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奴性人生

奴性人生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小景

奴性人生 標籤:人生不設限

  “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歡喜” ——魯迅

  八十多年前,魯迅就把國人的奴性在《燈下漫筆》中譬講得精闢至極。細細品味從小家——單位——大家,無不充斥着奴性,稍有非議,便被安上“不安分”的罪名,輕者挨批受罰,重者除名鞭撻,受幾次這樣的待遇,就會“安分”起來,乖乖的聽話,怪怪的做人。

  先從我家說起吧。前幾天,丈夫打電話說,父親病了(兩天都沒吃飯),讓回去看看,晚上,我帶着兩個孩子回家,一進門,女兒就喊:“爺爺奶奶,我們回來了”。二老大聲地應着,滿臉煥發著光彩,一點沒有“病”的癥狀,緊接着,父親就出去,一會就買回幾個大瓜,我就納悶了:兩天沒吃飯,還能這麼有力氣?第二天早上,父親又早早的上街買包子,豆腐腦,不但他們自己吃,重要的是讓孫子孫女吃,我一看,沒病,就鬱悶地回城了,讓兩個孩子在家陪他們。兩個老人是絕不會哄騙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的,那麼這種狀況就只有一種解釋:奴性在作怪。

  中國的父母大都如此,甘心為奴,樂此不疲!孩子小時,擦屎把尿滿臉含笑;稍大一點,送入好校賺錢操勞;二十齣頭,買房修屋娶媳抱孫;三十好幾,念兒辛苦發揮餘熱;四十已過,盼兒常回,改善生活累死累活;五六十歲,拉著兒手,再三囑咐好好的過,繼而兩手一伸,不帶走半根。

  現在談談我吧。放假了,孩子也回老家了,該是多痛快多輕鬆啊!然而,非也。早上,五點半後起床,一天都會頭暈頭疼,昏昏沉沉。早飯不想做,喝杯奶完事;午飯也不想做,出去吃碗涼皮;晚飯更不想做,吃個水果。上午,打掃房間,擦的擦,抹的抹;下午洗衣服,該洗的洗完了,不該洗的也再過一遍水;晚上上會兒網,無聊!看會兒電視劇,太假!看會兒書吧,有點意思,但不久就會感覺疲倦。不管怎樣,總覺得過得不夠充實,也覺得身體質量越來越差,難道真的“有病”!——失去了被奴役的機會,沒了奴隸規則,生活就亂了套!

  於是,打電話讓孩子趕快來,一天三頓做飯,看着兩個小傢伙吃得香甜,所有的苦累都不存在;每早都要洗衣服,望着兩個孩子穿得乾乾淨淨,人模人樣,驕傲之感油然而生;更可笑的是竟樂意幫助孩子研究難懂的英文閱讀,以及枯燥無味的導數和微積分。“有病”——天生奴隸命。

  在單位,尤其是在私立學校,我們常常會感覺到一天到晚像是被賣給了學校,早上五點半睜開眼,晚上九點多才得自由,進入夢鄉,還在和學生糾纏。學校有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決定着我們怎樣做——怎樣“走”,怎樣“跑”,怎樣“行禮”,怎樣“磕頭”,怎樣“面聖”,按規則行事,就會“天下太平”!於是,有一領導名言“不換思想就換人”。因此,要想坐穩了“奴隸時代”就要百分之百的聽話!(一定還要記住:多做事,少說話。說得好聽點就是:低調做人,萬不可有稜有角)。

  現代社會也是如此。依然是“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古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仆臣台。”不同的是,古代台有更卑的妻,更弱的子,現代子有更卑的父母供他驅使。

  從古到今,奴性就是我們民族的劣根性,根深蒂固。可悲的是,我們還在為成為一個合格的,優秀的賤奴而努力,而歡呼!魯迅曾言: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而這人肉筵宴現在不但還排着,而且,愈演愈烈,有許多人,有很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因此要“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宴,毀壞這廚房”,我們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奴性。

  奴性不改,永做牛馬!

您正在瀏覽: 奴性人生
網友評論
奴性人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