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人生感悟——煩惱即菩提

人生感悟——煩惱即菩提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人生感悟——煩惱即菩提 標籤:人生不設限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煩惱即菩提”乃一句禪宗的偈語,讀過N遍,仍覺得難解其意。昨晚,不意一則英語小故事竟使我茅塞頓開。故事的題目是“煩惱樹”,譯文如下:

  煩惱樹

  我雇了一位木匠幫我修繕舊農舍。第一天的工作很糟糕,剛開始,他的汽車輪胎癟了,耽誤了整整1個小時;後來電鋸壞了;現在忙了一天後他的舊卡車竟不能啟動了。我只好開車送他回家。一路上,他像石頭一樣沉默不語。到達目的地之後,他邀我進去見見他的家人。

  到了門口,他先在一棵小樹前停一會兒,用手碰了碰樹枝。

  門開了,一進去,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棕色的臉龐溢滿了微笑,他高興地擁抱兩個孩子,然後深情地吻了吻妻子。

  告別木匠幸福的一家,他送我出門,再次經過那棵小樹時,我不禁好奇地問:“進門前你在樹前聽一下做了什麼?”

  “噢,這是我的煩惱樹。”他回答說,“我知道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有許多煩惱,這是我所不能控制的,但妻子和孩子是無辜的,我不該把煩惱帶給他們。我知道有一件事自己能控制,就是每晚進門前把煩惱掛到門外的樹上。等到第二天早晨離開家上班時,再把它摘下來。”

  “有趣的是,”他微笑着,“每天早上我準備把它們取回時,都會發現樹上的煩惱比我前一晚掛上去的要少得多。”

  讀完上面的故事,油然想到了那句偈語“煩惱即菩提”。禪書曰:“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知煩惱處,悟得即菩提。”佛家把菩提比作美玉和蓮花,煩惱比作頑石和淤泥:沒有頑石和淤泥,就不會有美玉和蓮花,沒有煩惱,就不會促使人悟得佛法;一旦從思想上擺脫了煩惱,這個人也就獲得了佛家的智慧。因為智慧來自煩惱,所以說“煩惱即菩提”。“煩惱樹”的故事不啻生動地演繹了此理:我們看到,故事的主人公一旦“把煩惱掛在門外的樹上”,進門以後,“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棕色的臉龐溢滿了微笑”。

  生活中煩惱無處不在;煩惱與智慧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放下煩惱就是智慧;忘卻苦愁,輕快便會即刻溢滿心間。

  細細體味,便油然想到了剛剛結束的世界盃乒乓球賽:一直震撼於乒乓健兒的胸襟——馬琳、王皓、張繼科……何以能這般“拿得起放得下”——即便已是三比零的殘局,哪怕到了10:3的局點;雙方皆能如此氣定神閑?此刻,那開球前的鏡頭也驀然浮現在眼前:王皓抹抹頭上的汗,馬琳擦擦球台……抹去的不正是難以按捺的煩躁,擦去的不正是患得患失的苦惱?這樣的舉動不也如輕拍“煩惱樹”一般?決戰關頭竟能如此自律,即刻達至歸零的心態;再揮拍,怎能不擊出智慧的弧光,怎會不展現出超凡入聖的丰采!此時,劉國梁主教練觀看男單決賽時的評述也油然耳邊:從王皓撿球時的一溜小跑,即可看出他心態的轉變——心態、心態、還是心態!放下煩惱就是智慧;心態決定狀態。無怪乎本屆冠軍張繼科賽后仍這樣勉勵自己:“放下、放下、再放下”——煩惱即菩提,超凡入聖只在一念之間。

  人性相通,中外無異;平民英雄,無二無別。

  煩惱即菩提,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您正在瀏覽: 人生感悟——煩惱即菩提
網友評論
人生感悟——煩惱即菩提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