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高考何時成為所有考生的高考

高考何時成為所有考生的高考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得得9

高考何時成為所有考生的高考 標籤:高考狀元

  高考何時成為所有考生的高考

  創建於1952年的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統一考試製度,是我國一項獨具特色的教育考試製度。文革中斷10年後,恢復高考又將近35年。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舉行的,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雖然按當時的辦學條件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是它卻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重新拿起書本,加入到求學大軍中去。高考制度的恢復,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據了解,恢復高考後的二十多年裡,中國已經有6000多萬名普通高校的本專科畢業生和近600萬名研究生陸續走上工作崗位。一九七七年八月四日至八日,鄧小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邀請了三十多位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參加。八月六日下午,會議討論的重點轉移到高校招生這個熱點問題,在此之前,教育部以“來不及改變”為由,決定仍然維持“文革”中推薦上大學的辦法,並剛剛將方案送出上報中央。這引起了與會者的反對,紛紛揭露這種辦法的弊病,並主張立即恢復高考,建議如果時間來不及可推遲當年招生時間。這些意見得到鄧小平的支持,他要求教育部立即把報送中央的報告追回來。鄧小平的明快果斷,當即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這次具有轉折意義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高考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會議還決定,錄取學生時,將優先保證重點院校、醫學院校、師範院校和農業院校,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1977年冬季高考錄取27萬多人,1978年秋季高考錄取42萬人,雖然招生專業有限,招生比例較小,但這一舉措無疑使上千萬青年看到希望的曙光,尤其是那些因為所謂的出生幾乎被判決永遠離開高校的青年,不啻獲得了新生。這樣的高考因其歷史性的轉折,顯然是最受廣大學生和家長歡迎。

  可這樣受歡迎的高考延續到今天卻為什麼成為社會詬病的焦點呢?主要是社會歷史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的社會是空前複雜的社會,社會上的各種群體對事物所秉持的觀點大相徑庭,社會上的各種力量對社會資源的訴求又不盡相同。這就造成對待相同的高考卻有着完全不同看法,以致讚美之聲和咒罵之聲並起,公平看待和偏激詬病共存,保持現狀和要求改革僵持。究竟什麼樣的高考是大眾需要的?究竟高考應該如何改革?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怎麼改革都會產生不一樣的喊聲,主要是不同人的看法、要求不同所致。

  當然,改革不是為了某個勢力集團的利益訴求而進行的,所以只要是符合大眾意願的改革就應該是值得肯定的,符合擇優錄取學生標準的高考就應該是正確的,能夠激發所有學生上進有為的高考就是最好的。依照這三條標準,反觀現行的高考,發現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全國統一高考有利於弱勢群體子弟獲得選拔的機會,二是便於參照統一標準擇優錄取,三是國家能夠統一學歷標準、統一教材標準在全國推行各級各類教育。但如此大規模的考試製度,統一程度越高勢必造成個性需求越被淡化,特殊人才越難以得到被選拔的機會。現行的幾套輔助選拔方案對這樣的缺點有一定的彌補作用,但收效甚微。這就給高考方案的制定者提出一個難題:如何在兼顧考生普遍利益的前提下,使得各種個性訴求獲得必要的滿足。

  能夠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針對不同的要求有充分的相應的大學資源,二是給所有的考生提供個性的晉學的渠道,三是有符合各種青年所需要的有興趣的崗位。就目前中國的條件來看,這能夠做到嗎?放眼世界各國,又有哪個國家能夠做到呢?所以一味地追求滿足所有人的要求,絕不是可行的辦法。只能根據不同時期所具有的條件在程度上不斷改進,儘可能達到最佳的限度,這是高考改革的唯一向度。

  大學資源因其有限,就職崗位因其無法滿足各種個性需求,只能在晉學渠道上做做文章,這也就是高考改革緩慢的原因所在。儘管條件所限,也不是無所作為。我們應該在方式上有一種全新的改變。

  同樣是全國統一考試,但不再是統一時間,同一試題,統一選拔,而是變成隨時申請考試,隨機抽取試題,根據隨機分數確定學生層次,再進入學校自主選拔階段的靈活考試。

  具體操作過程為:一、全國各中等學校統一設置標準化隨機考試間一百間,每個考試間設置相應的考試設施,如身份識別儀、語音識別儀、電腦、聯網監控攝像頭、紙質答卷掃描儀,各種書寫繪圖儀器等,網絡內有隨即試題庫、自動判閱客觀題試卷和上傳主觀試卷程序,自動問答語音對話系統,與答題過程同步保留的監控錄像視頻文件等等。二、考生在高二后高三結業前的一年內,隨時申請考試,隨時上傳自己的考試結果,形成各自的考試信息,由不同層次、多次考試結果、各種考測數據組成的每位學生的考試信息,最終成為網絡自動歸類並劃分考生層次的唯一依據。三、各級各類高校根據學校層次和考生層次,在網上隨機篩選所需要的學生,經過有效聯繫方式聯繫自主選拔考試,擇優錄取。四、錄取結果在網上公布,接受上到教育部下到每位考生的監督。這樣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試製度,既便於考生調整自己的學習進程,又能激發學生縮短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也給高校具體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信息提供了平台。在考試標準間,可以考測文化知識的掌握度、各種思維的敏捷度、各種能力的有效度、各種觀點的可信度。對全面衡量學生素質有便捷的渠道,也對是否具有歪才、怪才提供了高效的識別渠道。同時,有效監控視頻資料的隨時跟蹤可以杜絕各種形式的作弊,使得考試更為公平。高校選拔由現在短短的一天甚至幾個小時變為長達一年,更利於得到各自希望得到的學生,學生也可以有效監督,保證自己的權益的到公正對待。

  有了這樣的想法,是否可行,是否有效?讓我們比照以下幾個國家的做法,做一權衡。

  美國其實並不施行統一的全國大學入學考試,但是對中學生上大學影響最大的考試是“學業能力評估考試”(SAT)和“美國大學測評考試”(ACT)。ACT考試更像一種學科考試,強調考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與中國的“高考”有相似的地方。SAT考試每年要舉行7次,考試內容有數學和語文各三個部分,時間為三個小時。雖然聽上去也是“高考”的一種,但其實SAT考試的內容與高中教材沒有直接的關係,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邏輯、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試題類似於智力題,考試題目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請以下面的句子開頭寫個故事:‘在多年以後,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與冰有關的經驗......’故事須提及一雙襪子、一個紀念碑、一串鑰匙、一頭家畜和莎翁全集”。由於考試內容天馬行空,因此在美國一些初中生也常常進入SAT考場,用這些智力題“小試牛刀”。

  澳大利亞是以學生高兩年的綜合成績加上一次地區的“全澳等級考試”成績來綜合評定學生的大學錄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作為大學錄取的標準。這種錄取制度不以一考定終身。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次考試和作業,打消臨時抱佛腳和碰運氣的僥倖心理。這樣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時學習的重要性,受到學校、學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在澳大利亞,很多學生並不看重上大學。因為上不上大學生活水平相差不大。兩個中學同班同學,一個上了大學,一個早早地工作了,到上大學的參加工作時,那沒上大學的工資不比他少多少。讀了本科的,研究生的,工資起點是要高些,提薪幅度也大些,但工資越高,所得稅越高,去掉所得稅,比那沒有上大學的好不到哪裡去,更何況還有那些專業不好,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的呢。而且,念了大學的也好,沒念大學的也好,只要失業,就可以坐享失業救濟,按目前的標準,一個月的救濟金大約相當於三四千元人民幣,還有其他各種照顧,生活過得去,他費心勞神、拼死拼活考什麼大學呢?

  巴西高等院校根據各自學校的情況制定招生計劃和錄取標準,具體考試時間和科目由參加招生的各大學自行決定。報考高等院校的學生,必須有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畢業證書。在考試的具體內容上,各高校和各專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由於聯邦和州立等公立大學實行免費教育,所以吸引眾多考生。巴西高校一般採取走讀方式,每年有效學習時間為180天。

  對加拿大來說,根本就沒有“高考”這一概念,因為加拿大沒有高考。加拿大中學生想要上大學,不用參加專門的入學考試。在每年6月份中國高中畢業生為高考而緊張而忙碌的時候,加拿大高中畢業生可能早已經接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了,有些學生還會面對幾所最好大學的入學通知書,為到底選哪一所而左右為難呢!加拿大各大學都有自己的學生選拔制度。由於加拿大聯邦沒有專門的教育管理機構,教育的管理由各省政府負責,這就造成了加拿大中小學教育體制的差別,加拿大的大學對各地學生的錄取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英國,高中二年級學生需要參加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考試,即A-LEVEL考試。考試課程有英語語言、文學、數學、經濟等課程,與中國的高考十分相似。除了剛才說到的這些必修科目之外,學生選修的課目也要考試。考試評分分為八擋,即A、B、C、D、E、F、G,最後一檔零分用U表示。考生只有在A-LEVEL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 在中國,學校往往是越臨近考試對考生抓得越緊。但是在A-LEVEL考試的前兩周,英國的學校都會放假,讓學生回家自己複習,老師也不搞什麼猜題或補課等活動。可謂是“鯉魚跳龍門,全都在個人”。

  法國高中生進入大學深造的必要條件是首先獲得由學校統一頒發的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再參加高中會考(BAC)。原則上說,所有通過高中會考的考生,均可申請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醫學系、牙醫系、藥學系及技術學院等除外。由於名額有限,這些院校和專業一般採取淘汰制招收大學新生。為了讓各高校提前掌握生源情況,法國高校招生實行預註冊,即提前登記志願。預註冊一般在每年三四月間進行,由於學生人數眾多,法國絕大多數學校均採用電話計算機的登記方式。

  以上這些教育較發達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人性化,多次定結果,而不是像我國現行的一考幾乎定終身。

  看來建立專門的考試標準間和網絡體系,一改現在各級政府每到高考時如臨大敵的現狀,給所有的考生提供更為公平、舒適、便捷、高效的晉學通道勢在必行。

  鄧小平曾經做出過的超凡絕俗的決斷言猶在耳,現在的領導人能否有總設計師的膽識和魄力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您正在瀏覽: 高考何時成為所有考生的高考
網友評論
高考何時成為所有考生的高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