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關於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幾點建議

關於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幾點建議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pp958

關於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幾點建議 標籤:給教師的建議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業農村工作會議,都提出了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要求,這對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穩定,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建設,也是完善農村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之一。安康在糧食生產條件上,雖然不具有優勢,但又必須抓緊糧食生產。完全依靠市場調節是不安全的。因糧食嚴重短缺搞得黨委政府焦頭爛額的事,是刻骨銘心的。當然,也不能回到單一種糧的老路上去。在調整農業結構中如何把握好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擺在縣市黨委和政府面前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也是對領導幹部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 一、下功夫改善糧食生產條件,實現向藏糧於地的轉變 藏糧於地,就是要極大地提高耕地的糧食生產能力,達到能用較少的耕地生產更多的糧食。當糧食供需寬鬆的時候,可多拿出耕地發展市場需求的經濟作物,而當糧食供需偏緊的時候,又可適當多拿出耕地種植糧食,用耕地的糧食生產水平來調節糧食供求關係。這樣,糧食對耕地的要求就高了。安康市九十年代平均畝產(按種植面積)148.6公斤,去年上到畝產207.8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1公斤。按目前科技水平和世界糧食發展趨勢,到2010年我市糧食平均畝產應達到400公斤,最少不得低於300公斤。九十年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50萬畝左右,以後在逐步提高耕地的糧食生產能力前提下,糧食播種面積可以調減到350─400萬畝,而糧食年產量仍可達11億公斤以上。與2003年相比,在糧食種植面積不增加的情況下,糧食年產量將增加3.5億公斤,農民可人均增收100元。加上調整糧食品種結構、優化糧食品質,推進糧食產業化,糧食文章可使我市農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1、持久開展以增土保墒為主的基本農田建設。全市280萬畝基本農田中,耕作層不足50cm的要佔三分之二。今後10年中,每年應完成以深翻增土為主的低產田改造20萬畝,逐步使耕作層土厚達到50cm以上,以增強耕地的抗旱保墒能力。 2、持久開展以保灌為重點的水利建設。大力進行以塘、井、窖為重點的小型水利工程配套建設,使流灌、噴灌、滴灌、滲灌覆蓋300萬畝耕地,實現大旱年份畝產不低於300公斤。 3、持久開展以積肥增肥為重點的有機肥建設。按照生產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的要求,發動農民改圈建廁,廣積農家肥,建好田間地頭的糞池糞場,保證每畝作物都能施足2000公斤以上的有機肥,使目前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成倍增長,土壤性能大大改善,為日後的平衡施肥創造有利條件。 二、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把農業科技普及推向新階段 科技是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關鍵性因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市在農業科技推廣上特別是普及糧食增產技術上是很有成效的。但近年來放鬆了,倒退了。去年糧食總產比九十年代最高年產減少了31.33萬噸,下降了28.9%。這裡有面積減少的因素,但主要的是農業科技普及的力度減弱了。所以,今後抓糧食生產,應當把普及糧食增產技術放在首位,且不能固守九十年代的模式,無論在形式上內容上都要與時俱進,有所創新,在提高糧食品質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糧食產量。 1、用3年時間培訓50萬種糧農民。着重普及玉米、水稻、小麥、油料、薯類5大作物的無公害生產技術,用5年時間實現糧油的無公害化生產技術標準,使安康的無公害化糧油產品品牌進入省內外糧油市場。 2、抓好糧食種子工程的實施。大力引進、繁育、推廣專用玉米、專用小麥品種及高蛋白、高脂肪的糧食品種,在川道地區的富硒帶建設一批富硒優質高產的示範區,使專用、優質品種覆蓋80%以上的種糧戶,良種使用率達到95%以上。要高度重視育種工作,建立育種專業技術隊伍,提升育種專業技術水平,恢復並增加對育種的投資和補貼,切實做到自育自用,保證糧食種子的質量安全。 3、繼續推廣糧食增產技術,規範推廣技術標準。廣泛開展萬畝噸產田活動、創優質高產標兵活動,獎勵在技術推廣中有功人員。當前,仍要規範推廣地膜覆蓋技術、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標準化間套技術、精準播種技術、平衡施肥技術、模式化栽培技術、良種繁育和品種改良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建議市上設立最高畝產獎、萬畝噸產獎、平均畝產千斤獎,只獎縣鄉兩級,每年獎評一次。 4、建立一支技術先進、裝備精良的農技幹部隊伍。重點建設好縣鄉兩級農技站,抓好在職農技幹部的知識更新和技術更新,完善並落實農技幹部的崗位責任制,要加大對農技站的投入力度,購置一批適應現代農業技術發展要求的設備,指導每個農技站都建起科技示範園、科普圖書室、農民培訓基地、產品質量檢測室和成果展覽室,使農技站真正擔負起普及糧食現代技術的重任。 5、培養扶持種糧專業科技示範點。深化耕地制度改革,發展種植規模經營,全市重點扶持一萬戶種糧面積在50畝、產量在5萬斤以上的科技示範戶,為糧食生產經營的科技投入提供方便條件。 三、保護耕地,穩定糧食種植面積 正確處理建設用地和保護耕地、發展經濟作物和穩定種糧面積的關係。凡適宜種糧的基本農田,要建檔立卡,不得隨意改變用途,使全市糧食播種面積每年穩定在400萬畝左右,把種糧紅線底數面積定在350萬畝。一旦糧食播種面積低於350萬畝,黨委政府須採取強制措施予以干涉。目前,要妥善解決好水田被大面積改種經濟作物的問題,茶、桑、果要堅決從水田中退出(種苗圃除外),烤煙所佔基本農田的面積要嚴加控制。 要嚴格的依法保護耕地,對隨意改變耕地用途的案件要嚴肅查處。要重新審視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對亂占亂建、隨意擴大佔地規模的問題,要早發現早制止早糾正。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保護耕地特別是種糧的耕地當作落實“三個代表”的第一要務抓緊抓細,年年進行檢查考評。 四、發展糧食精細加工,提高糧食轉化率 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不僅要提高土地的糧食產出率,而且要提高糧食的轉化率,不斷提高糧食的產業化水平。 1、要迅速轉變糧食生產觀念。糧食不僅是民食,而且是工業的重要原料。我們要由過去種糧只為裹腹變為種糧要為發展工業化,為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糧食生產,用辦工業的理念來辦糧食生產。農民的增收不僅要靠糧食,更要靠糧食的深加工及其糧食副產品的深加工。同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我們的生活要多樣化、保健化,人們對糧食的多樣需求必然要求增加糧食的人均佔有量。一般發達國家人均直接消費不足200公斤,而間接消費糧食都在300公斤以上,人均沒有500公斤糧食的佔有量,是很難過上小康生活水平的。 2、大力發展以糧食為原料的地方特色工業。世界發達國家食品工業佔到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而我國僅在百分之十左右,說明食品工業在我國發展空間很大。我市糧食主產區多為高硒地質帶,發展富硒糧食保健產品,是我市獨有的地方特色和優勢。如果我市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時候,能增加糧食總產量,每年能拿出5億到8億公斤的糧食進行精細加工,就可增加12億到18億元的工業增加值,農民從糧食產業化上能人均增收1000元,而且可以打出走俏市場的安康“富硒”品牌。 3、實施玉米發展戰略,抓好玉米的深加工。我市是玉米生長的適宜區,只要綜合運用增產技術,我市的玉米產量將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玉米是高再生生物資源。它不僅是飼料之王、營養之王、保健之王,而且是高產之王、加工之王。在所有糧食品種中,玉米加工層次最多、產品最多,不僅可以釀酒熬糖,還可以生產高級澱粉、蛋白、玉米油、有機醇,還可以生產調味品和藥品,玉米芯是生產木糖的高級原料,玉米渣和玉米桿可以生產生化飼料,玉米可以產出一百多個產品,增加值可以翻幾番到十幾番。多吃玉米產品,可防治心腦血管多種疾病。因此,發展玉米的生產經營,不僅有經濟價值,而且有廣泛的社會價值,也適應目前我市廣大農民的技術基礎,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 九十年代,我市玉米種植面積平均每年200萬畝左右,其中與洋芋、小麥的間套面積在100萬畝。今後隨着農業結構和糧食品種結構的調整,玉米應主要作為工業原料和飼料來生產,儘快引進並擴種高油、高蛋白、高糖品種,使高產優質玉米的年種植面積保持在150萬畝左右,其中間套100萬畝。要認真開展玉米畝產千斤的豐產競賽活動,使玉米年產量達到60萬噸以上。這樣才有可能以玉米為原料,辦好年生產能力在50萬噸以上的玉米加工廠和50萬噸的生化飼料廠,僅此可使玉米增值15億元以上,在對農民增收的貢獻上可能位居榜首。 4、突出重點,搞好扶持。全市要以玉米加工為重點,推進糧食產業化的進程,當務之急是要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並抓好原料基地的建設。要加大對玉米產業化的扶持,從籽種到加工產品的各個環節都要制定出明確的扶持辦法,使玉米加工業成為我市覆蓋農戶最廣、產業鏈條最長、經濟社會效益最好,能拉動工業和畜牧業雙向發展的最大工業企業。

  關於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幾點建議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您正在瀏覽: 關於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幾點建議
網友評論
關於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幾點建議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