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聆聽天籟 1300字作文 ( 手機版 )

聆聽天籟_1300字

分類:初三作文  字數:1300字  編輯:小景

  它是靈動的音符,是跳躍的旋律,是和諧的音韻。似一汩涓涓細流。聆聽天籟,一種民族歷史的傳承,一種文化的血脈,一種能凈化心靈的靜謐,一種快樂的源泉。大歌,它是侗族的大歌,亦世界的大歌!

  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執行主席約瑟芬?瑪爾格維茨聽了侗族大歌后激動地說:“在亞洲的東方一個僅百餘萬人口的少數民族,能夠創造和保存這樣古老而純正的、如此閃光的民間合唱藝術,這在世界上實為少見。”,“漢人有字傳書本,侗族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是侗民族生活的真實寫照。

  侗族民間沒有記普的方法,他們靠代代相、傳口耳相傳來傳承大歌。傳歌的人被稱為歌師,歌師的責任是負責在歌隊里傳歌、教歌,並且創作新的歌曲。歌師被社會公認為是最有知識、最懂道理的人,受到全社會的尊敬。

  侗族大歌並沒有一定的旋律,而是一種自然的流露,節奏的韻律,原生態的音畫再現。不同的內容,有着不同的情感。像松鼠混聲大歌,其重在表現歡愉的心情,音調高亢、激昂,雖名為松鼠,但卻實為表現男女姻緣,如“松鼠成對采松枝,心想阿妹飯難吃”,是借松樹成對來表現內心如鹿撞、眷戀情郎之感。這在無聊歌中也有表現“喝着山歌解心情,不敢同哥談合作。妹想阿哥想得傻,飯不想吃茶不喝。嫩愁情人老愁病,無依無靠無依託。”這也大概就是無以聊慰的原因了吧!於是,對面的阿哥們會飛來一句“丟久不見情妹臉,好比一日度一年。今宵得與妹相會,勝過牛郎會天仙。”這種群對山歌的形式還真是饒有趣味啊!

  侗族人民視歌為寶,認為歌就是知識,就是文化,誰掌握的歌多,誰就是有知識的人。在侗族地區,歌師是被社會所公認的最有知識、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侗族大歌作為侗歌中最精華的組成部分,它的演唱內容、表現形式,無不與侗人的習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是對侗族歷史的真實記錄,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現。

  侗族大歌歷史悠久,據有關史料記載,侗族大歌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早在宋代就有《老學庵筆記》關於侗人“至一二百人為曹,手相握而歌”的記載。明代鄺露《赤雅》一書也有“侗人善音樂,彈胡琴,吹六管,長歌閉目,頓首搖足”的記載。可見,侗族大歌在明代就已在侗族部分地區盛行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侗族人民創作出許多精美、且種類繁多的民歌。從音樂的角度來劃分,可把侗族民歌分為“多聲部歌”和“單聲歌”兩大類。侗族民間男女青年歌隊演唱的多聲部歌叫侗族大歌,它通常是同時唱出2?3個聲部。第一個聲部叫“唆胖”(侗語,即“獨高音”),拖腔時,由1?3人輪換獨唱;第二個或三個聲部叫“唆吞姆”,由眾多的人齊唱,當中有多聲部。

  “飯養身,歌養心,”這是侗家人常說的一句話,也就是說,他們把“歌”看成是與“飯”同樣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當作精神食糧,用它來陶冶心靈和情操。於是他們世代都愛歌、學歌、唱歌,以歌為樂,以“會唱歌、會歌多”為榮,用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用歌來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歌與侗家人的社會生活戚戚相關,不可分割。於是侗族的各種民歌,特別是侗族大歌,便成了他們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

您正在瀏覽: 聆聽天籟13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聆聽天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