
- ·社交協會創業講座活動策劃書
- ·社交禮儀文化主題團日活動策劃書
- ·四年級寒假讀後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小學生寒假讀後感作文:《綠山牆的安妮
- ·童話讀後感:《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讀後
- ·教育專著讀後感:《我的教育理想》讀後
- ·教育方面的書讀後感:《好教師就是好教
- ·秋天的懷念讀後感|秋天的懷念讀後感6
- ·教育方面的書讀後感:“教育需要擁抱的
- ·兩學一做讀後感:《把信送給加西亞》讀
- ·2013年暑假讀後感:可怕的巧合讀後
- ·寒假讀後感作文|《蘋果樹上的外婆》讀
- ·《第七條獵狗讀後感》讀後感600字
- ·500字讀後感:《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 ·《解讀後現代主義》讀後感
- ·鹿和狼的故事讀後感
- ·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後感
- ·《做懂孩子的父母》讀後感
- ·小學生《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
-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
- ·《六項精進》讀後感
- ·《狗牙雨》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