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農村教育危機

農村教育危機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pp958

  目前,城鄉之間收入、消費差距正在逐年拉大。而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城鄉教育差距也呈拉大趨勢。據新華網消息,農村人口中低學歷人口的比例遠遠高於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學歷人口的比例明顯高於農村人口。在城市,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人口的比例分別是農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教育差距已經成為了我國城鄉差距中最主要、最顯著的差距。

  城鄉之間巨大的教育差距反映出教育公正狀況的惡化。眾所周知,教育公正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前提。在現代社會,教育水平已經成為社會分層的重要依據,與一個人的就業、收入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和決定性的影響。在財富、權力等社會資源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下,教育機會的均等是唯一可以讓人參與角逐、向上流動的希望所在。教育和因教育而獲得的知識技能,是主導社會流動的重要機制。

  事實上,無論是以前的各項攤派費用,還是農業稅,都不是導致農民貧困的主要根源。農民之所以成為弱勢群體,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教育水平的低下以及各種知識技能的缺乏,導致他們在就業競爭中處於弱勢,限制了他們進入社會主流。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教育在社會分層中具有“篩選器”的作用,它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但在另一方面,教育被視為實現社會公正的“最偉大工具”,它給所有人以向上的希冀。但是,從城鄉教育的巨大差距來看,教育這個實現社會公正的偉大工具,有淪為社會分化的助推器的危險。因為,教育機會的不均等,會通過代際傳遞滲透到第二代、第三代……從而加大社會的兩極分化。

  然而,教育差距和不公的罪魁禍首就是“以城市為中心”的教育政策。長期以來,壁壘森嚴的城鄉二元體制在一切公共資源分配方面都不遺餘力地向城市傾斜,教育投入也是毫無例外地“以城市為中心”。我國的教育投入本來就少,始終徘徊在國民生產總值的4%之下,遠遠低於世界各國5.1%的平均水平。而有限的投入在分配上又存在着諸多不合理之處。從三級教育資源配置來看,高等教育占整個教育經費的比例過高,而且近年來一直上升。而從義務教育來看,城市佔盡優勢,基礎教育投入大多被錦上添花地投給了城市,基礎本來就差的農村學校可謂雪上加霜。2002年,佔總人口60%以上的農村只獲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最終形成了城鄉二元教育格局——城市的教育國家辦,農村的教育則靠教育費附加和各種名目的教育集資轉移到農民身上。稅改費之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籌措以民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縣為主。農民負擔減輕了,但是由於縣財政有限,對於百年大計力不從心,而中央的轉移支付有限,農村教育經費匱乏的困境仍然沒有解決,反而每況愈下。基礎教育階段投入主體的不同、教育投入的不對等,這些因素已經讓農村子女輸在了教育的起跑線上,高等教育階段的門檻設置更是讓農村的孩子處在劣勢地位。全國高考表面上看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於閱卷不統一,錄取分數線和錄取比例存在着諸多不公平。再加上從1996年以來大學並軌,學費增長過快,給貧困地區農村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也帶來困難。

  對於農村、對於農民,不但要減負少取,更需要加大投入,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建設,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對農村貧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同時壓縮高等教育經費比例,讓教育投入向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傾斜。只有這樣,社會各個階層之間才能夠自由流動,並且是良性互動。

您正在瀏覽: 農村教育危機
網友評論
農村教育危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