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社交網絡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社交網絡觀后感(一)
The Social Network
1.
You”re not an asshole,you”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我思考了很久,這句話到底是一個陳述還是一個諷刺。
馬克絕不是一個賣友求榮,專門盜取他人創意的混蛋,從頭至尾,他只是一個天才的程序員,一個SAT1600滿分智商可能高達200總是能很快的發現事物本質的哈佛大學學生。這看起來很酷,但是如果在他這麼多優勢的後面加一句‘他從來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之後,你會發現這將是災難性的。
於是這個改變世界的Facebook建立的原因竟然是馬克的女友的一句"You”re an asshole",當然這絕對是一句氣話,那時的馬克還只是一隻人畜無害的正太而已。但是沒想到這句話卻成為了一個魔咒,就像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裡面的主人公俄狄浦斯一樣,成為了英雄卻最後才發現自己弒父娶母。少不更事的馬克最後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卻背叛了他最好的朋友而且官司纏身。
但是我還是不認為他是一個混蛋,他只是單純的想讓Facebook變得更好,他選擇了SEAN而不是愛德華多是因為SEAN在這方面確實很Awesome.他選擇了50萬的風投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來看50萬的風投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風投讓他迅速成功了,也許愛德華多也能讓他成功但是可能會慢點。但是他並不知道風投會帶來稀釋股份的後果,他只是一個程序員而已,他不懂經濟。而恰恰這類事情應該是愛德華多來處理但是他卻粗心大意。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假如馬克知道這一切,看到了隱藏的陷阱,他還會背叛他的朋友嗎?事實是馬克一直把愛德華多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而他說這話的時候卻發現愛德華多早已離席並最終換來一句冷冷的"I was your only friend."
在社會價值方面,馬克賺得滿腹盆溢,Facebook成為全球最大的sns,註冊用戶超過5億,Facebook直接改變了我們的交流習慣,這些東西足以將馬克載入史冊,但是在個人價值方面,馬克卻輸得一塌糊塗,除了錢還是錢,沒有一個朋友。
I have 500 million fans around the world,but the only one who I used to care never add me as a friend.
因此這既是一個陳述也是一個諷刺。
我想這樣說這句話可能會更合適。You”re not an asshole,you”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make Facebook perfect.
2.
當一個人動不動就能擁有幾百一千個"好友"時,朋友 到底意味着什麼?當人際交往越來越變成單方面的展示與觀看時,我們是不再孤獨還是越發孤獨?
當我們跳出急劇戲劇性的故事本身,開始靜下心來思考的時候,這才是大衛芬奇想看到的,這也才是整部電影真正的精華所在。
不管你承認與否,Facebook和Twitter都在改變我們的交流習慣,回想一下,假如現在我們想認識一個人,我們會怎麼辦?我們還會走上前去像別人查你戶口本一樣的自報家門說"你好,我叫XXX,性別X,年齡XX,哪裡人,幹什麼的,等等等等,然後一句,我想認識你。"嗎?,現實的情況是我們很可能會說,我QQ是XXXXXXXXXX;加我校內,我叫XXX;加我微博,地址是XXX.
我不能對此下一個定論,說這個東西就一定不好,或是怎樣,但是情況確實不容樂觀,我們都不能下一個定論是因為互聯網本身就還在發展,而且它會繼續變成一個我們誰都沒有見過,誰都無法想象的洪水猛獸。
Facebook確實阻礙了我們的交流,而且,它會上癮,我們一天在微博和校內上會有多少次的Refresh 這已經成為一種現象,故中國有刷微博,刷校內一說,這一個‘刷’字,是很能說明問題的,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要刷新。這絕不是叫獸的網絡毒品說,我想,我們之所以刷新是因為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寂寞,而這種孤獨,與我們被改變了的交流習慣有着很大的關係。
Facebook代表了有時候我們想要被留意,想要被認可,但是這是不是從某種角度上反映了我們人與人之間雙向溝通的缺失。
由此便產生了整個TSN中最後的同時也是最經典的一個鏡頭,馬克無聊地按着F5等待,或者說祈求他的EX通過他的好友認證請求。這是多麼的可悲,他是Facebook的創始人,而他想要和一個他曾經唯一在乎過的人交流卻需要通過認證。
3.
大衛芬奇與諾蘭
大衛芬奇的眼光從來都是那麼的犀利,當我們還在其樂融融的刷微博校內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他大膽的懷疑了兩種社會價值觀,金錢與社交。而且用的還是現實當中的案例,狠狠地扇了Facebook一個耳光,一如12年前Fight Club里皮特囂張的那句"Run Forest,run."扇了美國夢一個大耳光一樣。
天馬行空的Fight Club讓世界毀滅,影片上映之後紐約的報紙公然寫道這是一部反資本主義的電影,芬奇更絕,他直接把那張報紙剪下來然後裱在自己的辦公室里。
這就是大衛芬奇,一點都不給社會面子。
相比之下,諾蘭想要表達的就要模糊很多,這點在他最近的兩部電影TDK和Inception中體現的尤為明顯。TDK對於正義與邪惡的看法到達了一個很深的深度,但是到最後他還是沒有給出自己的答案,因為也許本來就不存在一個答案,Inception里也一樣,最後旋轉的陀螺如果細想一下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當然這不是Inception的重點,它的價值在於別的方面,2010年雙向性結局的典範是萊昂納多的另一部片子《Shutter Island》。
諾蘭的風格就是這樣,自由想象的空間遠大於他自己的構建。諾蘭的影片會將人引入一片黑暗之中,隱隱約約閃現着虛化的輪廓,你看不清任何東西,因此你會去猜想。而大衛芬奇會將你引向一片草原,讓你茅塞頓開,因為他想要表達的比諾蘭的更清楚,但同時也隱藏的更深。
好萊塢新片《社交網絡》觀后感(二)
10月1日晚,我專程看了第一天在全美公演的好萊塢新片《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當我買票的時候只剩下了最後的15張,等我過了一會兒進場的時候,那間至少容納8百觀眾AMC最大的放映廳人頭攢動,已經座無虛席。而這一帶並非大都市的人口稠密區。與其他好萊塢通常產品不同,這部影片似乎缺乏戲劇性,而幾乎全由對話組成。然而,整兩個小時的放映過程中,年輕男女為主的觀眾,相當共鳴,笑聲不斷,結束時,甚至掌聲雷動。
這部由大衛·芬奇導演,傑西·艾森伯格主演的影片描述的是社交網站霸主Facebook創始人美國青年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創業最初階段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以其貌不揚不拘小節電腦獃子的形象出現的扎克伯格與一位女學生長篇交談,結果不歡而散,但啟發了前者的靈感。接着,在哈佛學生宿舍里,心理系新生的學生扎克伯格因不滿當時大學當局拒絕公開附有學生照片和基本信息的花名冊,便以黑客的手法,入侵學校電腦的數據庫,"竊取"了其間內存的學生照片,並將它們置於親自設計的網站上,隨即點擊量超過了2.2萬次。校方對其行為非常不滿,專門成立調查委員會,進行冗長的聽證會,後來對他給予了一個"留校察看"的處分。
影片表現了扎克伯格與他的兩個室友莫斯科維茨和休斯,以及其他有關人士,在創建了Facebook網站中的一些挫折、風險、衝突,甚至背叛。最初他們用一周由扎克伯格為主編寫了Facebook的網站程序,並將網站定位為哈佛校友的溝通平台。2004年2月,Facebook正式對外推出,先是佔據整個哈佛校園。兩個月後,它又橫掃了所有常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學校。僅10個月其註冊人數已經突破了百萬。後來扎克伯格與比爾蓋茲的經歷幾乎一樣,選擇從哈佛心理學系退學,專心營運Facebook網站,最終獲得巨大成功,成為擁有69億個人資產,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而Facebook也成為擁有全球近5億網民,僅次於谷歌與微軟的第三大霸主。
影片對扎克伯格的天才特質以及人性弱點刻畫可謂栩栩如生,還從各種角度相當貼近地反映了世界最著名學府--哈佛大學校園生活的一些側面,甚至吸毒、性紊亂、病態人格等隱秘的側面。不過,影片的"邏輯連貫性"似乎不強,給人有斷斷續續的過於零碎的感覺。
本片的原作、編劇與導演全為美國大腕。原作是本·梅茲里奇出版的新書《意外的億萬富翁:Facebook誕生史,一個關於性、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此著者先前還有一部作品《戰勝莊家》曾改編為電影《21點》,而風靡全球。編劇為亞輪·索爾金,他成功的劇本有《查理的戰爭》和《白宮風雲》等。曾執導過《七宗罪》、《搏擊俱樂部》、《十二宮殺手》以及獲13項奧斯卡提名《本傑明·巴頓奇事》等有名影片的大衛·芬奇擔任本片的導演。而製片人則是由《老無所依》和《革命之路》的製片人斯科特·魯丁與邁克爾·德魯卡,以及奧斯卡影帝凱文·斯貝西聯手擔當。
我想,從第一天的盛況來看,這部影片一定叫好又叫座,必將熱映而紅透。
偉大的成功沒有偶然的-《社交網絡》觀后感(三)
隆重推薦美國去年十月上映的影片《The Social Network》(社交網絡)。是一部覆蓋創業,訴訟,創新,合作夥伴,互聯網,情感和事業糾結等各個方面不可多得的好片,也是我近幾年來看到的除了《阿凡達》以外最值得看的影片。該片贏得三項奧斯卡大獎。昨晚一氣看完,十分感慨。有幾點感受與大家在下一一分享。
觀后感之一:該電影是從Ben Mezrich的書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偶然的億萬富翁)改編的劇本,可我認為Mark Zuckerberg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因為:1)他有成功創業者必須要有的激情,他的激情感染了他周邊的人;2)他對所乾的事業非常執着,絕不輕易放棄;3)他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反映在他聽到Winklevoss雙胞胎的想法后迅速發現了其商機,他在知道他追求的不在哈佛就讀的女友Erica並不知道Facebook后馬上想到要將Facebook擴出哈佛;4)他有超人的智商和技術能力;5)他有快速的判斷和果敢決策的能力。
觀后感之二:Nepster的創始人之一Sean Parker對Facebook的成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1)他提高了Zuckerberg的視野,讓Zuckerberg從百萬的計劃到有了打造十億級企業的夢想,夢有多大事業才能有多大;2)他幫助Zuckerberg堅定了不馬上開展廣告業務的決策,因為失去了‘酷’就失去了顧客基礎;3)他說服了Zuckerberg搬去加州,將這粒種子放到了最適合創業的土壤;4)他提出將TheFacebook改為Facebook,簡單易記,便於推廣,且可脫出哈佛的小圈子。
觀后感之三:聯合創始人Eduardo Saverin成為企業發展的包袱而不得不被Zuckerberg,Parker,和VC遺棄。主要原因有:1)他短視,只看到收廣告費得到短期利益,沒意識到損失的是對潛在顧客的吸引力;2)他心胸狹隘,嫉妒Parker的加入而沒看到其所帶來的巨大價值;3)他法律意識欠缺,如此重要的融資合同,自己沒細看也沒請律師審閱就簽署,他被稀釋到底更多是他自己的責任,也只能博得同情;4)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早期需要錢時他投了資,但他不配做Facebook的CFO因為他連Facebook的基本功能都一無所知。
觀后感之四:1)互聯網世界速度就是一切,比別的都重要;2)Nerdy people有自己的情感,只是和別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3)請好律師的錢不能省,否則結果總是虧的更多;4)頂尖的VC是極為敏銳的,他們知道人是最重要的並知道誰有價值誰應拋棄;5)偉大事業的成功需要極度的激情和投入。
相關範文
- ·大學生社交網站創業計劃書
- ·社交紅利讀後感
- ·社交禮儀講座策劃書
- ·社交禮儀培訓心得
- ·失敗原因:社交能力差待遇要求高
- ·讀《請放下你的社交愛情》有感
- ·社交軟件fb與我
- ·社交協會創業講座活動策劃書
- ·社交禮儀文化主題團日活動策劃書
-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網絡道德教育抵制
- ·網絡真人樓明賢(南寧仙女/網絡採訪)
- ·網絡,網絡
- ·網絡情緣——獻給網絡中人
- ·《網絡媽媽》觀后感
- ·網絡媽媽觀后感
- ·黨的十八大精神青少年網絡宣傳片觀后感
- ·《網絡安全百家講台》觀后感
- ·網絡少年讀後感
- ·黨校學習影片觀后感:《甲午大海戰》觀
- ·法律電影觀后感:“中國法庭”觀后感
- ·網絡維護簡歷模板
- ·網絡求職簡歷製作及投遞技巧
- ·網絡履歷:新世代語言符號請stop
- ·網絡研修培訓心得體會
- ·網絡維護簡歷模板
- ·網絡簡歷“出挑”七法
- ·新教師崗前網絡培訓學習心得
- ·計劃生育網絡建設經驗交流發言材料
- ·網絡求職小秘方
- ·我的鑒定--計算機網絡
- ·網絡履歷新世代語言符號請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