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東方主戰場觀后感

東方主戰場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東方主戰場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東方中國夢

  東方主戰場觀后感(一)

  《東方主戰場》是一部代表國家觀點、國家立場的作品,該片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確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重點項目,首部全景展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歷史地位及其貢獻的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

  可是忘記的是仇恨,但是不能忘記的是歷史。《舊唐書?魏徵傳》中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同文化一樣深植於民族的血脈。源遠流長,從過去跨向未來。勿忘歷史亦是中華民族殫盡竭慮、不屈向前走向繁榮昌盛的源動力。我們需要用影像銘記過去,傳遞精神,樹立不朽。

  今天,盧溝曉月,橋下流水盡顯明媚皎潔,橋上石獅掩映月色微光。昨天,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在此拉開帷幕,八年抗戰,國共兩黨攜手共赴國難,國難當頭,豈能坐視。國人用空間換取時間,用肉體贏着子彈同武裝到牙齒的日軍殊死搏鬥。八千里江山,長城內外,國民黨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領導開闢的敵後戰場協力合作,將侵略者消滅在異國他鄉,讓侵略者知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歲月無情悠悠去,歷史有情記功勛。昔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勇士,已是耄耋之年。但是祖國不會忘記昨日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的英雄,今日的兒孫後輩們仍然蔭庇在他們浴血奮戰後換來的和平與自由里,不再會有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唏噓。明天,你們將雄赳赳,氣昂昂的乘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國家和人民的禮讚。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悄然隱去。

  看到這部記錄片,瞬間心中的愛國情結被盪起陣陣漣漪,四散開來,《東方主戰場》氣勢恢宏,翻開這民族抗戰的史詩,厚重的歷史夾雜着民族尊榮感。這些跳動在屏幕的音符,翻山越嶺,潛移默化於華夏大地。祖國雖大,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後輩子孫,應該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守住父輩們用鮮血保衛的土地和不被奴役的自由。

  東方主戰場觀后感(二)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有關抗戰這類重大題材的影視作品正在銀幕上熱播。此時,我看到中央電視台製作的《東方主戰場》第一集《東方危急》,心情難平、激情澎湃。

  該作品充分發揮紀錄片的特點、特色和特長,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其真實性的力量是任何藝術門類難以替代和重演的。殘酷的戰爭真相以及特定人物活動的氛圍與氣質,是難以"演"出來、"導"出來和"編"出來的。

  7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紀念什麼?思考什麼?警醒什麼?歷史與當今的緊密結合,是如此迫切又如此真切。

  第一集《東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閱兵的盛況鏈接歷史滄桑的血與火,站在全人類反法西斯的視角來展現東方主戰場的歷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讓人們看到中華民族不可摧毀的元氣、正氣、勇氣和銳氣。作品靠光影的細節感感動我們,靠歷史的尖銳性感染我們,不是平鋪直敘的文獻羅列,而是用藝術的構思和敘述方法走到歷史深處,走到我們的靈魂深處。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這部作品釋放出來的強大正能量,是對當前泛娛樂化現象的一種反撥,是對拜金至上、遠離信仰的一種喚醒。我深深感受到了這部作品中貫通着製作團隊所付出的心血和激情,感受到創作者執著於使命的跋涉和藝術的探尋。作為一名摯愛紀錄片的老兵,我真誠地向他們致敬。

  因為,《東方主戰場》這部作品,將不僅帶給我們歷史的回憶、回味、回望,更是對現實的回答和走向未來的迴響。

  我期待着追看下去!

  東方主戰場觀后感(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翻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可以清楚看到,在世界範圍的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鬥爭最艱苦、抵抗日軍兵力最多,是名副其實的東方主戰場。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要有兩個戰場,德意在歐洲,日本在亞洲向著世界和平秩序發起挑戰。1931年,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軍民奮起抵抗,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7年,日本又蓄謀發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洲戰場形成。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中國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分階級與民族,在不願做奴隸的怒吼聲中,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開始了一場艱苦的民族解放戰爭。相比較下,歐洲戰事的爆發要晚得多。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而此時,距離中國人民開始抗擊日本侵略者已經過去了8年。

  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在敵後戰場,兩個戰場互相策應,共同抗擊着日本法西斯。"兵民是勝利之本",中國共產黨最廣泛地動員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將日本侵略者牢牢拖在中國戰場,使其顧此失彼,深陷戰爭泥潭。七七事變後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是亞洲反法西斯戰爭的惟一戰場,中國軍民獨自承擔著日本侵略的全部壓力。最多時,日軍將其陸軍兵力的90%都投入中國。日軍在海外戰場損失的287萬人中,有150萬人損失於中國戰場。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DD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可以一直衝向中東",可見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地位之重要。

  毛澤東說:"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在這場世界範圍的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與盟國協同作戰,互相支援,以國際主義精神,共同抗擊着世界法西斯勢力。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進,戰爭優勢明顯。而同時期在中國戰場,日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失敗,死傷5萬多人,中國軍隊取得的勝利大大鼓舞了盟軍士氣。為支持盟軍作戰,中國曾兩次派出遠征軍出征緬甸。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敵,迫使日軍將計劃用於對蘇作戰的兵力投入中國戰場,無法北進攻打蘇聯,使蘇聯得以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同樣,日軍也無法抽調大量兵力投入太平洋戰場,南下計劃不能順利實施。

  中國人民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戰爭中,中國軍民死傷超過3500萬人,按1937年比價,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但是,數字可以統計,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卻無法計算。戰爭中,多少個家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民飽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在大災難面前,中國人民以極大的勇氣和毅力,堅持不懈地進行抗擊外來侵略的鬥爭,堅持不懈地與法西斯反動勢力進行鬥爭。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中國軍民一直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中堅力量。中國戰場的成敗關係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洲戰場的成敗,影響着整個戰局的發展。中國人民以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鬥爭的精神,不僅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也贏得了世界對中國的尊重與肯定,奠定了戰後中國的大國地位。

  歷史不能重來,未來可以開創,經歷過這場氣壯山河、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國人民更加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勛,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萬眾一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您正在瀏覽: 東方主戰場觀后感
網友評論
東方主戰場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