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學習教育法心得體會-義務教育的危機和應試教育的流弊

學習教育法心得體會-義務教育的危機和應試教育的流弊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學習教育法心得體會-義務教育的危機和應試教育的流弊 標籤:實習教師 軍訓心得 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從哪裡來 兩會學習

  對教育的思考與憂慮已有些年月,但作為一個小人物,思考與憂慮也許就一直停留在很浮淺的程度,遇事遇人,往往是當時心頭一顫,過後又拋於腦後,由於這樣的主觀主導,所以就沒有在行動中去作深入的調查研究,故,一直沒有比較全面地了解和成熟的想法,這是一直不敢妄言的原因.但時間久了,看到聽到和想到的也日趨增多,便產生了或寫或說的慾望,古語云:位卑未敢忘憂國,就算是對自己的一種粉飾與標榜吧.我想,比起育人之大計,這並不重要。

  先說一說現實:

  **縣裡今年參加中考的考生有近9000名,而本縣有兩所公立中學和兩所私立中學設高中班.共可容納高中生2000多名.除去部分進入職業類學校就讀的和復讀的,升學缺口達5000左右;今年全國高考升學率達50%還多,而本縣連續好多年不達20%;今年高考升學比前有所提高(但主要以復讀生為主),縣裡及教育系統即忙着慶功會表彰,中考一完,兩所公立中學的校長與教育局長即定下"嚴格"的招生制度去出國旅遊,嚴令:分數不能降,收費不能降.按這樣的規定,全縣除了三四百少數的學生外,其餘的要想升讀高中,都要出少則四五千,多則一萬多元的費用.這樣多的生源,這樣大的升學缺口,結果是兩所公立學校招不起生.在這樣的現實狀況與教育背景下,好多年來,本縣一直就是處於:師資流失,生源流失,資金流失,教育萎靡頹廢的惡性循環.好多年輕的媽媽,三十多歲就離家拋業,遠走他鄉,陪子女外出求學……

  女兒下半年升高二讀文科,但本縣的教育實在不能恭維,除了複習班和幾個理科重點班以撐門面外,其它普通班和文科班幾乎是陪襯,我這個人最不喜歡隨流套俗,但我不敢用女兒的學業使性,只好乖乖地選擇送出去擇校而讀;外甥去年讀小學一年級,我每次去她家,她都象見了救星一樣的讓我輔導她做作業:每天中午有作業,每天晚上的作業往往要做到23點;朋友家的孩子從小學一直以來是班裡的好學生,每次考試得不到第一名都要掉眼淚,升入初中后寄讀住校,由於擔心落後,每次考試前都睡不着覺,一但名次後退,好長時間都振作不起來,最後不得不去看心理醫生……孩子考上大學了,問他(她)會怎麼樣,回答一定是再考研,完了再考博……學習的任務似乎就是考試,孩子的一生似乎也要在考試中渡過.有孩子的家長走到一起,談論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學業,名次……為了孩子,家長們"有病亂求醫",不惜財力精力,辦法用盡。 中國的孩子怎麼了 如此負重 中國的教育怎麼了 唯試圍試

  說了半天我要說什麼呢 教育這個話題太大,我只說兩點:基礎教育(義務教育)的危機和應試教育的流弊。這兩個問題亦很難分隔開來說的,因為危機並存,流弊同在。

  討論這兩個問題,以我的淺見,一眼看到的就是兩對矛盾,即:義務教育(公益教育)的口號性與現實教育的商業性的矛盾;素質教育的理論性與應試教育的實用性(眼前的實用性)的矛盾.

  基礎教育的危機在於,大多數的孩子能不能如期接受教育 可以享受到何種質量的教育 《義務教育法》雖然出台並將實施,但我對法律的落實持有很大懷疑.我國現實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教育資源的不合理分配,決定了義務教育在真正質量的落實上舉步維艱,現實的狀況是:教育質量和其經濟效益同時存在;高質量的教育只有學習拔尖的和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孩子才有機會享受.大多數孩子,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孩子,都處於不能受教育或接受應付式教育的境地.好多學校的招生竟出現這樣的歧型現象:招一部分高分的免費生以保證一定的升學率,把它作為招牌,而招大部分的低分收費生以保證經濟的來源。我的一個同事的孩子小考的成績很突出,超出學校錄取線很多,但因其報名有些遲,負責招生的領導說,雖然報名總數還未滿,但優生的招收數額已經夠了。我在一所中學還碰到一位家長,因其孩子分數"不達線",交了一萬多元的分差費,然後就說他的孩子:你以為我是為你花錢嗎 我是在幫那些免費的學生讀書的啊.呵呵,聽了真讓人慾笑而不能.然而,花不起錢的人又有多少呢 全民素質的提高才是基礎教育的根本,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從背上書包的那天起,就背上了負擔,背上了壓力,似乎在似懂非懂中亦背上了責任,而且是從此乘載上一生都再也卸不掉的重負.背起書包,就沒有了童趣,沒有了課外,沒有了假日,沒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甚至沒有了自我.隨之而來的是作業、成績、名次、對比、說教……黑壓壓的一片.現在的孩子象機械化籠養的雞,只有吃食和下蛋.完全成為了考試的機器。老師、家長、社會都一如既往地奔着考試去做一切該做的.如同一條滾滾奔流的大河,人人置身其中,即使明知方向不對,但也只能隨流而動。人要存在,就要適應存在的條件.大環境使然,個體甚至局部的力量是枉然和徒勞的。

  這裡有一個教育到底是為育人還是學為考試的問題。中國封建式的傳統教育雖有很多弊端,但從童稚開始接受的教育,大體上都是以人格的養成為教育徹始徹終的精神,背頌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當時不求甚解,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會慢慢溶化並受益終生,我們決不能否認舊式教育的基礎性功能.舊式教育下學生的古文化底韻是有目共睹的.而我們現在的中小學課本,很多是為應付考試而編做的大可比必的知識.舊式教育背"經""史",背了以後一輩子受用不盡,可現在我們花費了無價可比的下一代童年的時間和精力來背幾乎無用的課本,弄得頭腦呆板,眼睛近視,背熟了,除了應付一級一級的考試以外,便毫無用處.一考上中學,小學的書就等於白費.考上高中,初中的書等於白讀.考上大學,中小學的書等於白讀.大學畢業后,踏進社會來做事,幾乎所學於所用毫不相干.除非還要為一輩子考不完的試去再接再厲.所以,似乎大學畢業后,才需要正式開始重新讀書求學。

  近些年來,有些從大學和研究所畢業的學生,進入社會工作以後,深切地感受到中國文化以及中文修養方面太過貧乏。按說,從中學到大學,歷史和中文是學過的,但為應付考試所學的是何等的浮淺 等到用時,哪有捷徑 舊式教育對經史傳統文化從童稚開始,嚴格執教"記誦"的作用,除了為"考功名"的必要以外,在理論上,也有一種"反芻"的妙用.因為從童年腦力健全,思想純潔時開始注入這些經書詩文,雖然當時理解力不夠,可記憶力好,一但到了中年,從人生行為的日用和人事物理的經歷體驗上,便可發生如牛吃草的"反芻"作用.重新細爵,自然便有營養補益的用處了。中國的人才大都在學習階段,而不是在創造階段.人才的精力和活力幾乎在學習中耗盡.這是一個教育制度也是人才選拔的問題。

  教育是興國之基礎,但不能只喊教育,更應該把握如何教育的問題.要為強國而教育,不是為教育而教育.考試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體制的改革是急中之急。

您正在瀏覽: 學習教育法心得體會-義務教育的危機和應試教育的流弊
網友評論
學習教育法心得體會-義務教育的危機和應試教育的流弊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