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東方主場》第六集民族血脈心得體會

《東方主場》第六集民族血脈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東方主場》第六集民族血脈心得體會 標籤:東方中國夢 軍訓心得

  《東方主場》第六集民族血脈心得體會

  作為全面表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程的紀錄片,《東方主戰場》第六集“民族血脈”一集的篇幅,對民族危難時刻中華文化艱難傳承、抗戰文化如火如荼作了生動描述。這在“戰爭片”里還是一種具有高度自覺意識的創作。

  抗戰首先是一場殘酷的戰爭,但戰爭所要爭奪的根本和支撐作戰者的力量,是文化。本集對此作了令人深省的敘述。日本侵略者絕不滿足於物質財富的掠奪,他們同時也企圖在文化上“消滅”中國,在偽洲國實施赤裸裸的奴化教育,希望通過強化日語教育、灌輸日本文化、“歸順”日本天皇而達到使中國人“皇民化”的目的。抗戰於是不僅只是戰場上的比拼,更是文化上的抵抗。

  本集中對於西南聯大、西北聯大在艱難條件下的努力遷徙、中國知識分子堅守中華文化的根脈,弘揚、傳播中華文化的自覺,都做了具體可感的表現。一段時期以來,人們將這次中國現代教育轉移視作名人軼事頻出的傳奇,但它的背後其實是一場民族文化的艱苦保存和正義堅持,是對日本軍國主義用飛機大炮毀我中華文明的頑強抵抗,是一次文化長征,也是一種文明傳播的過程。這樣的敘述,深化了戰爭較量的根本要求,豐富了民族獨立的文化內涵,對這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來說,抵制和反抗文化上的奴化,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文明血脈,是每一個有識之士自覺擔當起的戰時責任。

  抗戰自身也培育和發展出戰爭時期的革命和進步文化。這種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現代性傳承,更為其注入了現代戰爭狀態下的新內涵,既是戰時文化宣傳和鼓勵的手段,又對戰後文化建設與發展發揮着啟迪性作用。戰爭時期的革命進步文化,既有革命家們的政治主張和時代要求,也有文藝家們創作的具有精神鼓舞性和藝術感染力的文藝作品。本集當中,以充分的論述和生動的畫面,展現了抗戰時期革命聖地延安創造的抗戰文化,呈現了延安文藝生動、豐富的場景和內容。

  本集選用了十一首抗戰歌曲(包括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兩段京劇)。《黃河大合唱》震人心魄的穿透力,《義勇軍進行曲》令人奮起的主旋律,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對《義勇軍進行曲》的使用更是別具匠心。在有限的篇幅里,竟然呈現了三個不同版本。從《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到美國歌唱家保羅·羅伯遜的演唱,再到現代合唱版本,歷史的流程清晰可見,更凸現了抗戰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自覺走向大眾的作家藝術家,深受人民喜愛的大眾文藝作品,抗戰文化對民族覺醒發揮的重要作用,抗戰文藝激發群眾愛國主義熱情的獨特力量,都是本集中具有啟示價值的內容。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血脈的民族,中國的抗戰一定同時也是一場文化的較量,一次文化的自覺,一種民族精神的彰顯,一種抗戰文藝的弘揚。主動地、充分地將文化、教育、文藝的內容契合到戰爭敘事當中,對戰爭歷史和戰爭內涵進行更加深入的剖析與辯證,在戰爭題材的紀錄片創作中,《東方主戰場》體現出成熟的創作理念。

您正在瀏覽: 《東方主場》第六集民族血脈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東方主場》第六集民族血脈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