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圖形教學反思

圖形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圖形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圖形教學反思

  經過認真的備課、上課,孩子們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學習了《認識圖形》這一課,本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從“體”上認識“面”在課上我要求學生人人都要動手參與,為樣就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樂于思考,勇於探索。而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給了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反思我的這節課,有着成功的地方,更有不足之處,下面我就以下三方面對我的教學進行一下反思: 一、將動手操作貫穿其中。 1 、精彩的導入讓孩子樂於學習。

  本節課我開門見山的拿出一幅小火車拼圖,孩子們一下子就被這輛色彩艷麗的小火車吸引住了,然後我就讓孩子們說這輛小火車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孩子們說得都非常好,我知道一年級的孩子對平面圖形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並不深入,所以我就利用他們所知道的收出他們所不知道的,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2 、在活動中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發展了思維。 在探索階段(從體到面的認識)我設計了找、畫、說、做、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生通過找、描、分,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並體會面在體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描一描,畫一畫這一環節中,通過設計富有童趣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創造的慾望。如:師:這些圖形在哪些物體上出現過?請你找一找?你能想辦法把他們從物體上搬下來,單獨留在紙上嗎?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可以把立體圖形放在紙上,用鉛筆沿着立體圖形的邊畫出來。可以把物體用紙包住,然後使勁按他的邊,這樣就可以看到圖形了。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這些可貴的思維亮點充分表明了他們進行數學思考的成果。在學生或自己、或合作在其他物體的面上尋找平面圖形時,他們用剛才找到的那幾種辦法很快就找到了,極易地體會到了 “ 面從體出 ” ,並讓孩子說說是從哪個圖形上面搬下來的,從而融化了教學難點。而且,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3 、讓孩子體會數學就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美 在學習了新知之後,學生利用平面圖形組成漂亮的圖畫,孩子們明顯很興奮,在最後的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有趣圖形他們都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不僅很有用而且數學還很美!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 、課題章節出示錯誤,板書設計的不夠合理。

  2 、沒有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尋這幾種平面物體的存在,而是重複的強調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不同,使得有些孩子進入誤區,越學越糊塗。

  3 、教學常規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別在學生對於學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聽話的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了,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總在擺弄自己的學具,等我講到下面的部分時,這部分孩子就沒有聽到,也就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效率也降低了。 4 、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導不夠明確,使少部分學生在操作時無目地,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實際操作時,孩子們卻是截然不同的表現,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組活動時僅僅是個旁觀者,而沒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動交流中去。這也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關注每一個孩子,力求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 5 、多關注學困生的掌握情況,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時就已經學會認識了這幾種圖形的特徵,但對於學習較差的那部分孩子而言,掌握起來相對就要困難許多,由於學困生大部分也是學習習慣較差的孩子,所以對於他們的關注我還做的不夠。 三、今後需要加強的地方 1 、加強孩子的常規訓練,例如在操作學具方面,能很好地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讓孩子在這方面做到 “ 有收有放 ” ,該拿出來的時候就整齊快速的拿出,該收起來的時候就迅速的收好並擺在指定的位置。 2 、數學課堂教學,要給學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實現的實踐機會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一種 “ 心理自由 ” 與 “ 心理安全 ” 的狀態下,自主的學習,大膽的創新,主動的發展。例如在用什麼方法找出物體的面,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在展示學生的探索結果是不急於評價是很好的做法,讓學生自己評價,讓學生成為主體,老師是引導者。如果老師直接講授,學生可能比較難以理解,只有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出方法所在,這樣掌握的知識是比較紮實的。 這節課我覺得教學的最大特點在於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數學;在活動中交流,建構數學;在活動中發展,創新。透過學生的這些反應,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一定要從孩子們出發,勇於開拓、敢於創新,創設孩子們喜歡的各種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篇二:圖形教學反思

  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我設計的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特點:1.在教學目標上——全面、明確,可操作性強。2.在學習內容處理上——體現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3.在組織教學策略上——注意情境與活動教學。4.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體現大信息量與高效率。

  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導入新課的活動中,我沒有從零開始,而是先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已經認識的圖形。這樣就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接着我創設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找一找、摸一摸的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在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出“面”在“體”上,作了很好的鋪墊。然後我又通過引導學生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異同,深化了對兩類圖形特徵的認識,使學生從具體實物操作和形象感知發展到抽象地認識圖形,進一步體驗到“面”由“體”得和“體”與“面”之間的區別與聯繫。特別是通過讓學生充分參與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初步學會了從“體”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體”與“面”關係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嘗試找出怎樣利用物體來描出平面圖形的策略,既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層次性,又培養了學生合作的意識,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圖形特徵的認識。通過提問“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最後我通過練習,出示一些交通標誌,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能在什麼地方看得到,表示什麼意思,從而有機滲透對學生進行交通規則的教育,這樣更能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及其育人的價值,使學生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達到過程性目標的評價不夠。

  篇三:圖形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注意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觀察、操作、思考、創造,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開放性思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一、在愉悅的氛圍中引發樂學動機

  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們要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營造樂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例如: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觀看魔術表演,屏幕上自行車、紅綠燈等有趣的拼圖過程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了;在探索階段,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畫一畫、印一印、描一描,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鞏固階段,創設圍一圍、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整堂課充滿情趣,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

  二、在開放的氛圍中提供樂學條件

  課堂教學必須突出以人的發展為本,建立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動態開放的教學形式。本節課,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民主交流的開放氛圍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精神。例如,從“體”上剝離“面”這一環節,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多樣的材料,有的學生用印泥印,有的學生用積木畫,有的學生把積木上的紙剝下來……學生經歷了“問題 ---- 探究 ---- 解答 ---- 結論”的學習過程。再如,同桌合作將圖形分類這一環節,學生能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形狀分,還有的按有角和無角分,學生自由地去探索、發現,並大膽展露自己的想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鞏固練習中,還設計了拼圖形的開放性練習,一幅幅充滿童趣的圖案彷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學生享受到了圖形之美,數學之美。

  三、在活動的氛圍中增加樂學體驗

  數學教學要由“關注知識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教師的作用要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在教學中,我注意將活動教學貫穿始終,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例如,我創設了“搬”圖形(將積木上的圖形“搬”到白紙上)、圍圖形、拼圖形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增強對這些圖形的直觀體驗。我還創設了比一比、賽一賽等競賽活動,創設了議一議、說一說等討論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習。

您正在瀏覽: 圖形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圖形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