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愛國演講 > 高一學生一二·九主題演講稿

高一學生一二·九主題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愛國演講  編輯:pp958

高一學生一二·九主題演講稿 標籤:高一新生 奧巴馬開學演講 大學生入黨 學生幹部

  高一學生一二·九主題演講稿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高一(5)班 張t萌

  80年前的12月9日,北風呼嘯,天寒地凍,來自各大學校的青年學生齊聚北京街頭,衝破軍警的重重阻力,邁着有力的步伐,高喊着響亮的口號,呼喚全國人民攜起手來,一致抗擊日本侵略者,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運動。

  80年後的今天,我們穿越十八公里的路程,來到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前,再次緬懷那段倍受屈辱、奮勇抗爭的歷史時,你是否還記得日本侵略者那滅絕人性、慘無人道的罪惡行徑,是否還記得祖國大地那積貧積弱、千瘡百孔的悲慘景像,是否還記得北京城內那群英勇不屈、為國抗爭的熱血青年。

  從面前這座神聖的一二九紀念亭上,我們分明看到了當年那些學生反抗侵略、維護尊嚴的愛國情懷,看到了他們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英雄氣慨,看到了他們團結拼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想,雖然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國泰民安、衣食無憂的新社會,但是我們絕不會忘記80年前那段悲壯的歷史,更不會忘記一二九運動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每當憶起那段屈辱的歷史,我的內心總是久久不能平靜,南京大屠殺那一幕幕悲慘的場景,至今讓人難以忘懷。日本侵略者所到之處,生靈塗炭,血流成河,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是我們永遠都無法撫平的創傷,而如今更為憤慨的是,日本政府不但不肯認罪,居然還妄圖把我國的釣魚島據為己有。

  但我想說的是,今天的中國已非昨日可比,那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已經永遠成為歷史,富足強大的中國正在向我們走來。

  愛國志士梁啟超曾經講過,少年強則中國強。80年前,正是因為有了一批又一批百折不撓、為國捐軀的愛國青年,才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國家民族的獨立。今天,我想說,只要有我們這一代熱血青年的存在,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

  一二九運動已經過去了80年,但一二九精神卻永遠存在。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愛國、團結、拼搏、奮鬥的新時代青年,銘記一二九精神,用我們的努力與汗水,共同開創祖國美好的未來!

  傳承中國魂 誓圓復興夢

  高一(8)班 申元瑛

  年十二月四日,高一年級全體學生從附中出發,步行十八公里至北京植物園櫻桃溝一二九紀念亭以緬懷先烈。途中,每班高舉團旗,結伴而行。每至一站點,或留影或答題,以紀念一路之奔波。同學相互鼓勵,用二時多走至終點,於紀念亭前舉行演講比賽。是日天高氣爽,山中古木森森,眾人憶起八十年前種種,無不肅然。正值附中舉辦一二九遠足三十周年,感嘆不已,以文記之。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之心,油然而生,更感肩上責任之重,勉之勉之。

  以下是我於當日之演講:

  在我的演講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先提一個問題:愛國,究竟意味着什麼?或者說,什麼才是真正的愛過?希望通過我的演講,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眼前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由三個三角形組成,寓意三人成眾、民眾的覺醒和眾志成城共抗外敵。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齊集新華門前請願,隨後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日本侵略華北;12月16日,北京大中學生一萬餘人再次舉行遊行示威,遊行隊伍遭到軍警鎮壓;1936年12月9日,西安萬餘學生舉行一二九一周年紀念活動,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將軍以兵諫的方式迫使蔣介石投入抗日大潮。一二九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將不國,家何能存?從此,中國人民進入了全民抗戰的歷史洪流之中。一批批熱血青年奔赴戰場,用生命撐起時代的豐碑。

  歷史不是一頁書籤,也不是已經成為化石的過去。歷史是先輩的足跡,是擺渡時代的巨輪,是一個民族曾經的精神符號: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一二九紀念亭要紀念的是一位又一位愛國志士,更是他們身上共同的那一種精神,那一份拳拳報國心。

  同學們,你們相信嗎?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可能是每一個黃敬軍事訓練時的露營地;我們頭上的這片天空,可能是每一個瞿秋白在異鄉陣地上仰望着的故土;我們耳邊的風聲中有每一個陳毅將軍滿腔熱血的吶喊;我們在教科書上讀到的,可能是每一個戴安瀾將軍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側影。

  今天,我們立於這紀念亭前,斯人已逝,愛國之心猶存。十八公里的跋涉,磨練的是身體,更是意志;留下的是記憶,更是精神。這是一種紀念,更是一種傳承。

  歷史的車輪依舊在向前滾動,如今的我們已不再需要用生命去爭取祖國的獨立,但是"愛國"這兩個字難道真的只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嗎?其實不然。愛國,不是激動地砸碎日本品牌的汽車,而是你走出國門的那一刻展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國,不是在網絡上尖銳地抨擊別人"崇洋媚外",而是沉下心來,去學習和鑽研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愛國,不必做如何驚天動地的偉業,只需要我們熱愛公益,為山區的貧困兒童貢獻一份愛心;愛國,只需要我們關注環保,還大地一片藍天;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愛國,就是胸懷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願意去做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善舉。

  故人已逝,國魂猶存。后之來者,傳其精神。

  使命 鬥爭 犧牲

  高一(10)班 周瀚洋

  大家好,我是十班周瀚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使命、鬥爭、犧牲".我身後是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三根水泥斜柱組成一個堅不可摧的三稜錐。我想這三根斜柱分別象徵使命、鬥爭和犧牲。

  八十年前青年學生的使命是什麼?.梅厄夫人曾說:"沒有一個民族不希望在自己的國土上做自由的國民",八十年前的青年學生亦是如此。當松花江畔,淪陷區的同胞在日寇的皮鞭下痛苦呻吟;當長城關口,大刀隊的戰士在凜冽的寒風中被迫撤退;當北平內外,偽冀察政務委員會即將成立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一個振聾發聵的怒吼在每一個青年的心中爆發,"不自由,毋寧死!"這是使命的召喚!這是青年肩上的重任!對,為民族爭獨立,為人民爭自由這就是那個時代青年的使命。使命面前,一二。九青年的回答是勇敢鬥爭!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1935年12月9日凌晨,憑黎明之光,能否看得到?我們高舉什麼,四處奔走呼號?那是一面旗幟,"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沒錯,北平各校的愛國青年——那些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起來了!開始了這場偉大的鬥爭——一二。九運動。那滿腔的怒火,不再只是進步刊物上鉛字,而是化作緊握着的高舉的右拳。那滿懷的憂憤,不再是堅毅臉龐上的兩行熱淚,而化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一聲聲呼喚:鬥爭!鬥爭!鬥爭!起來吧,這偉大國家,做垂死鬥爭!鬥爭面前,一二。九青年的回答是不怕犧牲!

  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自由是白白獲得的,正如沒有任何一場鬥爭是沒有犧牲的。很快,大批軍警揮刀舞棍從四面八方向學生撲過來,許多人遭到毒打。數十名學生被砍傷,街道上血跡斑斑,慘不忍睹。譚嗣同曾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在抗日救亡的大潮中,一二。九學生用自己的犧牲踐行了這句話"有之,請自我輩青年始!"犧牲面前,一二。九青年的回答是"我以我血薦軒轅"!

  使命、鬥爭、犧牲,我們民族的脊樑!而今在這個殺馬特、小鮮肉代替硬漢形象佔主流的時代,我一度憂慮我們這一代青年能不能擔起家國重任。但今天我覺得我得到了一個肯定的答案,因為我看到我們附中學子克服困難、長途跋涉來到這裡。今天,我看到了我們民族光明的未來!

  這背後三稜錐形的紀念亭是以當年青年學生在此宿營練兵的帳篷為原型的。故地懷故人,請隨我閉上眼睛,仔細聽,你是否聽得到那一陣陣激越高昂的口號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相信我,你一定能聽得到!

  在一二九紀念亭前的演講

  高一(8)班 劉宇飛

  八十年前,數千名進步青年舉行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呼籲政府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三十五年前,一次偶然的發現,發現了一塊刻有"保衛華北"的石頭,安靜地躺在櫻桃溝中,而這四個沉甸甸的字的作者,正是來自八十年前。於是,人們開始籌劃在此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緬懷先烈,啟教後人。三十年前,這座三角形的亭子竣工,正是從那時起,師院附中的同學們便開創了紀念一二九的傳統,每年都有一群有志青年集會於此,回首往昔,展望未來。

  今天,我們終於站在了這一片墨綠的松樹之下,終於站在了這簡約的紀念亭前。三根白色的大理石柱,聖潔而肅穆。它們頑強地扎進地中,又在頂端交匯,合三為一。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三人成眾,天搖地動!

  中國這隻沉睡的獅子終於蘇醒了,人民的覺醒與團結的力量,遠遠勝過列強們堅船利炮的力量。中國不再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更不是一盤毫無戰鬥力的散沙!各個黨派、政府、各系軍隊,全中國的知識分子、進步青年、老百姓們全都聯合起來了。那個擁有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國家的人民都團結起來了,所有的人都像這大理石柱一樣,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彈指試問,這樣的國家怎會亡國?這樣的民族更是無往不利、無堅不摧!我不自敗,誰能敗我!

  原先認為"國家興亡,匹夫無責,肉食者謀之"的人默不作聲了,他們面對着這一切不敢說話了;原先認為"窮則獨善其身"的人也無法逃避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是一個抉擇的時刻,大廈將傾、狂瀾既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在這最危難的時刻,一個聲音出現了,然後是千千萬萬的聲音隆隆作響,匯聚、碰撞,緊接着五湖四海的聲音都迸發出來了,漸強、漸強,終於奏響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是一個只要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深深懂得的道理。愛戀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故鄉和祖國,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共同的感情。正是這種感情,激發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堅韌勇敢、頑強不屈的精神,使他們為了救國圖存,爭取獨立、自由、幸福而捨生忘死地戰鬥——把這個民族從強權壓迫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各種枷鎖與囚籠中解脫出來。

  八十年,於天地不過彈指一瞬,於人間卻已滄海桑田。可我們仍然來到了這裡,一二九紀念亭依然穩穩地屹立在這裡。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中華民族需要傳承的精神和感情,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歷久彌新、歷久彌堅。正是這種感情,賦予中華兒女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無窮的創造力,使華夏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今之視昔,亦猶后之視今。我們既然來到了這裡,那我們今後肩上的使命,已經不言而喻。

您正在瀏覽: 高一學生一二·九主題演講稿
網友評論
高一學生一二·九主題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